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认识CPU》一课为例,从教学背景、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为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中职;信息化;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10-02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其中“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是我们每个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化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如何将信息化教学的一般理论、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围绕本学科(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是摆在广大教师前面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认识CPU》一课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与教学对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选用柳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全书分为十个模块,第二模块第二课《微处理器》,第一节《认识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认识CPU外部标识和参数对组装和维修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计划一课时。
教学对象为本校一年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全班人数为35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信息化媒体课堂。(2)上一节学习了主板的概述、组成及选购,对计算机硬件有一定的基础。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小小的一块东西有这么神秘的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积极性。(3)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CPU并掌握其品牌;理解CPU的参数所代表的含义;了解目前CPU的流行趋势。(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型号CPU的认识和辨别,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识别能力。利用网络了解CPU的发展和流行趋势,并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从CPU能处理大量信息的神奇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启发引导,共同探讨、实践练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懂得合作、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CPU的性能指标及品牌;对CPU性能指标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
(一)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
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法等。
2.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任务,以完成工作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式等教学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主课件:《认识CPU》PPT,《CPU是什么?》微课。
2.资源库:教材配套光盘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演示课件、PPT课件。
3.互联网网络资源:电脑之家、中关村在线、太平洋网站等网站,可上网查CPU等硬件资料。
4.实物准备:六台可拆装的电脑主机。
5.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电脑机房,学生可以边上网边看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强弱搭配,课前通过QQ群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网上收集CPU发展历史及主要功能的内容。
(二)播放微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什么?然后播放《CPU是什么?》微课,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三)以填写工作表为线索,完成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以填写工作表为线索,完成三个任务。
任務1:CPU主流品牌有哪些?当今主流CPU型号有哪些?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看课件、实物、教材,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表1表格填写。每个小组长回答问题。各组长对组员评分,并记录分值。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了解并要求每个小组学生都完成工作表1填写评分工作,并让各组组长回答问题,教师记分。
任务2:上网搜索一款主流CPU,写出它的主要参数。
通过引导学生在“中关村在线”中搜索主流型号的CPU参数,教师让各组组长回答问题,总结CPU的主要参数,教师记录各组得分。
任务3:打开事先准备的电脑机箱,观察主板上的CPU,记录它的品牌、型号及所属系列。
学生懂得看实物CPU标识。互相交流探讨,各学生自己完成任务3表格的填写,最后组长评分,各小组回答老师提问,教师记下各组得分。 (四)教师小节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能力
1.用PPT课件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CPU品牌:IntelAMD,
CPU各个性能指标。
2.检查各组组长评分结果,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3.让每个学生、组长、教师填写学习能力评价表。
(五)课外拓展
课后思考:如何选购CPU?学生要从自己的需要、品牌、接口、性能指标、价格等方面入手。
四、教學特色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明显
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学生难理解。本次教学以学生完成三个工作表为主线,以微课导入,完成CPU概念的讲解,通过资源库和网络学习让学生自己学到CPU的品牌和CPU的主要参数,能够上网搜索一款主流CPU,还能认识实物CPU标识,通过拓展学会选购CPU。
(二)教学过程有趣
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评分表表现,学习过程充满成就感。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良好。
(三)教学资源丰富,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在上网学习过程中了解生产CPU的主要厂家历史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
不足:(1)学生工作表和学习能力评价表采用传统纸质填写,效率不高。如果能通过智慧黑板或云课堂等方式发送到学生手机,让他们在手机上参与效果会更好。(2)学生上网找相关资料时间较长,影响教学进度。
五、结语
教师要上好信息化教学课,必须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也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运用教学方案,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习相关信息化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2]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3]郑小军,张霞.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评论,2014(1).
[4]郑小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新角色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
[5]蒋晓霞.中职园林专业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国庆花坛的设计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4).
编辑 常超波
[关 键 词] 中职;信息化;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10-02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其中“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是我们每个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化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如何将信息化教学的一般理论、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围绕本学科(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是摆在广大教师前面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认识CPU》一课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与教学对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选用柳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全书分为十个模块,第二模块第二课《微处理器》,第一节《认识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认识CPU外部标识和参数对组装和维修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计划一课时。
教学对象为本校一年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全班人数为35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信息化媒体课堂。(2)上一节学习了主板的概述、组成及选购,对计算机硬件有一定的基础。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小小的一块东西有这么神秘的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积极性。(3)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CPU并掌握其品牌;理解CPU的参数所代表的含义;了解目前CPU的流行趋势。(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型号CPU的认识和辨别,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识别能力。利用网络了解CPU的发展和流行趋势,并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从CPU能处理大量信息的神奇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启发引导,共同探讨、实践练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懂得合作、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CPU的性能指标及品牌;对CPU性能指标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
(一)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
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法等。
2.教学策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任务,以完成工作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式等教学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主课件:《认识CPU》PPT,《CPU是什么?》微课。
2.资源库:教材配套光盘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演示课件、PPT课件。
3.互联网网络资源:电脑之家、中关村在线、太平洋网站等网站,可上网查CPU等硬件资料。
4.实物准备:六台可拆装的电脑主机。
5.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电脑机房,学生可以边上网边看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强弱搭配,课前通过QQ群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网上收集CPU发展历史及主要功能的内容。
(二)播放微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什么?然后播放《CPU是什么?》微课,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三)以填写工作表为线索,完成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以填写工作表为线索,完成三个任务。
任務1:CPU主流品牌有哪些?当今主流CPU型号有哪些?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看课件、实物、教材,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表1表格填写。每个小组长回答问题。各组长对组员评分,并记录分值。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了解并要求每个小组学生都完成工作表1填写评分工作,并让各组组长回答问题,教师记分。
任务2:上网搜索一款主流CPU,写出它的主要参数。
通过引导学生在“中关村在线”中搜索主流型号的CPU参数,教师让各组组长回答问题,总结CPU的主要参数,教师记录各组得分。
任务3:打开事先准备的电脑机箱,观察主板上的CPU,记录它的品牌、型号及所属系列。
学生懂得看实物CPU标识。互相交流探讨,各学生自己完成任务3表格的填写,最后组长评分,各小组回答老师提问,教师记下各组得分。 (四)教师小节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能力
1.用PPT课件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CPU品牌:IntelAMD,
CPU各个性能指标。
2.检查各组组长评分结果,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3.让每个学生、组长、教师填写学习能力评价表。
(五)课外拓展
课后思考:如何选购CPU?学生要从自己的需要、品牌、接口、性能指标、价格等方面入手。
四、教學特色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明显
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学生难理解。本次教学以学生完成三个工作表为主线,以微课导入,完成CPU概念的讲解,通过资源库和网络学习让学生自己学到CPU的品牌和CPU的主要参数,能够上网搜索一款主流CPU,还能认识实物CPU标识,通过拓展学会选购CPU。
(二)教学过程有趣
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评分表表现,学习过程充满成就感。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良好。
(三)教学资源丰富,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在上网学习过程中了解生产CPU的主要厂家历史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
不足:(1)学生工作表和学习能力评价表采用传统纸质填写,效率不高。如果能通过智慧黑板或云课堂等方式发送到学生手机,让他们在手机上参与效果会更好。(2)学生上网找相关资料时间较长,影响教学进度。
五、结语
教师要上好信息化教学课,必须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也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运用教学方案,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习相关信息化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2]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3]郑小军,张霞.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评论,2014(1).
[4]郑小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新角色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
[5]蒋晓霞.中职园林专业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以国庆花坛的设计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4).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