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一个朋友讲起,采访某女星为了加强现场感,记述了一段她在拍片现场吃了几口回锅肉就匆匆放下的细节。有些时尚杂志惯例得让明星团队看稿(这惯例真的很怂,导致的风气也很坏),宣传把稿子改了,“回锅肉”改为“香菇菜心”,“可乐”改为“柠檬水”。大概她们觉得这样显得女明星出淤泥而不染,飘香清洁,想必她们不是新闻系出身,也不管稿子要不要真实行,反正明星采访尤其是女明星,在她们自己看来,也和“真实”这个词八竿子打不着。
有时我真为这些团队的智商着急,或许局外人不理解品牌对她们的压力,要保持洁净如白莲花的形象有多么困难,可是我就不相信哪家护肤品,哪家奢侈品不许人吃回锅肉了?吃回锅肉喝可乐还能保持苗条身材不正好接纤体代言么?说不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趁机找上门呢?真是榆木脑袋。
这种白莲花形象是最难维护的,要求这个明星绝不能行差踏错,不能出一点负面,可当下的情形又不可能一手遮天,一旦出了问题她只会从青云坠落尘土,而且脏污得越发厉害。举个例子吧,阿娇和张柏芝一起经历了艳照门,张柏芝的照片只会比阿娇更出格,她当时是人妻,阿娇与陈冠希是恋爱关系,为什么张柏芝远远没有阿娇损失大呢?无论是形象还是收入。
因为张柏芝之前就是“坏女孩”形象,公众对她没有高期待,而阿娇是“处女”形象,管她真的假的,公众以为就是真,这下狠狠抽了大伙一耳光,有种被侮辱被欺骗的感觉,转而对她仇恨。虽然这几年张柏芝烂片不断,那是她和团队的眼光差,实际上艳照门她几乎是唯一受益者,复出后价码涨了,排场大了,不能说和她之前的“真性情”无关。
“回锅肉”把自己洗得白生生如一截嫩藕,美其名曰经纪人对她的保护,这层薄薄的保护膜比处女膜还不经戳,等戳破那一天她付出的代价更惨重。不是说她一定会有什么把柄,只是当下这复杂的社会,一个成年女人,成年女演员,没有点情史,没有点复杂的多面性格,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也到不了这个位置。经历对她来说是财富,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变成利剑刺伤自己也很容易。范冰冰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把负面转化成了她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我经得起多大诋毁,就担得起多大赞美!”如果没有这些负面,就没有这句话,也就没有诺基亚的代言,只是不是每个公关团队都有这样的智力。
很多年前我也遇过同样的情况,一个本来就很没什么可写的偶像男星,为了丰富他,我写了他是易胖体质,为了戏多次减肥。励志桥段愣被经纪人当成有损他形象,强迫我按照他们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改,而他们的改动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做不到,宣传还放话说:“时尚杂志即使下了印厂,也得听我们的改。”我们大吵一架,从此我发誓不再写此经纪人旗下的任何艺人。有个编剧说到某知名演员要改她的剧本时说了句刻薄话:“他识字么?”不想让明星改稿的编辑可以照搬此台词,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并不敢。
时尚杂志的编辑骂归骂,却没有不采的自由。他们的封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品牌掏钱买下的,必须用那个代言人,在资本面前,主编也要低头,不得不合怒忍怨地哄着明星和他们的手下。如果不是时尚杂志养成了让他们随意看稿改稿的恶性循环,也不会有那么一篇篇活人变蜡像的虚伪报道。
男人躲不开期待
男人是天生的压力产物,从还没诞生起,无论外公外婆、奶奶爷爷,乃至于爸爸妈妈都期待肚皮内那个精卵结合物是个男的,大家乃各有各的规划,培养他成为音乐家、画家、数学家,于是当男人呱呱落地,就陷入各种期待之中。
拿我来说,老妈将她所有的期望都投注在我身上,使得老姐心理一度很不平衡,认为我妈重男轻女,好的都给了我,其实天晓得,我巴不得全世界忘记有个“我”。
母亲对我的期望一再调整,小学六年级时她已相当确定,我没有成为“家”的条件。到了中学,她再不得不同意,我将来能成个家,她也就满足了。到我大学毕业,她用怀疑的口气询问我姐的看法:“你看国立不会是同性恋吧?”
仿佛若我不是同性恋,她也不枉养育我一场了。她不知道,看似没啥出息的我,虽然没说出口,没离家出走,却一直以叛逆的态度掩藏内心的压力。
即使如此,男人逃不开他的宿命,男人进入大学后,总有那么一个老师用悲天悯人的口吻对你说:“张国立,学校以外的世界,不会再对你这么宽容!”
进入社会,也总有那么一个上司长官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说:“我们对你有相当的期待。”甚至再有一天,男人心爱的女人会倚着他的肩膀说:“我有孩子了!”
看见没有,无论老妈、老师、老板、老婆,都不会对老天爷有所期待,唯独对男人,他们真是费尽苦心地期待呀。
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是种无形而巨大无比的压力。从乐观的角度,大家似乎将男人比同老天爷,想尽办法地期待。
期待不是坏事,只是有点,累。
我一个朋友生长在不愁衣食金钱的家庭,很叛逆,不肯随着老爸的脚步进医学院,跑到意大利学做菜。十年不见,他留着长发,胡须不剪回到台北,找我喝酒,见面时我吓一跳,以为他不当老天爷,却当了耶稣。他说菜也不做了,这几年念的是设计学校,打算自行创意。设计听起来不错,设计房子、设计车子一他要开的是设计T恤的小店。我对汗衫或T恤没有成见,不过下意识认为,设计T恤,有点,那个。
小店当然没开成,因为他又跑来找我问了个很奇特的问题:“老张,来,说说你那套每个人都爱喝咖啡的理论,我决定开咖啡馆,得先弄清咖啡是怎么回事。”
他恋爱了,我就知道。他想开家咖啡馆当气质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在女朋友面前表示他不是nothing,他是something。多好,他有了期待,期待女人仰慕他。
三天后他爸找上门,这么说的:“小张,你和我们小林从小一起长大,他想开咖啡馆,你能不能帮帮他,开店的钱我来付。”
明白了,期待像水,流不进这个港,会流进另一个湖,它不会消失。小林躲开期待,却不知期待不因此死亡,而是背负到他爸的背上。
很想说,林伯伯,加油,你们这代人真辛苦。不过,没说。
有时我真为这些团队的智商着急,或许局外人不理解品牌对她们的压力,要保持洁净如白莲花的形象有多么困难,可是我就不相信哪家护肤品,哪家奢侈品不许人吃回锅肉了?吃回锅肉喝可乐还能保持苗条身材不正好接纤体代言么?说不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趁机找上门呢?真是榆木脑袋。
这种白莲花形象是最难维护的,要求这个明星绝不能行差踏错,不能出一点负面,可当下的情形又不可能一手遮天,一旦出了问题她只会从青云坠落尘土,而且脏污得越发厉害。举个例子吧,阿娇和张柏芝一起经历了艳照门,张柏芝的照片只会比阿娇更出格,她当时是人妻,阿娇与陈冠希是恋爱关系,为什么张柏芝远远没有阿娇损失大呢?无论是形象还是收入。
因为张柏芝之前就是“坏女孩”形象,公众对她没有高期待,而阿娇是“处女”形象,管她真的假的,公众以为就是真,这下狠狠抽了大伙一耳光,有种被侮辱被欺骗的感觉,转而对她仇恨。虽然这几年张柏芝烂片不断,那是她和团队的眼光差,实际上艳照门她几乎是唯一受益者,复出后价码涨了,排场大了,不能说和她之前的“真性情”无关。
“回锅肉”把自己洗得白生生如一截嫩藕,美其名曰经纪人对她的保护,这层薄薄的保护膜比处女膜还不经戳,等戳破那一天她付出的代价更惨重。不是说她一定会有什么把柄,只是当下这复杂的社会,一个成年女人,成年女演员,没有点情史,没有点复杂的多面性格,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也到不了这个位置。经历对她来说是财富,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变成利剑刺伤自己也很容易。范冰冰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把负面转化成了她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我经得起多大诋毁,就担得起多大赞美!”如果没有这些负面,就没有这句话,也就没有诺基亚的代言,只是不是每个公关团队都有这样的智力。
很多年前我也遇过同样的情况,一个本来就很没什么可写的偶像男星,为了丰富他,我写了他是易胖体质,为了戏多次减肥。励志桥段愣被经纪人当成有损他形象,强迫我按照他们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改,而他们的改动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做不到,宣传还放话说:“时尚杂志即使下了印厂,也得听我们的改。”我们大吵一架,从此我发誓不再写此经纪人旗下的任何艺人。有个编剧说到某知名演员要改她的剧本时说了句刻薄话:“他识字么?”不想让明星改稿的编辑可以照搬此台词,但估计绝大多数人并不敢。
时尚杂志的编辑骂归骂,却没有不采的自由。他们的封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品牌掏钱买下的,必须用那个代言人,在资本面前,主编也要低头,不得不合怒忍怨地哄着明星和他们的手下。如果不是时尚杂志养成了让他们随意看稿改稿的恶性循环,也不会有那么一篇篇活人变蜡像的虚伪报道。
男人躲不开期待
男人是天生的压力产物,从还没诞生起,无论外公外婆、奶奶爷爷,乃至于爸爸妈妈都期待肚皮内那个精卵结合物是个男的,大家乃各有各的规划,培养他成为音乐家、画家、数学家,于是当男人呱呱落地,就陷入各种期待之中。
拿我来说,老妈将她所有的期望都投注在我身上,使得老姐心理一度很不平衡,认为我妈重男轻女,好的都给了我,其实天晓得,我巴不得全世界忘记有个“我”。
母亲对我的期望一再调整,小学六年级时她已相当确定,我没有成为“家”的条件。到了中学,她再不得不同意,我将来能成个家,她也就满足了。到我大学毕业,她用怀疑的口气询问我姐的看法:“你看国立不会是同性恋吧?”
仿佛若我不是同性恋,她也不枉养育我一场了。她不知道,看似没啥出息的我,虽然没说出口,没离家出走,却一直以叛逆的态度掩藏内心的压力。
即使如此,男人逃不开他的宿命,男人进入大学后,总有那么一个老师用悲天悯人的口吻对你说:“张国立,学校以外的世界,不会再对你这么宽容!”
进入社会,也总有那么一个上司长官用慈爱的眼神看着他说:“我们对你有相当的期待。”甚至再有一天,男人心爱的女人会倚着他的肩膀说:“我有孩子了!”
看见没有,无论老妈、老师、老板、老婆,都不会对老天爷有所期待,唯独对男人,他们真是费尽苦心地期待呀。
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是种无形而巨大无比的压力。从乐观的角度,大家似乎将男人比同老天爷,想尽办法地期待。
期待不是坏事,只是有点,累。
我一个朋友生长在不愁衣食金钱的家庭,很叛逆,不肯随着老爸的脚步进医学院,跑到意大利学做菜。十年不见,他留着长发,胡须不剪回到台北,找我喝酒,见面时我吓一跳,以为他不当老天爷,却当了耶稣。他说菜也不做了,这几年念的是设计学校,打算自行创意。设计听起来不错,设计房子、设计车子一他要开的是设计T恤的小店。我对汗衫或T恤没有成见,不过下意识认为,设计T恤,有点,那个。
小店当然没开成,因为他又跑来找我问了个很奇特的问题:“老张,来,说说你那套每个人都爱喝咖啡的理论,我决定开咖啡馆,得先弄清咖啡是怎么回事。”
他恋爱了,我就知道。他想开家咖啡馆当气质高尚的理想主义者,在女朋友面前表示他不是nothing,他是something。多好,他有了期待,期待女人仰慕他。
三天后他爸找上门,这么说的:“小张,你和我们小林从小一起长大,他想开咖啡馆,你能不能帮帮他,开店的钱我来付。”
明白了,期待像水,流不进这个港,会流进另一个湖,它不会消失。小林躲开期待,却不知期待不因此死亡,而是背负到他爸的背上。
很想说,林伯伯,加油,你们这代人真辛苦。不过,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