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制度减贫理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huait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围绕如何消除贫困,学者们进行了诸多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反贫困的实践之中。中国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减贫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以不断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在减贫过程中将保障性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形成了基于中国实践的制度减贫理论体系。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减贫事业将面临新形势,仍需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完善"三有"的减贫体系,建立起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P2P网贷作为一种民间小额贷款的网络融资模式,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区别于英美模式所坚持的"金融脱媒"理念,我国的P2P网贷平台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流程,引发多种刑事法律风险。为此,应变"事后主义"的金融刑法观为"预防主义",建立刑法典和附属刑法并行的双轨制金融刑事法律体系,加强刑法与非刑事法律的对接,以满足刑法对以"金融创新"为名而可能导致的各种金融风险的刑事预防与规制需要。
P2P网络借贷具有点对点直接借贷的特点和优势,是重要的普惠金融业务类型。从企业数量、整体秩序和监管政策的角度看,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监管到严监管、严整治的过程。尽管目前网络借贷行业处于严厉整治阶段,多数企业难以满足合规要求,但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功能较强,如果进行适当监管,该行业有望实现稳健发展。文章总结了P2P网络借贷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和普惠金融贡献,梳理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了政府的监管政策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促进中国P2P网
生态学影响广泛而深远,生态学及生态观念逐渐从强调自然的和谐有序转为突出其混沌无序。弗雷德里克·克莱门茨的演替顶级理论和尤金·奥德姆的成熟生态系统理论长期主导了生态思想。他们强调共生与合作,认为自然最终会达到稳定状态,人类过度干预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后奥德姆时代的学者转而信奉混沌生态学,强调演替中的竞争与干扰,认为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远处于无序状态,无法进行预测,由此引发关于保护的困惑。但无论如何,危机与风险日益深重,面对尚无法充分了解的自然,人类应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复
许多学者回顾美国环境史起源时,认为1970年代的环境保护主义及社会运动与之关系密切。但多本早期美国环境史的重要著作,显示出对西部边疆或英格兰殖民史的高度关注。文章由史学史的角度入手,透过环境史经典作品的解析,试图厘清美国边疆史对于环境史早期发展之影响。分析荒野,乃至于森林与原野、河川与湿地后,发现这些课题是美国边疆史与环境史重要的衔接点。边疆史的分析曾为环境史家提供研究素材与思考上的着力点,但两者在关注焦点与社会价值的差异,使得环境史家必须针对这些主题去边疆史脉络,导致两者的关联性变得比较隐晦。文章主旨虽
文献普遍判定经济自由环境下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不足,却往往忽视这一假定的合理性,也并未回答何种市场情境更易诱发绿色技术创新激励问题。文章选取中国15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各城市的经济自由度,探究经济自由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成因。检验结果发现:第一,经济自由环境会损害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且伴随时间的延续损害程度逐渐增强。研发人员流动、技术溢出与竞争效应等因素影响经济自由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不同自由维度在经济自由环境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扮演差异化角色,贸易自由与政府规模会显著抑制绿色
政府监管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政府监管的基本特征入手,对政府监管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性阐述和分析。在分析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普遍性、复杂性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的积极作用,提升政府监管的治理水平,一方面需要辩证地看待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普遍性与局限性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统筹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有保有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政府监管的范围和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政府监管的复杂性,努力加强理论和行政能力建设,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持续提升政府监管
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的构成因素,研究如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行差异性保护政策。在世界市场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直接依据是成本或价格的绝对优势原理,而绝对优势由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等不同维度的比较优势综合而成。发展中国家不仅要依据要素禀赋原则,也要依据规模经济原则和技术差距原则对本国产业进行选择性保护。其中,规模经济原则强调根据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及国内的市场规模特性来决定产业的开放程度,尤其要保护市场规模具有明显上限且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的产业;技术差距原则强调根据产业的国内外技术相对差距及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五四前后,一方面是思想激荡的革新时代,另一方面是军人干政乱政的纷争时代。在此背景下,新兴力量快速发展并占据思想主导地位,向军阀势力及其统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进攻",尤其是对军阀特性的认识与批判,清晰而准确地进击军阀的薄弱与致命伤处。在对军阀特性问题的讨论中,舆论界集中在军阀"均势"与"分合"的矛盾性、"勾结外国列强"与"摧残民众自由"的媚外压内双重性、割据与专制共存的吊诡性诸方面。这些探讨,归纳看来,是对军阀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与合理性问题的整体性追问,为国民革命重要思想理论武器的形成与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思想观念的集合,涉及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道德等多方面内容。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主流意识形态虽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却不能高枕无忧,其话语主导权应精心维护。舆论和新闻舆论,是全局与局部、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但实际上二者关系又不仅仅如此简单。舆论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和公众舆论相互影响。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于社会成员的心灵,新闻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晚清以降,学界、政界在引介遗产税时,曾预判遗产税课富民之余,乃世界良税,民众会乐于缴纳。然而,抗战期间遗产税移植入中国后,违背遗产税在欧美等国实施时向富人征税的本质,使普通民众沦为遗产税缴纳者。在实际征收中,遗产税加重民众负担,大多数人不愿缴纳,抗战胜利后更沦为民众眼中的"恶税",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大量逃避税问题由此出现。遗产税在国外是良税,引入中国即沦为"恶税",并非孤立现象,这与当时国民党政权对民众的横征暴敛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