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41岁的叶女士,2个月前左耳出现闷堵不适,后来听力明显下降,听声音像隔了一层膜,至我院就诊。检查耳朵后,我让她张开嘴巴检查鼻咽部,告诉她这个毛病是分泌性中耳炎,开了张鼻内镜检查单。叶女士不理解了:“我明明是来看耳朵的,医生是不是搞错了,怎么让我检查鼻子?”
我告诉她:“耳和鼻是相通的,它们经由咽鼓管来发挥多种生理功能,所以耳闷、耳鸣或听力下降等耳部异常,都可能是鼻咽部的炎症、咽鼓管阻塞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你的病史已超过两个月,而且是单侧听力下降,要及时进行鼻内镜的详细检查。”
耳内“漏水”致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别称众多,如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液、黏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鸣,偶有耳痛。很多患者主诉耳朵进水,摇头时可听见水声。其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朵里确实有“水”,不过这 “水”不是通过外耳道进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鼓膜是完整的,因耳和鼻的通气管道——咽鼓管出现了通气功能障碍,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出现负压,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于中耳。当患者活动头部时,耳中偶有“水”流动的感觉和听力随体位改变的情况,也有患者自觉有如潜水的感觉,耳朵闷胀不适。
多种检查寻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包括:①电耳镜,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②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检查方法,但要结合耳内镜检查结果做出诊断。③间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该检查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对于成人患者、单侧发病者及鼻咽癌高发区域。主要目的是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如鼻咽癌、鼻咽部其他肿瘤、咽旁肿瘤等。具体方法是经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观察鼻咽部软组织及咽鼓管咽口的情况。④耳部及鼻咽部增强CT,目的是了解中耳情况,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等。⑤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是有创的诊断性检查,在保守单纯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方法是在直视或显微镜、耳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同时注入地塞米松治疗。
治疗病因,加强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首先,要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实现中耳内气压的平衡,进而消除内耳负压和积液,防止鼓室粘连和继发性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其次,治疗后需要密切随访,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甚至三个月以上长期不愈的患者可以考虑鼓膜置管手术治疗。
预防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预防感冒,抵抗力弱者应加强锻炼,增强个人和上呼吸道的抵抗力;其次要积极治疗单纯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以及过敏性鼻炎等,避免接触过敏性食物或其他过敏原;第三,要避免双侧同时用力擤鼻涕,避免呛水或奶等。
专家简介
倪玉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听觉言语医学及耳颅底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耳显微外科及侧颅底外科手术,包括中耳炎、胆脂瘤、面瘫、耳肿瘤的外科治疗及耳聋、耳鸣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41岁的叶女士,2个月前左耳出现闷堵不适,后来听力明显下降,听声音像隔了一层膜,至我院就诊。检查耳朵后,我让她张开嘴巴检查鼻咽部,告诉她这个毛病是分泌性中耳炎,开了张鼻内镜检查单。叶女士不理解了:“我明明是来看耳朵的,医生是不是搞错了,怎么让我检查鼻子?”
我告诉她:“耳和鼻是相通的,它们经由咽鼓管来发挥多种生理功能,所以耳闷、耳鸣或听力下降等耳部异常,都可能是鼻咽部的炎症、咽鼓管阻塞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你的病史已超过两个月,而且是单侧听力下降,要及时进行鼻内镜的详细检查。”
耳内“漏水”致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别称众多,如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液、黏液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鸣,偶有耳痛。很多患者主诉耳朵进水,摇头时可听见水声。其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朵里确实有“水”,不过这 “水”不是通过外耳道进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鼓膜是完整的,因耳和鼻的通气管道——咽鼓管出现了通气功能障碍,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出现负压,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于中耳。当患者活动头部时,耳中偶有“水”流动的感觉和听力随体位改变的情况,也有患者自觉有如潜水的感觉,耳朵闷胀不适。
多种检查寻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包括:①电耳镜,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②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检查方法,但要结合耳内镜检查结果做出诊断。③间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该检查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对于成人患者、单侧发病者及鼻咽癌高发区域。主要目的是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如鼻咽癌、鼻咽部其他肿瘤、咽旁肿瘤等。具体方法是经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观察鼻咽部软组织及咽鼓管咽口的情况。④耳部及鼻咽部增强CT,目的是了解中耳情况,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等。⑤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是有创的诊断性检查,在保守单纯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方法是在直视或显微镜、耳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同时注入地塞米松治疗。
治疗病因,加强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首先,要找到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实现中耳内气压的平衡,进而消除内耳负压和积液,防止鼓室粘连和继发性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其次,治疗后需要密切随访,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甚至三个月以上长期不愈的患者可以考虑鼓膜置管手术治疗。
预防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预防感冒,抵抗力弱者应加强锻炼,增强个人和上呼吸道的抵抗力;其次要积极治疗单纯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以及过敏性鼻炎等,避免接触过敏性食物或其他过敏原;第三,要避免双侧同时用力擤鼻涕,避免呛水或奶等。
专家简介
倪玉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听觉言语医学及耳颅底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耳显微外科及侧颅底外科手术,包括中耳炎、胆脂瘤、面瘫、耳肿瘤的外科治疗及耳聋、耳鸣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