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就北京的水资源规划与保护、用水安全、污染治理、节约用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水情进行了精辟分析,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我们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解决首都发展面临的水安全问题和做好首都水务工作确立了思想、指明了方向、落实了任务。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首都水务工作
北京是一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魂;水务工作是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城乡建设不可替代的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确保首都水资源规划合理、保护得力、使用放心、发展有余,事关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北京又是一座重度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1956年至2000年的统计显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近15年以来,北京持续干旱,年均形成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的1/20,世界人均的1/80。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水资源短缺严重、水生态损害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北京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绕不过、躲不开,必须直面和妥善解决。
今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供水,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首都水务工作可以喘一口气甚至高枕无忧。首先,由于历史欠账多,区域内地表水资源量锐减,现有地下水源地取水能力持续衰减,而可供规模开采的新水源已难以找到。其次,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等原因,区域内主要河道天然径流明显减少,部分河道水污染出现反弹,地下水污染风险日益凸显。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能力降低,防洪排涝压力加大。综上所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京水资源供给依然趋紧,水环境和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确保首都水安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他明确提出,要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当前,北京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水的控制性要素特征在城乡发展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如果说之前的水务工作更加注重水的支撑保障功能,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务工作在突出水的支撑保障功能的同时,须更加重视水的约束引导作用,强化“量水发展”理念,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把水资源承载量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促进首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把治水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治水即治国”的思想,强调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水务工作的总体方针和科学指南。
一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举措,是立足北京市情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提倡节水观念、宣传节水知识,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积极宣传节水典型案例和典型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其中,要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市场准入标准,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要积极推进分类节水,向公众讲清楚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效果和不同方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是要把握空间均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上着重强调了空间均衡的重要性。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特别是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统筹制定完善水源保护的政策法规,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给洪水留出路,给生态留空间”;要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约束引导作用,加快形成水资源要素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
三是要注重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着重指出北京适合搞林业而不适合搞漫灌式的大规模农业种植。这就是系统治理的鲜明例证,因为林业符合北京市情,能够作为一个系统涵养水源。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游下游、左岸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要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要强化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四是要坚持两手发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水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工作,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准确把握水务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定位,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既要积极探索水权水市场、拓展水务投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又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强化水务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进一步完善水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切实做到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
以科学的思路治好水
北京市水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水务政策文件要求,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 第一,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将节水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和公务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量水发展”理念,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调整首都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减少人为水景观、引水造景,严格和完善特殊行业用水管理办法和用水计量设施,逐步实行实时监控,严格用水管理。三是加大节水执法力度,加强对用水大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行业的检查频次,加大对浪费用水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浪费用水监督举报机制。四是建立完善节水奖惩机制,推动建立节水奖励基金,研究制定节水奖励办法,大力普及与推广先进节水器具,制定认证产品使用的鼓励政策,全面普及节水器具。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严格落实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规范标准,重点抓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水资源评价。二是严格指标控制。每年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县和行业,实行区域和行业双考核。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水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约束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将加快出台自备井置换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地下水回补工程;制定农村用水管理办法;加大对非法凿井、私采地下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行业管理,严格考核,推行第三方监督,提高供水企业制水工艺水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一是加强水源保护与涵养。统筹制定完善水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特别是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促进水源区人口疏解,减少人口集聚效应,防范水污染风险。同时推进划定河湖水系生态保护红线,确定水源保护和限制开发利用范围。二是加强保护地下水。加快落实《北京市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通过治理各类点面污染源,控制地表污染源头;通过封填废弃机井、截污导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切断污染传输途径;通过进一步整合优化地下水监测网络,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监管体系。三是全面落实3年治污方案,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首都水环境明显好转,到2015年,实现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四是实现首都水环境明显好转。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区县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制度,落实区县治污责任。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促进水循环利用,实施清水、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和南水北调来水与5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和水网整治工程。
第四,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一是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加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工作意见》,加快大型骨干雨洪调蓄工程建设,落实城市防洪“渗、蓄、滞、排”四字方针,着力完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二是加快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和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通过政策、制度、宣传和定期演练进一步提升社会动员与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着力推进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一是领导和组织保障方面,建立首都水资源高层协调机制,推动成立首都水资源委员会并建立运行机制。二是在水资源保障方面,建立京津冀水资源共享统筹调配机制。三是在水安全方面,建立京津冀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商合作。四是在水务执法方面,建立京津冀水政跨省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水质污染、破坏水利工程等涉水违法事件执法力度。
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根。水务工作在首都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首都水务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和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用水约束转方式、用水促进调结构、用水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以实际行动为首都发展和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作出贡献。
(作者:聂玉藻,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金树东,北京市水务局局长)
责任编辑:习 伟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首都水务工作
北京是一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魂;水务工作是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城乡建设不可替代的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确保首都水资源规划合理、保护得力、使用放心、发展有余,事关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北京又是一座重度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1956年至2000年的统计显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近15年以来,北京持续干旱,年均形成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到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的1/20,世界人均的1/80。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水资源短缺严重、水生态损害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北京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绕不过、躲不开,必须直面和妥善解决。
今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供水,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首都水务工作可以喘一口气甚至高枕无忧。首先,由于历史欠账多,区域内地表水资源量锐减,现有地下水源地取水能力持续衰减,而可供规模开采的新水源已难以找到。其次,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等原因,区域内主要河道天然径流明显减少,部分河道水污染出现反弹,地下水污染风险日益凸显。第三,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能力降低,防洪排涝压力加大。综上所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京水资源供给依然趋紧,水环境和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确保首都水安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他明确提出,要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当前,北京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水的控制性要素特征在城乡发展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如果说之前的水务工作更加注重水的支撑保障功能,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务工作在突出水的支撑保障功能的同时,须更加重视水的约束引导作用,强化“量水发展”理念,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把水资源承载量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促进首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把治水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治水即治国”的思想,强调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水务工作的总体方针和科学指南。
一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举措,是立足北京市情的必然选择。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提倡节水观念、宣传节水知识,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积极宣传节水典型案例和典型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其中,要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和市场准入标准,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要积极推进分类节水,向公众讲清楚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的效果和不同方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是要把握空间均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上着重强调了空间均衡的重要性。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特别是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统筹制定完善水源保护的政策法规,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给洪水留出路,给生态留空间”;要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约束引导作用,加快形成水资源要素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
三是要注重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着重指出北京适合搞林业而不适合搞漫灌式的大规模农业种植。这就是系统治理的鲜明例证,因为林业符合北京市情,能够作为一个系统涵养水源。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游下游、左岸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要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要强化地下水保护与超采区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四是要坚持两手发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水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工作,北京市各级水务部门要准确把握水务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定位,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既要积极探索水权水市场、拓展水务投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又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强化水务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进一步完善水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切实做到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
以科学的思路治好水
北京市水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水务政策文件要求,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 第一,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将节水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和公务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量水发展”理念,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调整首都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减少人为水景观、引水造景,严格和完善特殊行业用水管理办法和用水计量设施,逐步实行实时监控,严格用水管理。三是加大节水执法力度,加强对用水大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行业的检查频次,加大对浪费用水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浪费用水监督举报机制。四是建立完善节水奖惩机制,推动建立节水奖励基金,研究制定节水奖励办法,大力普及与推广先进节水器具,制定认证产品使用的鼓励政策,全面普及节水器具。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严格落实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规范标准,重点抓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水资源评价。二是严格指标控制。每年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县和行业,实行区域和行业双考核。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北京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水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约束引导作用。三是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将加快出台自备井置换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地下水回补工程;制定农村用水管理办法;加大对非法凿井、私采地下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强化行业管理,严格考核,推行第三方监督,提高供水企业制水工艺水平,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一是加强水源保护与涵养。统筹制定完善水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特别是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促进水源区人口疏解,减少人口集聚效应,防范水污染风险。同时推进划定河湖水系生态保护红线,确定水源保护和限制开发利用范围。二是加强保护地下水。加快落实《北京市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通过治理各类点面污染源,控制地表污染源头;通过封填废弃机井、截污导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切断污染传输途径;通过进一步整合优化地下水监测网络,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监管体系。三是全面落实3年治污方案,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首都水环境明显好转,到2015年,实现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四是实现首都水环境明显好转。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区县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制度,落实区县治污责任。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促进水循环利用,实施清水、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和南水北调来水与5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和水网整治工程。
第四,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一是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加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工作意见》,加快大型骨干雨洪调蓄工程建设,落实城市防洪“渗、蓄、滞、排”四字方针,着力完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二是加快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和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通过政策、制度、宣传和定期演练进一步提升社会动员与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着力推进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一是领导和组织保障方面,建立首都水资源高层协调机制,推动成立首都水资源委员会并建立运行机制。二是在水资源保障方面,建立京津冀水资源共享统筹调配机制。三是在水安全方面,建立京津冀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商合作。四是在水务执法方面,建立京津冀水政跨省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水质污染、破坏水利工程等涉水违法事件执法力度。
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根。水务工作在首都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首都水务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和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用水约束转方式、用水促进调结构、用水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以实际行动为首都发展和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作出贡献。
(作者:聂玉藻,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金树东,北京市水务局局长)
责任编辑: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