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合唱、合唱指挥课程培养了大量的合唱、指挥人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方面也专门开设了合唱课,并将和合唱课设为必修课。合唱课成为高等音乐学院、高等师范类学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应用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合唱课在音乐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培养更高标准、更专业、更具特色的合唱人才就成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6-0016-02
合唱是一门标志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在音乐方面普及和发展水平的一门艺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社会文明标准,正因如此合唱艺术才能够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我国为例,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合唱凭借着培养凝聚力、提升文化底蕴等优势成为中小学生、大学生或企事业单位人员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企业创建了合唱团队,中小学甚至高等院校也定期举办合唱比赛,合唱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正因合唱的普及和民众的喜爱,人们对合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合唱专业素质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
一、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应有的新模式
合唱对同学们知识理论的要求要小于对同学实践素质的要求。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教育,是在课堂和课外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由他们自己讨论这种模式相结合的效果,学生将学习与练习连接起来更容易接受。练习的结果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
1.教师引导式教学是重点
许多高校开设了合唱方面的选修课,选择合唱选修课的同学比较多而且学生的专业也各不相同,这就面临着同学音乐基础薄弱、学员数量超标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较少的时间内提升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学习效率。第一,是要让同学们做好预习。老师可以在校园网站、教务学习网站上将讲课大纲、重点、乐谱等上传,让同学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这样上课时教师就会减少许多重复环节,让课堂变得有针对性。第二,同学们经过学习有了基础,针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第三,对于声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及时发现同学声音上的问题,比如在唱歌的姿势和唱歌的发音方法上教师可以凭借训练对同学们错误的方法进行纠正和指导。第四,要进行基本训练、多声部训练。老师在排练合唱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质分成多个声部。并对各声部从基本训练到混声的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还可以体会多个音乐作品,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学生能对歌唱方面专业性问题理解和感知,感知演唱技巧,感知作品内涵。第五,要加强指挥方面的训练。通过老师不同的状态,其中包括表情、肢体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下练习,巩固强化
高等学校对合唱以及指挥方面教学分配的课时十分有限,将音乐理论转化形成学生自己所能接受的认知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过的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自主地完成合唱的排练,这是高等院校提升合唱方面的教学水平有效方法。
二、从实践层面分析合唱教学
由于对艺术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合唱以及指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更应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同时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
不难发现,很多音乐院校学子对于表演能力的重视度远远超越对合唱的重视,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子的侧重点在于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合唱这一门表演艺术也是需要表演的逻辑和特点,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相联系,丰富的舞台经验是需要同学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领悟的,这样的合唱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我们眼下企事业、社区等的合唱团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很多音乐学院的学子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我们学习指挥,毕业以后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业面是否太窄了?”从而对指挥课程敬而远之,更有很多在考研、择业时放弃当初热爱的、难以割舍的专业——合唱指挥,而选择他们概念中更好就业、发展更容易的其他专业。最近几年,不少学校开设了合唱、合唱指挥这种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让学生们对合唱没有用这一误区有了一定的缓解。合唱是一门艺术,但要让它被广大民众认识并接受还是要经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这也离不开在舞台上的实践,所以要让学生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真正被合唱的魅力所吸引。
在对合唱与指挥的教学与实践中,我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别,在实践中,舞台的空间和观众们的反应状况的差别,会深刻影响到我们对音乐的处理,因此,对于平时的训练就会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确保将指挥技巧融入舞台。这是在课堂上对钢琴伴奏和导师指导的不同领悟,在传统式的教学中难以适应现场环境和很难掌握节奏等这类问题就会大大减少。每一场音乐会或者每一次演出,都是我们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我们都要全心地付出,满怀信心地站在舞台之上,发出来自心底的声音和对音乐的热爱,这样才能和台下的听众们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互动,让合唱教学更富趣味性。
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很多人存在怯场现象,可能他在舞台下从容镇定,一旦上了舞台就难以平静。这就证明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拥有许多舞台经验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发挥才能更加的自如。在每次的演出中,只有真正领悟作品,和台下观众有情感上的交流,排除自身所有的内在紧张因素为观众带来完美的演出。在每个合唱演出中,演出的指挥就是整个合唱团的核心,教师能力的高低就体现在整个合唱演出水平的高低,因此每一次训练也是对老师的挑战和锻炼。
由于诸多原因,合唱指挥在中国的发展不尽人意,如何让合唱学习由被动到主动,不断强化这方面的学习。在双方互动的情况下认真感悟合唱,学习合唱,通过组织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让自己的专业更加得心应手,让学生了解合唱指挥、合唱并不是难以就业和发展的误区,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来回馈给社会。
让合唱不再拘泥于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有另外的优点,它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合唱事业推波助澜。在央视播出的有关合唱的比赛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中国普通高校的合唱已经是我国具有新鲜能量的和较高水平的力量。合唱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我国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和学习中也起到纽带的作用,为我国的合唱事业走进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合唱的教学需要舞台经验的帮助,让实践和教学相辅相成,不仅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也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作为辅助。更加扎实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要使教师提高艺术层次,提供锻炼机会,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对合唱事业的重视,让合唱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让同学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参 考 文 献]
[1]文美. 曹丁合唱指挥艺术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2]陈倩. 陈国权合唱指挥教学创新与改编创作作品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
[3]丁縯. 马革顺教授的合唱指挥与教学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2 .
[4]郑巧灵.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的循环积累中不断向前[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5]孟宪斌,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编.军旅合唱歌曲集[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6]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7]白翎.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对多声思维训练的启示[J]. 艺术探索,2004(S1).
[8]王爱琴. 现代与后现代间的合唱——阅读理解测试文本解读[J]. 台州学院学报, 2004(04).
[9]李乐. 从高校合唱教育的开展看我国合唱的现状与发展[D]. 中国音乐学院, 2011.
[10]徐青.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初步构想[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责任编辑:邢晓萌)
[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6-0016-02
合唱是一门标志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在音乐方面普及和发展水平的一门艺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社会文明标准,正因如此合唱艺术才能够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我国为例,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合唱凭借着培养凝聚力、提升文化底蕴等优势成为中小学生、大学生或企事业单位人员所接受和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企业创建了合唱团队,中小学甚至高等院校也定期举办合唱比赛,合唱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正因合唱的普及和民众的喜爱,人们对合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合唱专业素质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
一、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应有的新模式
合唱对同学们知识理论的要求要小于对同学实践素质的要求。区别于传统模式的教育,是在课堂和课外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由他们自己讨论这种模式相结合的效果,学生将学习与练习连接起来更容易接受。练习的结果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
1.教师引导式教学是重点
许多高校开设了合唱方面的选修课,选择合唱选修课的同学比较多而且学生的专业也各不相同,这就面临着同学音乐基础薄弱、学员数量超标等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较少的时间内提升课堂的利用率,提高学习效率。第一,是要让同学们做好预习。老师可以在校园网站、教务学习网站上将讲课大纲、重点、乐谱等上传,让同学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这样上课时教师就会减少许多重复环节,让课堂变得有针对性。第二,同学们经过学习有了基础,针对重点问题重点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第三,对于声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及时发现同学声音上的问题,比如在唱歌的姿势和唱歌的发音方法上教师可以凭借训练对同学们错误的方法进行纠正和指导。第四,要进行基本训练、多声部训练。老师在排练合唱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质分成多个声部。并对各声部从基本训练到混声的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还可以体会多个音乐作品,通过这样的常规训练学生能对歌唱方面专业性问题理解和感知,感知演唱技巧,感知作品内涵。第五,要加强指挥方面的训练。通过老师不同的状态,其中包括表情、肢体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下练习,巩固强化
高等学校对合唱以及指挥方面教学分配的课时十分有限,将音乐理论转化形成学生自己所能接受的认知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过的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自主地完成合唱的排练,这是高等院校提升合唱方面的教学水平有效方法。
二、从实践层面分析合唱教学
由于对艺术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合唱以及指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更应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同时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
不难发现,很多音乐院校学子对于表演能力的重视度远远超越对合唱的重视,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子的侧重点在于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合唱这一门表演艺术也是需要表演的逻辑和特点,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相联系,丰富的舞台经验是需要同学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领悟的,这样的合唱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我们眼下企事业、社区等的合唱团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很多音乐学院的学子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我们学习指挥,毕业以后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业面是否太窄了?”从而对指挥课程敬而远之,更有很多在考研、择业时放弃当初热爱的、难以割舍的专业——合唱指挥,而选择他们概念中更好就业、发展更容易的其他专业。最近几年,不少学校开设了合唱、合唱指挥这种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让学生们对合唱没有用这一误区有了一定的缓解。合唱是一门艺术,但要让它被广大民众认识并接受还是要经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这也离不开在舞台上的实践,所以要让学生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真正被合唱的魅力所吸引。
在对合唱与指挥的教学与实践中,我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之间巨大的差别,在实践中,舞台的空间和观众们的反应状况的差别,会深刻影响到我们对音乐的处理,因此,对于平时的训练就会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确保将指挥技巧融入舞台。这是在课堂上对钢琴伴奏和导师指导的不同领悟,在传统式的教学中难以适应现场环境和很难掌握节奏等这类问题就会大大减少。每一场音乐会或者每一次演出,都是我们的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我们都要全心地付出,满怀信心地站在舞台之上,发出来自心底的声音和对音乐的热爱,这样才能和台下的听众们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互动,让合唱教学更富趣味性。
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有很多人存在怯场现象,可能他在舞台下从容镇定,一旦上了舞台就难以平静。这就证明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拥有许多舞台经验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发挥才能更加的自如。在每次的演出中,只有真正领悟作品,和台下观众有情感上的交流,排除自身所有的内在紧张因素为观众带来完美的演出。在每个合唱演出中,演出的指挥就是整个合唱团的核心,教师能力的高低就体现在整个合唱演出水平的高低,因此每一次训练也是对老师的挑战和锻炼。
由于诸多原因,合唱指挥在中国的发展不尽人意,如何让合唱学习由被动到主动,不断强化这方面的学习。在双方互动的情况下认真感悟合唱,学习合唱,通过组织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合唱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让自己的专业更加得心应手,让学生了解合唱指挥、合唱并不是难以就业和发展的误区,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来回馈给社会。
让合唱不再拘泥于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有另外的优点,它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合唱事业推波助澜。在央视播出的有关合唱的比赛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中国普通高校的合唱已经是我国具有新鲜能量的和较高水平的力量。合唱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我国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和学习中也起到纽带的作用,为我国的合唱事业走进国际舞台,与国际接轨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合唱的教学需要舞台经验的帮助,让实践和教学相辅相成,不仅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也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作为辅助。更加扎实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力。要使教师提高艺术层次,提供锻炼机会,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对合唱事业的重视,让合唱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让同学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参 考 文 献]
[1]文美. 曹丁合唱指挥艺术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2]陈倩. 陈国权合唱指挥教学创新与改编创作作品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
[3]丁縯. 马革顺教授的合唱指挥与教学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2 .
[4]郑巧灵.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的循环积累中不断向前[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5]孟宪斌,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编.军旅合唱歌曲集[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6]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7]白翎.侗族歌班形式与柯达伊合唱教学思想对多声思维训练的启示[J]. 艺术探索,2004(S1).
[8]王爱琴. 现代与后现代间的合唱——阅读理解测试文本解读[J]. 台州学院学报, 2004(04).
[9]李乐. 从高校合唱教育的开展看我国合唱的现状与发展[D]. 中国音乐学院, 2011.
[10]徐青.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初步构想[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责任编辑:邢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