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发 展必备的知识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的变化十分明显。《标准》对运算能力的描述是: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一、 运算能力的基本常识
(一)运算能力的要求
关于运算能力,《标准》对之有许多新的要 求:
1、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2、在计算速度和难度 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 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运算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由此,我 认为在平时的运算教学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 合理性 。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下的运算教学特点决定了运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 为算而 算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需要一种新型的运算教学方式。但是,在数 学运算内容中仍有许多学生过不去的“坎”,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究竟学生在这些内容上的主要困难表现是什么?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学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二、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理解力水平低的制约
本次新课程首先对运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运算的价值观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运算法则的掌握 是计算的 关键,当发现学生理 解运算法则方面存在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当错误的法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下来,再去花力气纠正就会是事倍功半了。
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运算有着很强的领悟力,总是能综合各种运算规律找到最简捷的运算途径,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以最快的 速度计算出结果。然而,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运算 结果正确就行,是否简便灵活不管。这些学生习惯于 用常规的步骤去做,其中的原因除了有思维定势之外,没有 把各种运算定律、性质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对知识缺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不良习惯和心态形成的错误
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把考试中的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 ,其实不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在平时长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形成的。很多学生在平时解题时喜欢讨论,不愿意独立思考;解题后热衷于对答案,发现问题,不追查原因,照抄答案;对老师批改的作业不愿意订正;久之,严重影响了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三、从常规教学做起,从细节做起
(一)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体系中不再把应用题教学作为单独了一个单元,而把应用题作为理性的一个证明过程。所以创 设运算学习情 境其一 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一种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计算学习。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笔者出示了出租车在灵天路行程的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出租车往东一共行驶了多少米?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把数学运算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之二是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引人。如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段时间天气很凉爽,你们能感受到平均气温是多少度?(约26度)现在还吃冰棍吗?昨天我去冰箱拿冰棍时,用温度计测量了一下冷冻室的温度 是零下5度,请问如何表示呢?学生表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后提问:昨天的室温与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的温差是多少?以探求室温与冷冻室的室温的温差为载体,探讨减法法则,从而经历了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的意义,作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授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分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试做,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展示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 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辨别异同;而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时有两大层次:先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启发,解决简单的问题。再把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最近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 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如在有理数减法一课,让学生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计算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是难点。笔者设计的想法是让学生说出计算26-(-5)时的想法。下面是学生的一些想法:一、-(-5)=5,所以26-(-5)=26+5;二、-5在数轴原点左边5个单位,26在原点右边26个单位,所以他们之间相差31;三、26-(-5)=(26+5)- =31,即将被减数与减数都加上5……在数学运算法则、规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法则。
四、科学组 织练习,把握计算关键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一)先慢后快
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运算内容时,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运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运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运算要求,重在算快。
(二)重点部分重点练
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 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不要急于要学生算出运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难点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
(三)经常出错的反复练
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要有 意识地把学生 作业中运算错的题进行分析 、归类。
(四)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设立或学生提供基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依据相应的运算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多样 化的练习丰富了 练习的内容 和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 的积极性,使运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一、 运算能力的基本常识
(一)运算能力的要求
关于运算能力,《标准》对之有许多新的要 求:
1、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2、在计算速度和难度 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 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运算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由此,我 认为在平时的运算教学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 合理性 。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下的运算教学特点决定了运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 为算而 算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需要一种新型的运算教学方式。但是,在数 学运算内容中仍有许多学生过不去的“坎”,始终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究竟学生在这些内容上的主要困难表现是什么?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学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二、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理解力水平低的制约
本次新课程首先对运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运算的价值观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运算法则的掌握 是计算的 关键,当发现学生理 解运算法则方面存在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当错误的法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下来,再去花力气纠正就会是事倍功半了。
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运算有着很强的领悟力,总是能综合各种运算规律找到最简捷的运算途径,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以最快的 速度计算出结果。然而,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运算 结果正确就行,是否简便灵活不管。这些学生习惯于 用常规的步骤去做,其中的原因除了有思维定势之外,没有 把各种运算定律、性质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对知识缺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不良习惯和心态形成的错误
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把考试中的错误归咎于“粗心”“马虎” ,其实不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在平时长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形成的。很多学生在平时解题时喜欢讨论,不愿意独立思考;解题后热衷于对答案,发现问题,不追查原因,照抄答案;对老师批改的作业不愿意订正;久之,严重影响了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三、从常规教学做起,从细节做起
(一)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体系中不再把应用题教学作为单独了一个单元,而把应用题作为理性的一个证明过程。所以创 设运算学习情 境其一 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一种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计算学习。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笔者出示了出租车在灵天路行程的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出租车往东一共行驶了多少米?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把数学运算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之二是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引人。如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段时间天气很凉爽,你们能感受到平均气温是多少度?(约26度)现在还吃冰棍吗?昨天我去冰箱拿冰棍时,用温度计测量了一下冷冻室的温度 是零下5度,请问如何表示呢?学生表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后提问:昨天的室温与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的温差是多少?以探求室温与冷冻室的室温的温差为载体,探讨减法法则,从而经历了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的意义,作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授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分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试做,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展示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问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 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辨别异同;而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时有两大层次:先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启发,解决简单的问题。再把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最近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解决共性 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作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如在有理数减法一课,让学生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计算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是难点。笔者设计的想法是让学生说出计算26-(-5)时的想法。下面是学生的一些想法:一、-(-5)=5,所以26-(-5)=26+5;二、-5在数轴原点左边5个单位,26在原点右边26个单位,所以他们之间相差31;三、26-(-5)=(26+5)- =31,即将被减数与减数都加上5……在数学运算法则、规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法则。
四、科学组 织练习,把握计算关键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一)先慢后快
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运算内容时,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运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运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运算要求,重在算快。
(二)重点部分重点练
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 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不要急于要学生算出运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难点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
(三)经常出错的反复练
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要有 意识地把学生 作业中运算错的题进行分析 、归类。
(四)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设立或学生提供基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依据相应的运算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多样 化的练习丰富了 练习的内容 和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 的积极性,使运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