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为何寿星多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乡之一,现在由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几个国家分辖,这里每10万人就有50人在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辰。
  六个永恒
  几个世纪以来,高加索地区的人们一直保持着稳定不变的饮食习惯。法国一个研究机构对该地区进行了六年调研后发现,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六个永恒的因素。
  一、食不过量。高加索人认为肥胖是一种病态,不吃“最后一口”,养成按时进餐、吃饭时心情愉快的习惯。
  二、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少量的脂肪。高加索人主食为小麦、玉米,谷菜的比例占全部饮食的65%左右,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动物油脂和糖果。扁豆是高加索人传统食品的主角。他们吃肉很节制,一周不超过三次。低热量、低脂肪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等特点,构成了长寿老人的营养模式。
  三、他们素有饮酸奶的习惯。乳制品约占高加索人每日膳食的四分之一,喝牛奶时还要放葱、芹菜等。
  四、吃饭时细嚼慢咽,肌肉完全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
  五、不喝咖啡喝蜂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高加索人对蜂蜜情有独钟,蜂蜜能调节饮食营养,蜂胶能提高免疫力,使人不生病或少生病,蜂王浆能益寿。
  六、他們非常喜欢饮山溪中的水。这种水未被污染,富含矿物质,呈微碱性,pH值为7.2~7.4,与人体血液的pH值几乎相同,可以迅速清除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
  劳动一生
  阿布哈齐亚的库托尔村有一位139岁的妇女,名叫卡法弗·拉苏利娅。她说她128岁时还参加劳动。茶叶收获季节,她一天能采25公斤茶叶,曾被评为该地区的采茶模范。阿格耶夫是阿塞拜疆的牧羊人,他133岁时仍在集体农庄劳动,每天跟着羊群走10~20公里的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有一位117岁的老人,每天劈柴供家里的壁炉使用。
  高加索地区的老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即使年过百岁仍不停歇。老人们每天到果园或菜园里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或者养鸡,或者骑马打猎。有些百岁老人还经常参加割草等活动,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出体力不支或疲劳过度的迹象。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推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
  家庭幸福
  高加索地区很多长寿老人生活在几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并且仍担任主要成员。
  老人们在家中普遍受晚辈尊重,几代同堂的家庭给他们带来温馨和快乐,这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方面,在长寿人群中,多数人的父母和祖父母也是老寿星。
  高加索地区的长寿老人不结婚的很少。独身通常被当地居民看作不正常,认为与人的天性背道而驰。同时,人们也很注意自我克制和节欲,从不放纵情欲,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暗合养生之道。
其他文献
几乎每天18时至21时,乌鲁木齐市红山游泳馆和友好百盛商场楼上的餐厅内总会出现这样一对身影: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挽着双鬓略白的老太太,两人背着双肩背包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两地之间。  这是一对已相伴五十年的金婚老人。  “听话,下去,你是最棒的。”79岁的老先生胡信才将76岁的老伴张淑珍哄到浅水区扶梯处,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脚踩在距水面最近的扶梯上,面对面地站着。  胡信才不时地对老伴竖拇指、做胜利的手势
我刚搬进这个小区,就发现小区内有一块水泥板报。以前我在學校时,没少看到板报,上面写写画画,都是些有用的知识。可惜的是,小区里的这块板报却贴满了各种街头小广告,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垃圾画”,小区居民走过这里,都要骂上几句。在这块板报上“涂鸦”的人似乎非常坚决,你今晚擦掉,他明天又涂上。为了除掉小区居民这块心病,我决定和八岁的小孙子飞飞“承包”这块板报。我们不要报酬,只求一周出一期板报,让它成为小区的
迁入新居不到两年,小区内住在顶层的几乎所有户主,都已在楼顶砌起池子,栽上了花木果蔬。妻子每有闲暇,便逐戶参观取经,希冀后来居上。2010年孟秋,小孙子檀檀入托后,我渴望修建的农家院,方付诸实施。  如何充分利用楼顶的面积,是颇费脑筋的事儿。丈量,构想,可行性研究,请业内人士指导、点化,耗时月余,才拿出了效果图。越两月,于隆冬时节,砌好了花池,防腐木搭起了可供藤本植物攀爬的棚架,浇水设施也安装停当。
人过中年,头上的白发渐渐多起来了,斑斑点点像海滩边的芦苇花。转眼间岁至天命,白发又突然茂盛起来。女儿从深圳捎回两盒染发剂,对我说:把头发染一下吧,看上去会年轻些。第一次染發后,面对镜子里满头乌黑头发的自己,好像真的年轻了许多。  从此,我每月染一次发。有时,染发液涂抹不周到,头上黑一片白一片地很难看。染发犹如吸毒染上了瘾,看到白发就欲除之而后快,尤其是遇有什么活动,总想把从头皮里钻出来的一些白茎消
80岁的张馥,是云南财经大学的离休干部;老伴吴郁芝小他两个月,从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退休。他们自16岁相识,于1956年结婚至今,携手共度57载春秋。  2003年年初,张馥已是69岁,当时正在美国的他忽然看到国内将对驾考年龄限制在70岁的新闻,立马决定提前回国,准备报名学习。刚开始遭到了老伴的反对,认为他都快70岁了,开车不安全。而且3400元的学费,够打几年车了。子女们倒是对父亲的这个想法表示支
六旬“鸟叔”,既不会唱《江南style》,也不会跳骑马舞,却是名副其实的“鸟叔”。  “鸟叔”爱鸟,爱到什么程度?他说,恨不得插上翅膀跟着鸟儿一起飞。  没翅膀飞不了,“鸟叔”拿起相机追鸟。五年来,“鸟叔”走遍诸暨山水,拍下十万余张鸟照,记录了四十多种鸟。  “鸟叔”叫郦以念,60岁,浙江诸暨市浣纱中学退休教师。1998年,爱好摄影的他,买来相机,先拍山水和人像。五年前,他开始追鸟之旅。鸟很敏感,
三年前,在上海工作的儿媳生孩子了,我和老伴准备去上海照顾小孙子,家中的积蓄便成了“死钱”。当时社会上有很多老年人在炒股,我身边也有人因炒股而“发”了。我和老伴没有“跟风”“听劝”,将家中的积蓄存进了银行,而且是三年定期。身边的老友知道了,都笑话我们老两口傻———好好的活钱不挣,反倒去挣那几个死钱。但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啊,实际情况不允许我们带着活钱去上海炒股。三年后,当我俩从上海返回老家时,不但毫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他就是这样,原则上配合医生,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吸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讨债的又来了  曾有医生试图让毛泽东
南怀瑾在饮食上力求“微薄清淡”。  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講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最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时,便喝薏米小米稀饭。  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满满的,胃里稍稍空了一点,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