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杨林镇的康庄大道上,可以看到连片的油茶树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中,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些油茶长势不错,肯定会丰收的。”峨峰村贫困户李先银指着自家油茶树,乐呵呵说道。一年前的他还窝在家中,等着政府上门救济,后来峨峰村驻村工作队来到他家,跟他讲解了油茶相关政策,带他报名参加了油茶培训,现在他自己种下了近1.13公顷“摇钱树”。
为实现高质量脱贫与保护绿水青山的相生共赢,获得生态与发展的“双丰收”,近年来,洞口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将“林业大县”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创新林业扶贫机制与模式,走出“抓住产业牛鼻子,激发绿水青山潜力,使山得绿、民得利”的生态脱贫新路子,“增绿”和“增收”双促双赢,实现了群众致富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色产业助长绿色收入
走进洞口县毓兰镇,但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沿山起伏,郁郁葱葱。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毓兰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种植,还请来了技术员现场为村民进行指导,并实施了油茶新开和低改。
彭泽兴是该镇梅田村第一个种植油茶的贫困户,5年前,他在村里的扶持下搞起了油茶种植。前年,仅0.13公顷的油茶园就给他带来了1.5万多元的收益。尝到甜头的彭泽兴,又将自己另外的0.13多公顷的旱地改成了油茶园。“以前种玉米、红薯,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油茶收入翻了好几番。”彭泽兴高兴地说。
油茶3~5年挂果,洞口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统一采购苗木、坚持“村社合一”,建好专业合作社,建立委托、合作帮扶机制,引导扶贫对象以土地、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参与油茶开发,并采取分期套种的方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发展油茶7466.67公顷,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30家,带动贫困人口21680户78048人,参与油茶种植贫困群众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
洞口县的油茶产业发展只是该县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縣提出种好柑橘、茶叶、油茶“三棵树”的发展规划。走进“雪峰蜜橘之乡”洞口县,处处可见“山外种柑橘、山内种茶叶、遍地种油茶”的喜人景象。
“县委提出‘三棵树’的发展思路,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劲头高涨,我们公司发展更有新动力。”为在古楼乡仙人村新扩茶园80公顷,洞口县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加升近来忙得脚不沾地。
米加升介绍,茶叶季节性强,不比其他农作物,采摘受季节和人工的制约。为帮助贫困户增收、确保采摘品质,公司统一收购贫困户采摘的茶叶。
该公司是洞口县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打造有机茶园、规划生态旅游、建成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并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等方式,为洞口县“三棵树”脱贫攻坚战役鼓劲助力。
2020年,洞口县计划扶贫主导产业基地突破6666.67公顷,实现每个贫困人口“一人一亩脱贫树”。
生态护林确保“绿”“利”双收
每隔一天,洞口县江口镇田胜村护林员肖宪平徒步到苏宝顶半山腰,手握镰刀“披荆斩棘”。肖宪平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有五口人,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镇村两级经过考虑推选他为护林员,他每年因此可增加1万元收入。
“从这边山头到那边山头总共有600多公顷山林都归我巡逻,虽然范围广、面积宽,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肖宪平指着远处说,巡遍所有山头要三四天时间。
“自从我当上护林员,每年可以为家庭增加1万元的收入,国家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的补偿政策我也享受到了,加上种了4公顷猕猴桃,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他高兴地跟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田胜村共有126.67公顷山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按照1875元/公顷的标准补助,该村可得到补助23.75万元。与此同时,邵阳市林业局还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商品林建设,给予165元/公顷的补助。
“现在,我们还在森林资源后期管护上做好贫困户的‘增收账’,重点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林业生态管护工作,让贫困户在承担森林管护任务中就地从业,有效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缓解了林农‘绿’和‘利’的矛盾,有力支持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洞口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洞口县严格按照“县建、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优先将身体健康有巡山护林能力,能承担日常护林职责的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全县三年共选聘护林员920名,人均劳务费10000元/年/人,带动920户2757名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全县24个乡(镇、街道)334个村(居委会、社区)选(续)聘的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资源管护服务,管护全县334个村集体(个人)森林近3万公顷,人均管护面积106.73公顷。取得了扶贫攻坚和林业生态建设“双赢”。
此外,洞口县还以护林员队伍建设为契机,创新了基层林业管理,建立了由生态护林员为骨干的乡镇森林消防队联护联防队伍,通过电话联系卡和微信群,实现了林情互通,护林员除了日常护林管护,在防火期坚持每天值班巡山,向乡镇、县森林防火部门上报林情和火情,无论责任区内区外,发现火情火警,共同上山处警,通过护林员队伍的建立,完善了森林管理和森林防火机制。
雪峰山上,平溪江畔,昔日的荒山荒坡披满“绿装”,在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过程中,一幅“生态致富”的绿色动人画卷正在洞口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这些油茶长势不错,肯定会丰收的。”峨峰村贫困户李先银指着自家油茶树,乐呵呵说道。一年前的他还窝在家中,等着政府上门救济,后来峨峰村驻村工作队来到他家,跟他讲解了油茶相关政策,带他报名参加了油茶培训,现在他自己种下了近1.13公顷“摇钱树”。
为实现高质量脱贫与保护绿水青山的相生共赢,获得生态与发展的“双丰收”,近年来,洞口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将“林业大县”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创新林业扶贫机制与模式,走出“抓住产业牛鼻子,激发绿水青山潜力,使山得绿、民得利”的生态脱贫新路子,“增绿”和“增收”双促双赢,实现了群众致富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色产业助长绿色收入
走进洞口县毓兰镇,但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沿山起伏,郁郁葱葱。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毓兰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种植,还请来了技术员现场为村民进行指导,并实施了油茶新开和低改。
彭泽兴是该镇梅田村第一个种植油茶的贫困户,5年前,他在村里的扶持下搞起了油茶种植。前年,仅0.13公顷的油茶园就给他带来了1.5万多元的收益。尝到甜头的彭泽兴,又将自己另外的0.13多公顷的旱地改成了油茶园。“以前种玉米、红薯,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种油茶收入翻了好几番。”彭泽兴高兴地说。
油茶3~5年挂果,洞口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统一采购苗木、坚持“村社合一”,建好专业合作社,建立委托、合作帮扶机制,引导扶贫对象以土地、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参与油茶开发,并采取分期套种的方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发展油茶7466.67公顷,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30家,带动贫困人口21680户78048人,参与油茶种植贫困群众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
洞口县的油茶产业发展只是该县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縣提出种好柑橘、茶叶、油茶“三棵树”的发展规划。走进“雪峰蜜橘之乡”洞口县,处处可见“山外种柑橘、山内种茶叶、遍地种油茶”的喜人景象。
“县委提出‘三棵树’的发展思路,贫困户和合作社的劲头高涨,我们公司发展更有新动力。”为在古楼乡仙人村新扩茶园80公顷,洞口县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加升近来忙得脚不沾地。
米加升介绍,茶叶季节性强,不比其他农作物,采摘受季节和人工的制约。为帮助贫困户增收、确保采摘品质,公司统一收购贫困户采摘的茶叶。
该公司是洞口县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公司通过打造有机茶园、规划生态旅游、建成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并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等方式,为洞口县“三棵树”脱贫攻坚战役鼓劲助力。
2020年,洞口县计划扶贫主导产业基地突破6666.67公顷,实现每个贫困人口“一人一亩脱贫树”。
生态护林确保“绿”“利”双收
每隔一天,洞口县江口镇田胜村护林员肖宪平徒步到苏宝顶半山腰,手握镰刀“披荆斩棘”。肖宪平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有五口人,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镇村两级经过考虑推选他为护林员,他每年因此可增加1万元收入。
“从这边山头到那边山头总共有600多公顷山林都归我巡逻,虽然范围广、面积宽,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肖宪平指着远处说,巡遍所有山头要三四天时间。
“自从我当上护林员,每年可以为家庭增加1万元的收入,国家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的补偿政策我也享受到了,加上种了4公顷猕猴桃,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他高兴地跟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田胜村共有126.67公顷山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按照1875元/公顷的标准补助,该村可得到补助23.75万元。与此同时,邵阳市林业局还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商品林建设,给予165元/公顷的补助。
“现在,我们还在森林资源后期管护上做好贫困户的‘增收账’,重点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林业生态管护工作,让贫困户在承担森林管护任务中就地从业,有效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缓解了林农‘绿’和‘利’的矛盾,有力支持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洞口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洞口县严格按照“县建、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优先将身体健康有巡山护林能力,能承担日常护林职责的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全县三年共选聘护林员920名,人均劳务费10000元/年/人,带动920户2757名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全县24个乡(镇、街道)334个村(居委会、社区)选(续)聘的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资源管护服务,管护全县334个村集体(个人)森林近3万公顷,人均管护面积106.73公顷。取得了扶贫攻坚和林业生态建设“双赢”。
此外,洞口县还以护林员队伍建设为契机,创新了基层林业管理,建立了由生态护林员为骨干的乡镇森林消防队联护联防队伍,通过电话联系卡和微信群,实现了林情互通,护林员除了日常护林管护,在防火期坚持每天值班巡山,向乡镇、县森林防火部门上报林情和火情,无论责任区内区外,发现火情火警,共同上山处警,通过护林员队伍的建立,完善了森林管理和森林防火机制。
雪峰山上,平溪江畔,昔日的荒山荒坡披满“绿装”,在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过程中,一幅“生态致富”的绿色动人画卷正在洞口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