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学历史老师在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时,要多手段、多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学习欲望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在互连网上历史以绝对的“优势”获得“最闷的科目”投票活动中票数最多的学科。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历史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改变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好,这样对于历史教学的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入手。
一、制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鉴于历史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师与学生平时交流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珍惜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营造教学情境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情境会引起学生注意。合理创造情境会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会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积极的思索和探究并会很好的感悟历史。创设情境的手段很多,当然是越直观越生动效果就越好。
1、利用导语,创设情境
设计导语最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或最不熟悉的事情人手,这样效果最好。一段好的导语,就象兴奋剂一样,爆发出学生求知的欲望;象红烛一样,燃烧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象巨石一样激起学生心湖探究的千层浪!
2、穿插故事,创设情境
从历史故事人手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有一种很普遍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而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致,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这时再适时的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历史转入主动学习历史的阶段。
3、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演绎历史。如在讲“明长城”时,为了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说道:“先请两位同学来扮演秦始皇和明成祖,分别领我们去参观那时的长城;再谈谈他们修筑长城的目的;最后请他们到我们今天再来看看他们的长城,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表演同学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幽默形象的再现了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历史,也使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4、联系现实,创设情境
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讲解时把历史与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事物相联系,由此产生不错的效果。还有很多途径,如知识竞赛、实地观察、撰写历史小论文观看历史剧等,根据学校的情况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趣激学,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历史学习单靠个人背记,效率极其低下。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学习历史,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应尽量避免方法的模式化。我认为大家具体可以这样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另外也可以将一些适合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小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与传统的结论不相一致,也应给予宽容。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
总之,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皮连生
[3]《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桂生
[4]《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小山
【摘要】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学习欲望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在互连网上历史以绝对的“优势”获得“最闷的科目”投票活动中票数最多的学科。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历史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改变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好,这样对于历史教学的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入手。
一、制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鉴于历史课时少,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师与学生平时交流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珍惜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营造教学情境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情境会引起学生注意。合理创造情境会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会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积极的思索和探究并会很好的感悟历史。创设情境的手段很多,当然是越直观越生动效果就越好。
1、利用导语,创设情境
设计导语最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或最不熟悉的事情人手,这样效果最好。一段好的导语,就象兴奋剂一样,爆发出学生求知的欲望;象红烛一样,燃烧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象巨石一样激起学生心湖探究的千层浪!
2、穿插故事,创设情境
从历史故事人手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有一种很普遍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而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致,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这时再适时的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历史转入主动学习历史的阶段。
3、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演绎历史。如在讲“明长城”时,为了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说道:“先请两位同学来扮演秦始皇和明成祖,分别领我们去参观那时的长城;再谈谈他们修筑长城的目的;最后请他们到我们今天再来看看他们的长城,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表演同学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幽默形象的再现了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设身处地的感受历史,也使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教学效果显著。
4、联系现实,创设情境
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讲解时把历史与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事物相联系,由此产生不错的效果。还有很多途径,如知识竞赛、实地观察、撰写历史小论文观看历史剧等,根据学校的情况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趣激学,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历史学习单靠个人背记,效率极其低下。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学习历史,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应尽量避免方法的模式化。我认为大家具体可以这样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另外也可以将一些适合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小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与传统的结论不相一致,也应给予宽容。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
总之,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皮连生
[3]《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桂生
[4]《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