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三诏( 下)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诏书第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人才,选拔人才。汉武帝把发现、选拔人才提高到实施治国理政的高度,亲自掌控。他说:“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他在位的五十四年间,始终独揽此权,在即位的元年,即要求群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贤良方正之士有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主张。他们的经济思想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元封五年,汉武帝在位已34 年,在朝的文武大臣在知识、才能结构上已明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朝中不能只有武将卫青、霍去病,文臣不能只有赵、绾、司马相如、公孙弘、汲黯。常年的对外战争,多项国家工程,已使国库空虚,通货膨胀,财税已到寅吃卯粮、山穷水尽的地步,而朝廷的旧官们却找不出新型执政方针来应对危急。此时,汉武帝急需新型创新的人才,建功立业。他说的“非常之人”就包括了杰出的经济人才,他说的“非常之功”就包括了挽救朝廷的经济危机之功。汉武帝又发一“求贤诏”,是形势之必然,也是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所赐。其晚年又精心挑选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辅佐皇太子弗陵顺利嗣位,避免了宫廷再次刀光剑影的内乱。
  诏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人才标准的改变。汉武帝之前,变黄老刑名之学是西汉的治国之道。他爷爷汉文帝在即位二年也要求群臣“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汉文帝指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是指以黄老刑名为其意识形态的人;汉武帝指的则是除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以外的贤良方正。这是他“独崇儒术”计划的开始。这是汉武帝突破朝廷人才标准的第一次改变。其实他并未放弃法家的核心思想,只是外儒内法,王霸杂用而已。这一时期他起用的战将、酷吏很难用贤良方正的标准去衡量。元封五年此诏又突破了外儒规则的束缚,竟然坚决任用了与贤良方正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重商奇才,异类人士,他们懂经济核算,熟会计,“言利事析秋毫”,大受朝野非议。这是第二次突破人才标准。汉武帝总结了三十多年的执政经验,他认为,那些“负俗之累”,“跅弛之士”只要能为人所不能,建功立业者,均可升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诏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建立知行合一的人才选用制度。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但不尚空谈,不坐而论道。汉武帝的人才观念非常宽泛,在易风移俗,选拔能臣的公务中,他深信:“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这一观念,使他选用官员没有局限在贵族功臣子弟的范围内,他的目光也投向民间庶民。
  兴举孝廉、茂才(也称秀才)的制度是汉武帝创立的。此制度希望把统治阶级内外的优秀人才都能发现,择优录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六年以后,望其“庶几成风”,但令人失望,“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汉武帝最后定下制度:“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至元封五年颁布求贤诏时,又加上选拔茂才(秀才)和异等人才的科目,并从诸侯国扩至全国郡县。形成了察举孝廉、秀才、异等人才的后备官员使用制度,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执政基础。何谓“异等”?可以公开讲的就是在贤良方正、孝廉、秀才之外的工商业者。因为汉朝立国以来,就是贱商、重农的国策,他们是体制以外的人,如今也能登堂入室,位列三公九卿之位了。
  后来的史学家评论汉武帝用人制度为“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汉武帝一代文臣武将、廉吏儒师、域外探险家,经济学家确如耀眼群星。他们固然都是骏马,甚至是泛驾之马,但对封建帝王来讲,他们都在帝王奖罚荣辱、生死予夺的操控之中,亦即“御之而已”。
  汉武帝朝中的杰出人才很多,本文最后想谈谈汉朝当时的工商业发展和著名的经济大臣桑弘羊。
  第一,西汉有极其发达的工商业。
  中国从战国时期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已过渡到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到西汉年,地主经济制度已占据统治地位,不但农业,而且工商业也处在蓬勃的发展时期。为何工商业也能处在蓬勃的发展时期呢?首先,原来各诸侯国的封建领主把持的山野川泽施禁开放了,各种矿产,山林、盐铁、水产资源可由百姓开发利用了。因此私人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机会。其次,由于汉初执行了休养生息的国策,农民的赋税从秦时农作物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变为十五税一,一些年份又降为三十税一,农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一些农业劳力可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因此壮大了工商业者的队伍。第三,汉时就有这种舆论:各种生产部门比较“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金融高利贷。汉朝高利贷的利息据司马迁计算为20%。平叛吴楚之乱,无盐氏给部分将士放高利贷200%。农受气候、环境影响大,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工商生产周期相对较短,资金流动相对较快。这三方面的原因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因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而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大工商业者商业资本的出现。
  第二,桑弘羊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桑弘羊即是经济奇才,又是遭人歧视的言利不言义的商人之子。他虽然能在一段时间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要改变整个工商业者的命运进入农末皆本的社会,还无条件做到。晁盖所言:“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人只可一时富贵,朝廷认为其“不佐国家之急”岂能长久。重农抑商的上层建筑起了十分有害的反作用。汉家法律有“七科”之说:一吏有罪,二亡命,三赘婿,四贾人,五故有市籍,六父母有市籍,七大父母有市籍。朝庭若有战事、戍边等危难之事,则首先征占他们服役。
  桑弘羊作为洛阳大商人之子,十三岁即入宫任汉武帝侍中,这和汉律有抵触,为何他能接近天子,成为近臣,因为他有“言利”的才能。他后被任命为大农丞、搜粟都尉,事实上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国营专卖企业最高长官大司农的职务。他七十三岁时,被诬以谋反之罪名被杀。桑弘羊是西汉工商业大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西汉王朝既要抵抗凶悍的匈奴南侵,又要保障国家财力,桑弘羊开发了工商资源,出色完成了他所担负的任务,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在《平准书》中,多次指出远道运粮,发兵边疆,平抑物价,“皆仰大农”,即桑弘羊的衙门。司马迁曾公正指出:“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汉武帝任命他为搜粟都尉,本想让他在农本社会中多想谋利的办法,但他却搞出来一个工商部,盐铁官卖,把王侯、豪强经营盐铁的利益侵害了,可想而知,他是如何冒犯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   桑弘羊悲剧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它重商理论的目的,服务对象不是为民间工商的发展谋出路,而是为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服务。汉武帝勇敢决断地抵御了外族入侵,同时他又是一个穷兵黩武者。为讨爱妃之欢,荒唐地屡派贰师将军领精锐之师出击匈奴,最终全军覆没。汉武帝注意兴边移民,兴修了一些必要的公共工程是有功的,但也穷奢极欲乱用民力不加控制地大规模向边疆移民,一次竟达七十二万五千口之多。他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余里,一直动工不已。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想长生不老,所以去求仙,尊神,封蝉,修建高坛明堂等建筑,为此他还信任破格任用了不少奇人、方士、巫师如:宛若、李少君、少翁、栾大、魏睢、公孙卿,直到江充引发了巫蛊之祸,父子相残,国将不国之时,汉武帝才有所悔悟,借垦戍轮台一事下了《罪己诏》,改变了他晚年好大喜功、靡费百姓许多狂悖之事。
  汉武帝的善举,离不开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其恶行也离不开桑弘羊的理财措施。中世纪后,欧洲的国家保护重商主义,汉武帝时期只是实用主义地利用重商措施去救急。欧洲扮演重商主义的主角是城市中的自由市民;汉武帝时期制定重商政策的主角则是依附于集权政府下的大商巨贾,官府下的各色工匠还多是奴隶身份。真可谓招之即来,用后则弃。汉昭帝即位后不久,人主易位,在重农抑商的根本国策下,桑弘羊本人和他代表的经济思想,只能以悲剧结束。
  第三,桑弘羊宝贵的重商政策。
  桑弘羊掌管西汉王朝经济,财政近四十年。他的经济思想是重商理论,其内容是保护、发展末业——工商业,并对其进行管理、收税,以充实国家财力。而不完全同于西欧的重商主义。这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首先,桑弘羊认为山海川泽系国家所有。他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山海资源,工商业者可以开发,但必须交税。必须重视工商,因为“末利可以起本”!用今天来讲,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开,工商末业可对以农业为本的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法规必须分清垄断、专卖和市场的界限。什么需要垄断?铸币权需要国家垄断。西汉初期,中央、诸侯国、民间都可铸币。桑弘羊认为:“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否则劣币即可驱除良币。桑弘羊是重商主义者,重商主义者都认为货币是财富,在桑弘羊手中,完成了货币铸造的垄断权。
  什么需要专卖?桑弘羊实行了盐的专卖,盐民采盐,盐官统购统销;铁的专卖,从生产到流通,铁官全流程操控;酒的专卖,官家造酒,民商零售,实行若干年后,即行停止官家造酒。专卖既有抗击外患充实国库之需,无形中又限制了中小工商业者的自由发展如民间的酿酒业。专卖是个复杂问题,盐至今还是个专卖品吧!
  什么需要市场运作?“均输”法是贡物向市场流动,优质产品向高价位地区流动。把封建贡品变为社会商品,官府赚钱交大农,这真是一大发明。“平准”法则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保证京师的物价平稳,贱买贵卖。
  最后,桑弘羊认为社会生产不足时,应启动消费促进生产。正是这一观念,使他明白了外贸消费的道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货物交换曾达到地中海。考古资料说明,同一时期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通。在云南茶马古道的起点——保山市,汉武帝曾在此设不韦县。以中国历史上最大商人、政治家吕不韦的名字命名边疆新设之县。对此,桑弘羊说的“以末异其本,以虚荡其实”是讲可以用工商产品获取国外的农产品,可用货币收购国外的经济实业,值得今人回味。
  《史记》中司马迁未给桑弘羊立传,但他写有“平准书”,书中反映了桑弘羊相当一部分经济思想,而他本人却是自由放任主义者。汉初,这两种经济思想并不是那么对立对抗的,真正与两者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则是口不言利,道不计功,抑制工商发展,主张分土井田的保守力量。这对外儒内法,王霸兼用的汉武帝来说,桑弘羊就是一个治国理财的千里马,也是一匹伏辕可御之马!
其他文献
2012 年底得到暂时喘息。日本国会第46 届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安倍晋三所在的日本自民党赢得新一届政府执政权。  那么,安倍晋三时隔三年后的复出,会给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怎样影响?  在大多数市场人士看来,人们认为安倍此前狂热的量化宽松观点将得到持续,人们普遍预计,日本将启动新一轮更为凶猛的货币宽松政策。  安倍复出,源于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让自民党单独赢得众议院过半数议
期刊
2013 年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的改革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十八大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历史时期。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变则通。顺应时代要求,中国必须通过全面的深化改革来推进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实现中国新的跨越发展,与世界经济的革新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没有改革,中国的未来没有出路,而没有健康发展的民营经济,中国经济也不会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  发言嘉
期刊
《令二千石修职诏》是汉景帝于西汉后元二年,公元前142 年的一道诏书。刘启在位十七年,这是他去世前一年颁布的诏书,全文183 个字。  全文如下: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
期刊
现行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自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延续了四年,但尚未看到尽头。这表明这场危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周期性衰退,而是世界经济深刻的结构调整。尽管中国不是危机的重灾区,但作为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大国,也难以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的长期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既意味着国际需求的相对缩小,更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将受到买方和卖方经济体国际收支双向平衡的制约。中国出口再难
期刊
无论是宏观叙事的“伟大梦想”,还是每个人心中的小小梦想,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无可比拟的紧密关联。  “中国梦”再次清晰起来。  事实上,“中国梦”几度彷徨。  那些在遭受苦难时无比清晰和强烈的梦想,随着时间推进而一度模糊。甚至,在商业社会环境异化的日子里,就连“梦想”本身也变得稀缺。  中共十八大闭幕,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阐述了他对“中国梦”的理解,人们意识到,无论是宏观叙事的“伟大梦想”,
期刊
望着案头胡德平同志新著《改革放言录》一书,我思绪万千,胡德平同志真是一位思想探索永不停顿的改革实践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领导。《改革放言录》是继《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回忆父亲胡耀邦》后,他的又一本改革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著作。  胡德平同志长我十二岁,同一属性属马。我曾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七年多,对于接近耳顺之年的我来说,他是我一生的良师和益友,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  《改革放言录》样书印制后,他送了我一
期刊
十八大以后,上上下下大致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中国改革即将步入一个深化“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新时期、新阶段,改革的路径选择、价值和方向必须寻求“新突破”。以问题为导向,以价值为核心,以社会良性运行为目的的“社会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惟其如此,改革要有新思维,不能“一盘冷饭,一炒再炒”,错失改革良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就目前中国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诉求来看,我以为对
期刊
《中国民商》杂志创刊,中国民商网的上线,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起点。最近我刚从英国回来,参加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办的一个论坛。我们住的宾馆旁边就是英国伦敦最核心的一个区域,门前有一个公园叫做“Lincoln’s Inn Fields”, 说到Inn 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意思是酒馆、旅馆等,假贺卫方/文日酒店用这个词。我因为长期关注英国法律史,因此明白我住到了英国法律历史的心脏。那个小公园对面就是大名鼎鼎
期刊
“追随中关村创业、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王洪德在推动强国富民的人生理想中成为一个勇敢的追梦者。  2012 年12 月31 日, 江门义乌小商品城正式开业。对于王洪德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盛典, 也是他精心打造的又一件作品,成为他下海创业30 年的纪念与见证。  30 年前的12 月,王洪德走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成为当年改革开放中关村第一家正式工商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京海集团的
期刊
强调“平等、公平、同等”,是因为存在“不平等,不公平、不同等”  十八大是历史上第三次提出对非公经济的态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十四大时的讲法,非公经济是“有益补充”,十五大是“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开始就是“毫不动摇”,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这次“毫不动摇”有一个新提法,就是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