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07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为了缓解由这种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合理引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a)-0107-02
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很有必要性,原因在于:其一,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如阳光运动,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二,运动使人快樂。根据有关心理专家测验得出,儿童在奔跑等剧烈运动中产生的激素能够帮助降低其心理压力。由此,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1 心理健康
学生尤其指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尤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一成长阶段,他们的身心都无比接近于成年人,但又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处在三观都未完全发育定性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而且,随着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正处于信息资源极度泛滥的时期,社会发展变化极快。大学生青年群体正处在这个社会不断进行转型的发展时期,作为直面社会变化的群体,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业、升学、感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经过长期积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碍,一旦缺少及时的引导和调节,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培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从心理学方面来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能够保持一种高效、愉悦、持续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生活当中,具体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等。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各高校大学生有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是目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2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运用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同时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当前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方面。
2.1 发现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这并不是夸张。由于体育教学本身的全体性、团结性等特点,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传授课程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全体学生或者个别学生进行直接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极其特别的教学体验,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情绪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成功感等愉悦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表现、表情等外在情绪,及时发现存在心里健康问题的学生。
同时,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极易分散、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现象,应该及时与家长或者辅导员老师联系,对于该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如若确诊为心理疾病患者,学校应该对于症状较轻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培训,对于症状较重的学生建议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治,避免耽误治疗。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其重要,它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2.2 培养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主要是针对团体活动而言。事实上,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有很大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强调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才能实现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身体机能的发展,这一点也是体育教学“实践性”的体现,也是不同于其他课程学习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规范性等不同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放大,并在最终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等效果,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积极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成为自立、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好青年。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形式多样,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或者比赛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不良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积极面对人生,同时变得积极向上、阳光奋进。而一些如健美操、艺术体操、武术、球类等项目,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也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树立积极奋进的人生观,真正懂得所谓的体育精神、奥运精神。古人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体育运动也正是如此,通过不断测试学生自己的体能极限,才能使他们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极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平常文化课起不到的作用。
3 体育教学的心理影响
3.1 高校体育运动的影响
体育课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方式,体育课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正规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又能接受到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得大学生掌握一些对于自己情绪调节的方法,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主动调节心理障碍、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体育技能训练
体育技能训练已经脱离开体育教学的规定模式,向着游戏、竞赛等趣味性十足的活动发展如登山、野营、野外训练等。在进行体育体能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参与活动的能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这种训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就产生愉快、放松等情绪。有关实验结果表明,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有关,学生越对技能训练充满兴趣,他们就越喜欢运动,也更能通过运动排遣身体内的不良情绪,从而增强信心产生正面情绪,而正面情绪能产生主观能动性,也更能促进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是一项相互促进的工作。其一,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粗略检验的同时,也能对出现心理健康的学生予以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越强,他们就越喜欢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获得的正面情绪也就愈多,在运动过程中消除的心里不良因素也就越多。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向宇龙.略谈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00137.
[2] 朱建果.体育教学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突破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5):37-38.
[3] 李亚菲.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高教学刊, 2017(4):177-178.
[4] 闫站站,王燕.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95.
[5] 吴晓萍.浅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3):00104.
[6] 尹梅.让健康与快乐走进小学体育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7.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为了缓解由这种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工作。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合理引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a)-0107-02
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很有必要性,原因在于:其一,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如阳光运动,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二,运动使人快樂。根据有关心理专家测验得出,儿童在奔跑等剧烈运动中产生的激素能够帮助降低其心理压力。由此,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1 心理健康
学生尤其指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尤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一成长阶段,他们的身心都无比接近于成年人,但又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处在三观都未完全发育定性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而且,随着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正处于信息资源极度泛滥的时期,社会发展变化极快。大学生青年群体正处在这个社会不断进行转型的发展时期,作为直面社会变化的群体,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业、升学、感情、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经过长期积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碍,一旦缺少及时的引导和调节,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培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从心理学方面来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能够保持一种高效、愉悦、持续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生活当中,具体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等。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各高校大学生有5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是目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2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运用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同时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当前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方面。
2.1 发现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这并不是夸张。由于体育教学本身的全体性、团结性等特点,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传授课程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全体学生或者个别学生进行直接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极其特别的教学体验,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情绪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成功感等愉悦的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表现、表情等外在情绪,及时发现存在心里健康问题的学生。
同时,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极易分散、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现象,应该及时与家长或者辅导员老师联系,对于该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如若确诊为心理疾病患者,学校应该对于症状较轻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培训,对于症状较重的学生建议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治,避免耽误治疗。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其重要,它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2.2 培养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主要是针对团体活动而言。事实上,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有很大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强调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才能实现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身体机能的发展,这一点也是体育教学“实践性”的体现,也是不同于其他课程学习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规范性等不同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放大,并在最终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等效果,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积极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成为自立、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好青年。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形式多样,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或者比赛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不良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积极面对人生,同时变得积极向上、阳光奋进。而一些如健美操、艺术体操、武术、球类等项目,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也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树立积极奋进的人生观,真正懂得所谓的体育精神、奥运精神。古人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体育运动也正是如此,通过不断测试学生自己的体能极限,才能使他们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极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平常文化课起不到的作用。
3 体育教学的心理影响
3.1 高校体育运动的影响
体育课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方式,体育课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正规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又能接受到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得大学生掌握一些对于自己情绪调节的方法,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主动调节心理障碍、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体育技能训练
体育技能训练已经脱离开体育教学的规定模式,向着游戏、竞赛等趣味性十足的活动发展如登山、野营、野外训练等。在进行体育体能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参与活动的能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这种训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就产生愉快、放松等情绪。有关实验结果表明,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有关,学生越对技能训练充满兴趣,他们就越喜欢运动,也更能通过运动排遣身体内的不良情绪,从而增强信心产生正面情绪,而正面情绪能产生主观能动性,也更能促进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是一项相互促进的工作。其一,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粗略检验的同时,也能对出现心理健康的学生予以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越强,他们就越喜欢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获得的正面情绪也就愈多,在运动过程中消除的心里不良因素也就越多。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向宇龙.略谈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00137.
[2] 朱建果.体育教学是培养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突破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5):37-38.
[3] 李亚菲.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高教学刊, 2017(4):177-178.
[4] 闫站站,王燕.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95.
[5] 吴晓萍.浅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3):00104.
[6] 尹梅.让健康与快乐走进小学体育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