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是打招呼的内容你已经添加了话剧迷,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如果陌生人主动添加你为朋友,请谨慎核实对方身份
你是朋友中的奇葩剧迷吗?
我有一些话剧迷朋友,一些昆曲迷朋友,大家看的东西稍有重合,但基本不同。我可不是奇葩,话剧看得多了以后比较挑剔,不会来者不拒。咱们老剧迷差不多都这样,买票进场看到没有诚意的演出,不仅对不起钱,还会特别不舒服。
剧迷朋友圈就是有了好剧一起分享,偶尔遇到名不副实的剧目,及时通知其他剧友不要浪费时间去看。
你和朋友看完演出,都会讨论什么呢?
基本都是围绕演出讨论,延伸到文本分析,最后到业内现状。讨论是观剧的乐趣之一,不同的人,对于戏剧的共鸣点是不一样的。特别好的戏,也会写剧评哦~
我更钟情于话剧,《水面之下》是我个人认可的小剧场启蒙剧目,记得当晚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这一次喜欢上了徐小明导演的话剧,后面每逢他的戏必看,也因此喜欢上了优秀的小剧场话剧,与大剧场相比,更有感染力和互动感。
在我看过的所有剧目中,感受最深刻的要数2011年11月的昆曲折子戏《西厢记·游殿》了。那是我第一次看石小梅老师的现场演出,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这出戏是《西厢记》里面的一折,讲的是张生初入普济寺挂单,在法聪小和尚陪同下,巧遇崔莺莺的情节。看完以后我的整个观赏标准提高了很多。
每场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你的心里通常在想什么啊?
如果很无聊的演出,就想赶紧走。如果是很棒的节目,那就赶紧叫好,多鼓一会掌,希望让他们听到观众的支持。如果是超棒的演出,那,能去后台吗?一定要当面告诉他们这戏有多棒!如果是大熊猫的演出,真的就怅然若失了。看一场少一场。现场的魅力是录像所不能取代的。
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演员在不断减少,没有时间、汗水和诚意的累积,是无法真正取悦挑剔的观众的。
所有的剧目都是相通的,看书和剧本能伸展到其改编的现场演出,早年熟悉文本《西厢记》和《牡丹亭》,第一次听昆曲只有亲切,本就带着文字香气的美妙词句吟唱出来,听的人都要口齿生香了;听完昆曲能延伸到京剧,听完《桃花扇》里李香君的“骂宴”,顺势就回去搜王珮瑜的《击鼓骂曹》;看现代舞剧能延伸到古典芭蕾,《春之祭》的震撼让人出门就想去买《天鹅湖》。人的视野是一点一点被打开的。
你从哪里得到舞台剧上演的信息呢?
豆瓣小组,朋友圈,爱好者们的微信群,大麦等售票网站。每隔一段时间会主动刷一下豆瓣小组和售票网站,看一下近几个月的演出排期。
剧院官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圈子里面口碑信息才是最重要、靠谱的信息来源。
价格是制衡剧目选择的很大因素。昆曲而言,影响不大,除了大师版《牡丹亭》的天价票以外,戏曲类的票价都在500元以下,可以从容选择最好位置。小剧场的话剧影响也不大,即使再贵再便宜,满场300个左右的位置,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大剧场就相差很大,价格和座位挂钩特别厉害,不好位置带来的较差体验,跳戏、出戏,根本没办法好好看完整场演出。所以我是个“不好位置会死星人”。如果太贵的票,宁愿不看,也不要买不好位置。
确实如此。北京剧场多,剧团多,演出多。数量上来了,奇奇怪怪的剧团和为了赚钱的演出就会频频出现。为了避免被坑,一定要看好剧目内容和演员。
我说了这么多昆曲,舞台剧中,你最喜欢哪种类型?
我对话剧情有独钟,能在剧场里放松自己的同时得到真实的艺术享受。要深究喜欢舞台剧的原因,除了它是不可复制的演出以外,演员的魅力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舞台上。好和坏,都被极致地放大了。好的极致,是一种不能复制的美的享受;好的演出,看完以后如同喝了一壶酣畅淋漓的美酒,浑身都通透了。
你会做一些特殊的事情记录自己看过的舞台剧吗?我留存票根的事,被不少哥们吐槽。
票根都会留下,顺手做书签。海报和好看的明信片也会留下来。攒得多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满满一盒。
你会对同样喜爱舞台剧的剧迷说些什么?我要转告我的朋友们。
咱们一起看戏吧。
给我看看你的成果照片啊?
你看我的~
你是朋友中的奇葩剧迷吗?
我有一些话剧迷朋友,一些昆曲迷朋友,大家看的东西稍有重合,但基本不同。我可不是奇葩,话剧看得多了以后比较挑剔,不会来者不拒。咱们老剧迷差不多都这样,买票进场看到没有诚意的演出,不仅对不起钱,还会特别不舒服。
剧迷朋友圈就是有了好剧一起分享,偶尔遇到名不副实的剧目,及时通知其他剧友不要浪费时间去看。
你和朋友看完演出,都会讨论什么呢?
基本都是围绕演出讨论,延伸到文本分析,最后到业内现状。讨论是观剧的乐趣之一,不同的人,对于戏剧的共鸣点是不一样的。特别好的戏,也会写剧评哦~
我更钟情于话剧,《水面之下》是我个人认可的小剧场启蒙剧目,记得当晚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这一次喜欢上了徐小明导演的话剧,后面每逢他的戏必看,也因此喜欢上了优秀的小剧场话剧,与大剧场相比,更有感染力和互动感。
在我看过的所有剧目中,感受最深刻的要数2011年11月的昆曲折子戏《西厢记·游殿》了。那是我第一次看石小梅老师的现场演出,在此之前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这出戏是《西厢记》里面的一折,讲的是张生初入普济寺挂单,在法聪小和尚陪同下,巧遇崔莺莺的情节。看完以后我的整个观赏标准提高了很多。
每场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你的心里通常在想什么啊?
如果很无聊的演出,就想赶紧走。如果是很棒的节目,那就赶紧叫好,多鼓一会掌,希望让他们听到观众的支持。如果是超棒的演出,那,能去后台吗?一定要当面告诉他们这戏有多棒!如果是大熊猫的演出,真的就怅然若失了。看一场少一场。现场的魅力是录像所不能取代的。
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演员在不断减少,没有时间、汗水和诚意的累积,是无法真正取悦挑剔的观众的。
所有的剧目都是相通的,看书和剧本能伸展到其改编的现场演出,早年熟悉文本《西厢记》和《牡丹亭》,第一次听昆曲只有亲切,本就带着文字香气的美妙词句吟唱出来,听的人都要口齿生香了;听完昆曲能延伸到京剧,听完《桃花扇》里李香君的“骂宴”,顺势就回去搜王珮瑜的《击鼓骂曹》;看现代舞剧能延伸到古典芭蕾,《春之祭》的震撼让人出门就想去买《天鹅湖》。人的视野是一点一点被打开的。
你从哪里得到舞台剧上演的信息呢?
豆瓣小组,朋友圈,爱好者们的微信群,大麦等售票网站。每隔一段时间会主动刷一下豆瓣小组和售票网站,看一下近几个月的演出排期。
剧院官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圈子里面口碑信息才是最重要、靠谱的信息来源。
价格是制衡剧目选择的很大因素。昆曲而言,影响不大,除了大师版《牡丹亭》的天价票以外,戏曲类的票价都在500元以下,可以从容选择最好位置。小剧场的话剧影响也不大,即使再贵再便宜,满场300个左右的位置,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大剧场就相差很大,价格和座位挂钩特别厉害,不好位置带来的较差体验,跳戏、出戏,根本没办法好好看完整场演出。所以我是个“不好位置会死星人”。如果太贵的票,宁愿不看,也不要买不好位置。
确实如此。北京剧场多,剧团多,演出多。数量上来了,奇奇怪怪的剧团和为了赚钱的演出就会频频出现。为了避免被坑,一定要看好剧目内容和演员。
我说了这么多昆曲,舞台剧中,你最喜欢哪种类型?
我对话剧情有独钟,能在剧场里放松自己的同时得到真实的艺术享受。要深究喜欢舞台剧的原因,除了它是不可复制的演出以外,演员的魅力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舞台上。好和坏,都被极致地放大了。好的极致,是一种不能复制的美的享受;好的演出,看完以后如同喝了一壶酣畅淋漓的美酒,浑身都通透了。
你会做一些特殊的事情记录自己看过的舞台剧吗?我留存票根的事,被不少哥们吐槽。
票根都会留下,顺手做书签。海报和好看的明信片也会留下来。攒得多了,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满满一盒。
你会对同样喜爱舞台剧的剧迷说些什么?我要转告我的朋友们。
咱们一起看戏吧。
给我看看你的成果照片啊?
你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