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初,胡适赴香港大学领取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学位,开始他的第一次南游。胡适此行,在香港停留5天,在广州逗留2天,在广西游历14天,其中在南宁逗留7天。游历了许多他“多年想去而始终没有去成”的地方,收获颇多。胡适离开南宁后,根据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南游杂忆》,留下美好的“广西印象”。
应邀访问南宁
胡适( 1891- 1962),字适之,祖籍安徽绩溪上庄。他自幼聪颖,好学上进,1910年7月到北京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8月16日,从上海启程去美国,起初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科。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系,师从名家杜威。1917年6月,学成回圈。9月,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任北大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抗日战争时期,胡适曾出任中华民困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62年2月,胡适在台北逝世。
1935年1月4H,胡适到香港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胡适在港期间,曾会晤桂系首领李宗仁,接受李宗仁到广西讲学的盛情邀请。1月9日,胡适乘船来到广州,他本来打算在广州逗留7天,10日,收到白崇禧、黄旭初的一份专电:“久慕鸿名,未亲雅范,关山迢递,仰跛为劳。顷闻文旆远游,已抵羊石,粤桂相距非遥,尚希不吝赐教,惠然来游,俾得畅聆伟论,指示周行。专电欢迎,伫候赐复。白崇禧、黄旭初叩。庚印。”胡适因此改计划,1月11日飞往广西。第一站——梧州,当天胡适在梧州住一晚,受中国公学校友、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邀请,于12日上午在梧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公开演讲一次,下午坐飞机到南宁。
到达南宁的当晚,胡适便拜会白崇禧等人。当晚,白崇禧穿着灰布军装,打着绑腿,戴着金丝眼镜,倜傥儒雅。白崇禧一见胡适,连忙握手致意,两人相互寒暄、问候,仿佛多年未见面的朋友,淡古说今,纵横论道,交谈甚欢,气氛融洽。会见结束前,白崇禧力劝胡适在广西多玩几天,胡适盛情难却,极为高兴地答应。白崇禧特地交代下属,通过广西省银行驻香港办事处,把胡适回程船票,改为搭乘1月26日“胡佛总统”号的船票,让胡适安心地在南宁逗留7天。
作为文化名人,又是李宗仁、白崇禧请来的客人,胡适在南宁受到高规格的接待:住在半官方性质的乐群社里,由著名教育家雷沛鸿负责接待。雷沛鸿,字宾南,广西南宁市郊津头村人,现代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先驱者。1933年,雷沛鸿第3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力谋教育大众化,倡导推动“教育改造运动——广西普及困民基础教育运动”,广西被称为当时的“全困教育模范省”。其后,在胡适的具体行程中,广西当局还安排-人陪同游览市容,为他介绍南宁的风土人情。胡适兴致勃勃地在南宁市区兴宁路和民生路上漫步,在河堤路和水街小憩,还游览了津头村。胡适在津头大榕树下久久逗留,了解到津头村许多的民俗民情,其乐融融。之后几天,胡适还游览了青秀山、文钱渡、大王滩等几处南宁的名胜古迹。
在南宁逗留的7天中,胡适和南宁各界人士广泛地接触,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还在南宁高中等学校和机关团体发表6次热情洋溢的演讲。胡适还受邀观看粤剧、邕剧、桂剧等地方戏剧,品尝诸如老友粉、白斩鸡、冰糖梅子鸭等壮乡地方小吃。在南宁期间,胡适的行动均能自由支配,言论一概不受限制,自然是心情舒畅、惬意十分。
游览风景名胜
“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武鸣,自古就是一个旅游胜地。1月17日,在友人罗努生陪同下,胡适乘坐汽车,通过“广西第一条公路”——邕武公路,来到武鸣,接待他的是国民党民团中将梁瀚嵩。梁瀚嵩,字浩川,广西宾阳新梁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曾担任国民党广西军队师长。1932年,梁瀚嵩来到武鸣担任南宁民团司令,管辖武鸣、果德、同正等16个县的“行政监督”和“军训监督”,领导各县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没。
胡适在梁瀚嵩陪同下,参观武鸣当时的模范小学——表证小学(校址在今日城厢镇一小),畅游灵水和起风山等名胜。古籍记载:“武缘县(武鸣)灵水,昔有灵犀出岸,顶有光彩,故以灵名。”灵水形如葫芦,一潭碧波,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早就闻名遐迩,湖边曲径通幽,花木葱茏、绿柳成荫,楼台亭榭,相映成趣。灵水具有恒清、恒温、恒量三大特点,不论春夏秋冬,水温均保持在20左右。胡适畅游灵水时,正值隆冬季节,北京是天寒地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疆武鸣却是一片春意盎然、花红柳绿的景象,令胡适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胡适在灵水湖西的一块“螃蟹山”青石上,看到江西余江人吴迈题的“灵源”石刻和观鱼台上桂系军政要人李品仙题的“观鱼”石刻(后此石刻字迹遭人为破坏)。在灵水湖边,胡适细读《邑令庄振徽重修灵水庙碑记》《邑令乔金灵水庙碑记》《邑太史刘定卣重修灵水庙碑记》,对灵水成为名胜古迹的发展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武鸣八景”之一的夏黄村起风山,又名凤凰山,它依傍美丽的香山河,山上有镇江岩、读书岩、合云岩、太极岩等美景。起风山以环境清静、山奇洞幽、人杰地灵闻名,曾有不少社会名流到此处游览,或读书,或题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解析石刻碑文
夏黄村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在民间流传的广德公主下嫁壮家的传说,让其成为历史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旅游景点。在“夏黄村小”(今武鸣区城厢镇夏黄小学),胡适看到黄燝的第八代子孙黄减沅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次女刻写的《广德公主碑》碑文《叔祖虚白公暨其媳广德公主轶事拾丛》:
……道逢清兵,宫眷分散,帝之次女广德公主偕一阉宦,昼伏宵行,间关来至武缘,望门投止。公竞罔恤百口,匿主密所,著以粤女衣饰,俾冒次子诸生埠甫死元室,而于深夜潜将死者藁葬园内,严饬家众,弗许宣泄……主卒,葬于夏黄村南首潭油原上,以无碑志,今已莫可辨识矣……广德公主则直至先君丹崖府君加以表彰,世方稍知有此事……
胡适抚摸着石刻碑文,无限的追思让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兴致勃勃地向陪同的随行人员翻译石碑上的古文,详细地讲述碑文罩记述的故事:夏黄村从元朝初期建村以來,村民们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12月15日深夜,一个神秘女子的到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这个女子就是明朝永历帝朱由榔的次女广德公主。水历帝从南宁退往贵州安隆府的途中,遭遇清军围困,广德公主被冲散,投奔故人而来。村中望族黄燝(字虚白)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收留广德公主。事有凑巧,黄燝二儿子黄垶深染重病的妻子黄丰氏刚刚不幸病逝,于是黄燝安排广德公主冒充黄家的“二少奶奶”,躲藏在夏黄这个壮乡小山村里。事后,黄燝抚慰乡亲,诉说拥护明朝的大义,让村民们协同自己救助广德公主。为躲避追兵,并隐藏行踪,广德公主在黄家一直以重病为由,几乎不出房门。多年后,广德公主由随侍宦臣唐公公做媒,和黄垶结为真正的夫妻。于是,在起凤山下的香山河畔,一户普通的壮(僮)家农户,迎娶了一位不寻常的汉家姑娘,留下一段皇帝女儿嫁平民百姓的浪漫故事。广德公主去世后,为了不殃及村族,广德公主的坟一直不敢立碑志。关于广德公主的事,全村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世世代代只是口耳相传,对外村人更是不敢言及半字,成为村民们心中心照不宣的隐秘。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黄家后人黄减沅才撰文《叔祖虚白公暨其媳广德公主轶事拾丛》,于民国19年(1930年)刻在石碑上,让后人知晓。 自古以来,武鸣是壮(僮)、汉民族聚居的地区,两个民族的青年男女通婚是极为平常的事情。都说天赐良缘才能珠联璧合,黄垶与广德公主这段娴缘成就了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胡适对壮汉民族和睦相处,赞叹之极,对黄垶、广德公主这一对不同民族的男女最终成为眷属,感到格外的欣慰、由衷的高兴。
对广西的印象
1月19日,胡适恋恋不舍地结束南宁的行程,前往柳州、桂林继续游览讲学。胡适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南宁市,但南宁人的热情、真减让他感受颇深,他在大赞南宁山水的同时,对广西、南宁市的政绩、民情也表示赞许。他还说:“乐群社是个新式的俱乐部,设备很好。梧州和南宁都有自来水,内地省份有两个有自来水的城市,是很难得的。”
回到北京后,胡适在《南游杂忆》和《胡适地方日记全编》中,写下洋洋洒洒几万言对广西的印象。他先借美国传教士艾迪博士之口对广西称赞有加:“中困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以称为近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胡适说,广西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全省没有迷信恋古的反动空气”;第二是全省上下的俭朴风气;第三是广西的治安环境好;第四是武化的精神。面对国势日渐颓危,侵华日军虎视眈眈中华大地的危难时刻,胡适情不白禁地感叹:“我们真不胜感叹国家民族争生存的一线希望,是在这一辈武化青年身上了!”
作为学者,胡适在南宁的7天游览过程中,阅览了大量石刻碑文,收获颇丰,还有一些遗憾:有些地方的古石刻碑文保护得不够好,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胡适痛心疾首:“此类古代名人题记,往往可供历史考据,其手书石刻更可供考证字画题跋者的参考比较。”他“盼望(广西博物馆)诸公能做系统的搜访,将各地的古石刻都拓印编纂,将来可以编成一部《广西石刻文字》,其中定有不少的历史材料。”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留下来的一切具有文化价值的古石刻碑文,都有着珍贵的意义,都是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广西作为石刻碑文大省,南宁又是广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古石刻碑文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胡适先生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南宁市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对市内的古石刻碑文给予了精心的保護。
应邀访问南宁
胡适( 1891- 1962),字适之,祖籍安徽绩溪上庄。他自幼聪颖,好学上进,1910年7月到北京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8月16日,从上海启程去美国,起初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科。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系,师从名家杜威。1917年6月,学成回圈。9月,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任北大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抗日战争时期,胡适曾出任中华民困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62年2月,胡适在台北逝世。
1935年1月4H,胡适到香港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胡适在港期间,曾会晤桂系首领李宗仁,接受李宗仁到广西讲学的盛情邀请。1月9日,胡适乘船来到广州,他本来打算在广州逗留7天,10日,收到白崇禧、黄旭初的一份专电:“久慕鸿名,未亲雅范,关山迢递,仰跛为劳。顷闻文旆远游,已抵羊石,粤桂相距非遥,尚希不吝赐教,惠然来游,俾得畅聆伟论,指示周行。专电欢迎,伫候赐复。白崇禧、黄旭初叩。庚印。”胡适因此改计划,1月11日飞往广西。第一站——梧州,当天胡适在梧州住一晚,受中国公学校友、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的邀请,于12日上午在梧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公开演讲一次,下午坐飞机到南宁。
到达南宁的当晚,胡适便拜会白崇禧等人。当晚,白崇禧穿着灰布军装,打着绑腿,戴着金丝眼镜,倜傥儒雅。白崇禧一见胡适,连忙握手致意,两人相互寒暄、问候,仿佛多年未见面的朋友,淡古说今,纵横论道,交谈甚欢,气氛融洽。会见结束前,白崇禧力劝胡适在广西多玩几天,胡适盛情难却,极为高兴地答应。白崇禧特地交代下属,通过广西省银行驻香港办事处,把胡适回程船票,改为搭乘1月26日“胡佛总统”号的船票,让胡适安心地在南宁逗留7天。
作为文化名人,又是李宗仁、白崇禧请来的客人,胡适在南宁受到高规格的接待:住在半官方性质的乐群社里,由著名教育家雷沛鸿负责接待。雷沛鸿,字宾南,广西南宁市郊津头村人,现代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先驱者。1933年,雷沛鸿第3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力谋教育大众化,倡导推动“教育改造运动——广西普及困民基础教育运动”,广西被称为当时的“全困教育模范省”。其后,在胡适的具体行程中,广西当局还安排-人陪同游览市容,为他介绍南宁的风土人情。胡适兴致勃勃地在南宁市区兴宁路和民生路上漫步,在河堤路和水街小憩,还游览了津头村。胡适在津头大榕树下久久逗留,了解到津头村许多的民俗民情,其乐融融。之后几天,胡适还游览了青秀山、文钱渡、大王滩等几处南宁的名胜古迹。
在南宁逗留的7天中,胡适和南宁各界人士广泛地接触,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还在南宁高中等学校和机关团体发表6次热情洋溢的演讲。胡适还受邀观看粤剧、邕剧、桂剧等地方戏剧,品尝诸如老友粉、白斩鸡、冰糖梅子鸭等壮乡地方小吃。在南宁期间,胡适的行动均能自由支配,言论一概不受限制,自然是心情舒畅、惬意十分。
游览风景名胜
“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武鸣,自古就是一个旅游胜地。1月17日,在友人罗努生陪同下,胡适乘坐汽车,通过“广西第一条公路”——邕武公路,来到武鸣,接待他的是国民党民团中将梁瀚嵩。梁瀚嵩,字浩川,广西宾阳新梁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曾担任国民党广西军队师长。1932年,梁瀚嵩来到武鸣担任南宁民团司令,管辖武鸣、果德、同正等16个县的“行政监督”和“军训监督”,领导各县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没。
胡适在梁瀚嵩陪同下,参观武鸣当时的模范小学——表证小学(校址在今日城厢镇一小),畅游灵水和起风山等名胜。古籍记载:“武缘县(武鸣)灵水,昔有灵犀出岸,顶有光彩,故以灵名。”灵水形如葫芦,一潭碧波,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早就闻名遐迩,湖边曲径通幽,花木葱茏、绿柳成荫,楼台亭榭,相映成趣。灵水具有恒清、恒温、恒量三大特点,不论春夏秋冬,水温均保持在20左右。胡适畅游灵水时,正值隆冬季节,北京是天寒地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疆武鸣却是一片春意盎然、花红柳绿的景象,令胡适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胡适在灵水湖西的一块“螃蟹山”青石上,看到江西余江人吴迈题的“灵源”石刻和观鱼台上桂系军政要人李品仙题的“观鱼”石刻(后此石刻字迹遭人为破坏)。在灵水湖边,胡适细读《邑令庄振徽重修灵水庙碑记》《邑令乔金灵水庙碑记》《邑太史刘定卣重修灵水庙碑记》,对灵水成为名胜古迹的发展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武鸣八景”之一的夏黄村起风山,又名凤凰山,它依傍美丽的香山河,山上有镇江岩、读书岩、合云岩、太极岩等美景。起风山以环境清静、山奇洞幽、人杰地灵闻名,曾有不少社会名流到此处游览,或读书,或题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解析石刻碑文
夏黄村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在民间流传的广德公主下嫁壮家的传说,让其成为历史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旅游景点。在“夏黄村小”(今武鸣区城厢镇夏黄小学),胡适看到黄燝的第八代子孙黄减沅给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次女刻写的《广德公主碑》碑文《叔祖虚白公暨其媳广德公主轶事拾丛》:
……道逢清兵,宫眷分散,帝之次女广德公主偕一阉宦,昼伏宵行,间关来至武缘,望门投止。公竞罔恤百口,匿主密所,著以粤女衣饰,俾冒次子诸生埠甫死元室,而于深夜潜将死者藁葬园内,严饬家众,弗许宣泄……主卒,葬于夏黄村南首潭油原上,以无碑志,今已莫可辨识矣……广德公主则直至先君丹崖府君加以表彰,世方稍知有此事……
胡适抚摸着石刻碑文,无限的追思让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兴致勃勃地向陪同的随行人员翻译石碑上的古文,详细地讲述碑文罩记述的故事:夏黄村从元朝初期建村以來,村民们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12月15日深夜,一个神秘女子的到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这个女子就是明朝永历帝朱由榔的次女广德公主。水历帝从南宁退往贵州安隆府的途中,遭遇清军围困,广德公主被冲散,投奔故人而来。村中望族黄燝(字虚白)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收留广德公主。事有凑巧,黄燝二儿子黄垶深染重病的妻子黄丰氏刚刚不幸病逝,于是黄燝安排广德公主冒充黄家的“二少奶奶”,躲藏在夏黄这个壮乡小山村里。事后,黄燝抚慰乡亲,诉说拥护明朝的大义,让村民们协同自己救助广德公主。为躲避追兵,并隐藏行踪,广德公主在黄家一直以重病为由,几乎不出房门。多年后,广德公主由随侍宦臣唐公公做媒,和黄垶结为真正的夫妻。于是,在起凤山下的香山河畔,一户普通的壮(僮)家农户,迎娶了一位不寻常的汉家姑娘,留下一段皇帝女儿嫁平民百姓的浪漫故事。广德公主去世后,为了不殃及村族,广德公主的坟一直不敢立碑志。关于广德公主的事,全村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世世代代只是口耳相传,对外村人更是不敢言及半字,成为村民们心中心照不宣的隐秘。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黄家后人黄减沅才撰文《叔祖虚白公暨其媳广德公主轶事拾丛》,于民国19年(1930年)刻在石碑上,让后人知晓。 自古以来,武鸣是壮(僮)、汉民族聚居的地区,两个民族的青年男女通婚是极为平常的事情。都说天赐良缘才能珠联璧合,黄垶与广德公主这段娴缘成就了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胡适对壮汉民族和睦相处,赞叹之极,对黄垶、广德公主这一对不同民族的男女最终成为眷属,感到格外的欣慰、由衷的高兴。
对广西的印象
1月19日,胡适恋恋不舍地结束南宁的行程,前往柳州、桂林继续游览讲学。胡适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南宁市,但南宁人的热情、真减让他感受颇深,他在大赞南宁山水的同时,对广西、南宁市的政绩、民情也表示赞许。他还说:“乐群社是个新式的俱乐部,设备很好。梧州和南宁都有自来水,内地省份有两个有自来水的城市,是很难得的。”
回到北京后,胡适在《南游杂忆》和《胡适地方日记全编》中,写下洋洋洒洒几万言对广西的印象。他先借美国传教士艾迪博士之口对广西称赞有加:“中困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以称为近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胡适说,广西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全省没有迷信恋古的反动空气”;第二是全省上下的俭朴风气;第三是广西的治安环境好;第四是武化的精神。面对国势日渐颓危,侵华日军虎视眈眈中华大地的危难时刻,胡适情不白禁地感叹:“我们真不胜感叹国家民族争生存的一线希望,是在这一辈武化青年身上了!”
作为学者,胡适在南宁的7天游览过程中,阅览了大量石刻碑文,收获颇丰,还有一些遗憾:有些地方的古石刻碑文保护得不够好,令人感到十分惋惜。胡适痛心疾首:“此类古代名人题记,往往可供历史考据,其手书石刻更可供考证字画题跋者的参考比较。”他“盼望(广西博物馆)诸公能做系统的搜访,将各地的古石刻都拓印编纂,将来可以编成一部《广西石刻文字》,其中定有不少的历史材料。”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留下来的一切具有文化价值的古石刻碑文,都有着珍贵的意义,都是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广西作为石刻碑文大省,南宁又是广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古石刻碑文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胡适先生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南宁市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对市内的古石刻碑文给予了精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