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896年,19世纪末,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哈尔滨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而中央大街本是后来由于中东铁路开建而由沙俄在建城之初打造的一个运输物资的通道,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之下,经过漫长的欧陆、殖民与反殖民、市场转型等多重的历史变迁,中央大街形成了特有的商业形态以及独特的空间体系。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冲荡之中,西方各种风格的建筑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间接的传入了中国,在西方建筑文化和中方城市的温和碰撞中,中央大街建筑呈现了哈尔滨特有的气质与文化。
【关键词】 中央大街 老建筑 文化背景
每一座城市建筑文化的背后,都有其城市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时间的更替下,建成属于它自己的城市印象。哈尔滨作为东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因其发展历史的特殊背景,而获“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而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特色鲜明的百年老街,这条百年道路在时间的更迭中荟萃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1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1896年,19世纪末,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哈尔滨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而中央大街本是后来由于中东铁路开建而由沙俄在建城之初打造的一个运输物资的通道,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之下,经过漫长的欧陆、殖民与反殖民、市场转型等多重的历史变迁,中央大街形成了特有的商业形态以及独特的空间体系。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冲荡之中,西方各种风格的建筑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间接的传入了中国,在西方建筑文化和中方城市的温和碰撞中,中央大街建筑呈现了哈尔滨特有的气质与文化。
2 欧洲主要建筑风格流派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体现
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以其多样性的风格,鳞次栉比的形态,勾勒了独特的中央大街建筑文化。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5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新艺术运动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300年的建筑精华的同时,也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2.1 16世纪——和谐稳定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继欧洲12到14世纪哥特式建筑之后的一种新型建筑样式。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意味着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开始,直至19世纪,这400年的时间范围内出现的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文艺复兴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文艺复兴的明显特征是:摒弃以基督教神权为统治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以及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构图。
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的黄宝珠宝,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这座建筑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穹顶,方圆结合,使该建筑轮廓富有变化。楼顶的装饰丰富生动,脱盐石之撑着楼檐,装饰浮雕细致精到。阳台金属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整个建筑通体简洁明快,又富细致装饰,形成形式上的对比。
2.2 17世纪——自由奔放的巴洛克时期建筑。当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使古典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张扬,世俗文化也便深入人心,当教皇受到世俗文化的冲击,宗教信仰也遍不会再像中世纪那般统摄人心了。于是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建筑以其标新立异的的格调在17世纪更受人欢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本格调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运用富丽堂皇的空间处理和色彩绚烂的格调;墙面常常呈波浪形,在墙面的装饰上往往披金挂银;将建筑、雕塑、绘画三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开创了其建筑形式的先河;用椭圆形空间和穿插的曲面来表现建筑效果。
坐落在中央大街120号的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银行。作为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教育书店以其丰富的外观,细腻的装饰,动感的造型成为中央大街的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一层采用深色调墙面、大面积橱窗的构图;二层为简洁的圆额矩形窗,窗上刻划精致线脚;三至四层饰以贯通的科林斯壁柱,每两个圆额矩形窗作为一组,窗上饰以丰富的装饰。不同的窗饰相同的尺度又有着不同的窗饰,统一不缺变化;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
2.3 18世纪——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是19 世纪上半叶到20 世纪初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以法国最为典型,它的主题思想是要弥补所谓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上的局限性”,这种思潮认为,只要能实现美感,可以不受风格的约束,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式样或拼凑不同风格的装饰纹样。
中央大街112号(华梅西餐厅),始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建筑内部墙面以及天顶均以黄白色为主的雕花作为装饰,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绚丽富丽堂皇的效果,立面壁柱上置雕塑,将建筑与雕塑结合起来,创造新颖的内部形态;壁柱采用混合柱式,既有古罗马建筑风格又有巴洛克的色彩,创造出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形式。
2.4 19世纪——简洁装饰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产物,作为西方艺术设计史上一个特定时期产生的艺术思潮,新艺术运动既承接了古典艺术之风,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气息,成功构建了一座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当然,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古典主义固有的感性与浪漫,也实现了新艺术运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诉求。
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的标志,1906年建成。从建筑装饰上看,自由浪漫的建筑外形,优美典雅的内部装饰,都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活力,富有生命的象征。出挑的阳台兼作入口的雨篷,为建筑提神之笔,女儿墙以砖砌筑,柔软、灵活的曲线造型之中,又不失气势与动感,赋予建筑鲜活的生命力,恰到好处的诠释了“新艺术”的唯美曼妙;室内的墙壁或饰以唯美的壁画,或以镜面为饰,精美的诠释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黄铜的楼梯栏杆,充满柔媚的线条,大理石饰面以及精致的饰线,勾勒出室内的感性浪漫,没有丝毫的做作。
3 哈尔滨中央大街特色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中央大街的建筑是异域文化在哈尔滨的展示,是特定历史变迁的文化产物,是中国范围内乃至世界建筑历程的一缕阳光。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提高,发展历程的推进,这些老建筑原本持有的形态也与现代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碰撞,如何把握建筑的欧洲风情与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商业与非商业化的结合,是当下执政者们以及学者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打造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哈尔滨以其独特的欧陆建筑魅力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来构筑“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本论文为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学生创新课题项目而作,指导教师:胡泊)
参考文献
1 刘松茯.外国建筑历史图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俞滨洋等.哈尔滨保护建筑纵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中央大街 老建筑 文化背景
每一座城市建筑文化的背后,都有其城市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时间的更替下,建成属于它自己的城市印象。哈尔滨作为东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因其发展历史的特殊背景,而获“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而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特色鲜明的百年老街,这条百年道路在时间的更迭中荟萃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1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1896年,19世纪末,随着《中俄密约》的签订,哈尔滨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而中央大街本是后来由于中东铁路开建而由沙俄在建城之初打造的一个运输物资的通道,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之下,经过漫长的欧陆、殖民与反殖民、市场转型等多重的历史变迁,中央大街形成了特有的商业形态以及独特的空间体系。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冲荡之中,西方各种风格的建筑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间接的传入了中国,在西方建筑文化和中方城市的温和碰撞中,中央大街建筑呈现了哈尔滨特有的气质与文化。
2 欧洲主要建筑风格流派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体现
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以其多样性的风格,鳞次栉比的形态,勾勒了独特的中央大街建筑文化。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5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新艺术运动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300年的建筑精华的同时,也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2.1 16世纪——和谐稳定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继欧洲12到14世纪哥特式建筑之后的一种新型建筑样式。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意味着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开始,直至19世纪,这400年的时间范围内出现的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欧洲文艺复兴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文艺复兴的明显特征是:摒弃以基督教神权为统治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以及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构图。
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的黄宝珠宝,建于1923年,砖混结构,这座建筑充分展现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仿石块砌筑处理,一层采用落地窗,二层为竖向圆拱为折线与曲线结合处理,局部开洞。顶部冠以圆形穹顶,方圆结合,使该建筑轮廓富有变化。楼顶的装饰丰富生动,脱盐石之撑着楼檐,装饰浮雕细致精到。阳台金属杆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建筑檐口装饰复杂。整个建筑通体简洁明快,又富细致装饰,形成形式上的对比。
2.2 17世纪——自由奔放的巴洛克时期建筑。当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使古典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张扬,世俗文化也便深入人心,当教皇受到世俗文化的冲击,宗教信仰也遍不会再像中世纪那般统摄人心了。于是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建筑以其标新立异的的格调在17世纪更受人欢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本格调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运用富丽堂皇的空间处理和色彩绚烂的格调;墙面常常呈波浪形,在墙面的装饰上往往披金挂银;将建筑、雕塑、绘画三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开创了其建筑形式的先河;用椭圆形空间和穿插的曲面来表现建筑效果。
坐落在中央大街120号的教育书店,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银行。作为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教育书店以其丰富的外观,细腻的装饰,动感的造型成为中央大街的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一层采用深色调墙面、大面积橱窗的构图;二层为简洁的圆额矩形窗,窗上刻划精致线脚;三至四层饰以贯通的科林斯壁柱,每两个圆额矩形窗作为一组,窗上饰以丰富的装饰。不同的窗饰相同的尺度又有着不同的窗饰,统一不缺变化;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
2.3 18世纪——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是19 世纪上半叶到20 世纪初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以法国最为典型,它的主题思想是要弥补所谓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上的局限性”,这种思潮认为,只要能实现美感,可以不受风格的约束,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式样或拼凑不同风格的装饰纹样。
中央大街112号(华梅西餐厅),始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建筑内部墙面以及天顶均以黄白色为主的雕花作为装饰,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绚丽富丽堂皇的效果,立面壁柱上置雕塑,将建筑与雕塑结合起来,创造新颖的内部形态;壁柱采用混合柱式,既有古罗马建筑风格又有巴洛克的色彩,创造出纯形式美的折中主义建筑形式。
2.4 19世纪——简洁装饰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业化的产物,作为西方艺术设计史上一个特定时期产生的艺术思潮,新艺术运动既承接了古典艺术之风,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气息,成功构建了一座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当然,工业化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古典主义固有的感性与浪漫,也实现了新艺术运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诉求。
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的标志,1906年建成。从建筑装饰上看,自由浪漫的建筑外形,优美典雅的内部装饰,都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活力,富有生命的象征。出挑的阳台兼作入口的雨篷,为建筑提神之笔,女儿墙以砖砌筑,柔软、灵活的曲线造型之中,又不失气势与动感,赋予建筑鲜活的生命力,恰到好处的诠释了“新艺术”的唯美曼妙;室内的墙壁或饰以唯美的壁画,或以镜面为饰,精美的诠释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黄铜的楼梯栏杆,充满柔媚的线条,大理石饰面以及精致的饰线,勾勒出室内的感性浪漫,没有丝毫的做作。
3 哈尔滨中央大街特色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中央大街的建筑是异域文化在哈尔滨的展示,是特定历史变迁的文化产物,是中国范围内乃至世界建筑历程的一缕阳光。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提高,发展历程的推进,这些老建筑原本持有的形态也与现代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碰撞,如何把握建筑的欧洲风情与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商业与非商业化的结合,是当下执政者们以及学者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打造哈尔滨城市文化的重中之重。我们期待哈尔滨以其独特的欧陆建筑魅力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来构筑“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本论文为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学生创新课题项目而作,指导教师:胡泊)
参考文献
1 刘松茯.外国建筑历史图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俞滨洋等.哈尔滨保护建筑纵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