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有新的突破。本文是针对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基于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性,可信性,使所学知识易学易懂。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
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培养数以千计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没有这样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难以实现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产业,因此,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在现有的基础上,即在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观念和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在以往的高职毕业生中确实有一些优秀者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超越,在惯性的思维中有了新的突破,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还需要通过学校的系统学习。本人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一直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常根据学习者的接受水平,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们思考,激发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它是帮助学生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自主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来自生活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某一事物或现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并会自觉地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基于解决问题引出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氛围宽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毫无顾忌地开展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意志、信念、自信心,兴趣等),推崇创新、鼓励创新。让学生明白创新不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2 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只是耳听手记,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近些年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方法有了些改进,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还是没有凸显。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切磋的空间,学生的头脑依然被教师的授课方式束缚着,对知识的学习还多局限于“是什么”,能应付考试即可。而对于“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没有太多的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发挥受到影响。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一起切磋、探讨和争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消化和深化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组织学生切磋讨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有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讨论,前后左右四人小组议论,大组切磋,全班探讨等。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这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性的一步。一般来说一个人形成创新能力需要一个递进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趣学习,即通过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感而引发的求知欲望所产生学习活动。兴趣学习受好奇心理的驱使具有自发性和主动性,它也将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开端。因此教学的实施者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初学阶段的启蒙工作,引领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第二阶段是目的性学习,即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者增加,对所学知识和将来的职业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有了为将来的职业需要而学习的愿望和自觉性;第三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是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问题确定其研究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具体问题。但以往这一阶段的学习往往被忽略,其原因或是学校对其重视不够,认为创新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或是教师的个人水平有限,无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我院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做法是:①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制作活动。在每一年级的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辅导,并提供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学生作品成果展示活动;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从2006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院级竞赛带有普及性,通过筛选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此项活动可以增强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也是一种极好的磨练。学生在经历探究问题的实际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可进一步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使得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学习效率提高;各种专业软件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兴趣化和多样化。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运用软件及硬件设备,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每一个从教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今天,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策划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将所教授的知识以最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
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培养数以千计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没有这样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难以实现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产业,因此,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在现有的基础上,即在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观念和技术进行更新和改造。在以往的高职毕业生中确实有一些优秀者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超越,在惯性的思维中有了新的突破,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还需要通过学校的系统学习。本人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一直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常根据学习者的接受水平,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们思考,激发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它是帮助学生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自主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来自生活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某一事物或现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并会自觉地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基于解决问题引出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氛围宽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毫无顾忌地开展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意志、信念、自信心,兴趣等),推崇创新、鼓励创新。让学生明白创新不只是科学家、工程师的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
2 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只是耳听手记,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近些年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方法有了些改进,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还是没有凸显。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切磋的空间,学生的头脑依然被教师的授课方式束缚着,对知识的学习还多局限于“是什么”,能应付考试即可。而对于“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没有太多的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发挥受到影响。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一起切磋、探讨和争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消化和深化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组织学生切磋讨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有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讨论,前后左右四人小组议论,大组切磋,全班探讨等。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这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性的一步。一般来说一个人形成创新能力需要一个递进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趣学习,即通过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感而引发的求知欲望所产生学习活动。兴趣学习受好奇心理的驱使具有自发性和主动性,它也将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开端。因此教学的实施者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初学阶段的启蒙工作,引领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第二阶段是目的性学习,即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者增加,对所学知识和将来的职业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有了为将来的职业需要而学习的愿望和自觉性;第三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是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问题确定其研究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具体问题。但以往这一阶段的学习往往被忽略,其原因或是学校对其重视不够,认为创新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或是教师的个人水平有限,无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我院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做法是:①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制作活动。在每一年级的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辅导,并提供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学生作品成果展示活动;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从2006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院级竞赛带有普及性,通过筛选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此项活动可以增强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也是一种极好的磨练。学生在经历探究问题的实际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可进一步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使得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学习效率提高;各种专业软件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兴趣化和多样化。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运用软件及硬件设备,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每一个从教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今天,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策划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软硬件设备,将所教授的知识以最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