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主应力轴偏转的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计算方法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构隧道开挖通常引起土体的非均匀沉降,呈现出越远离开挖面沉降越小的规律.非均匀沉降引起土体之间产生剪切应力,使得土体主应力轴发生偏转,土体应力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前期室内砂土模型试验结果,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主应力轴偏转对深埋隧道主动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首先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开挖面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时,土拱效应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然后结合传统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公式,推导了开挖面局部失稳极限支护压力的一般性通解;进一步考虑开挖面变形过程中前方土体主应力旋转,推导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整体失稳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随着埋深越大,极限支护压力逐渐增大;当埋深比大于3时,极限支护压力趋于平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随着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楔形体倾角和棱柱体高度均对极限支护压力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人工节理试样开展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的非线性特征,对Goodman线性剪切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更接近实际情况的非线性全量剪切模型,该模型大部分参数均可从试验数据获取,并能准确描述节理剪切过程中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借鉴Saeb和Amadei切向与法向耦合刚度系数的计算方法,结合提出的非线性全量剪切模型,推导出可以反映节理剪切非线性特性的切向耦合刚度系数表达式,并建立基于非线性力学行为的节理增量剪切模型,该增量模型可以对节理的切向和法向变形行为同时进行描述.在常法向
为了研究尺寸对矸石胶结充填体损伤破坏的影响,制备尺寸为70.7,100,150,200和300 mm的立方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监测试件在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及电阻率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充填体的微观形貌,探讨不同尺寸矸石胶结充填体的损伤演化规律及破坏特征.结果 表明:矸石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充填体的破坏形式随尺寸的增大从劈裂破坏逐渐转化为剪切破坏.尺寸较小的充填体在初始压密阶段比峰后破坏阶段呈现出更强的声发射活动特征,可以将声发射振铃的突变及电阻率的稳定阶段作为判定充填体破坏的
盾构隧道穿越含气地层时,浅层气的存在将会影响地铁的正常施工.为探究其影响,依托某盾构穿越含气地层的实际工程,将放气后的土体变形等效为局部均匀沉降,并考虑挤土效应、土体软化、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等施工因素,首次提出含气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理论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含气地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通过与饱和土地层地表变形特征对比分析可知,由于含气地层土中残余气体引起的基质吸力,使盾构前方土体隆起变形比饱和土地层约增加30%,盾尾后方土体沉降变形比饱和土地层约
鉴于目前大应变固结解析解还不能充分考虑软土非线性压缩和渗透特性的现状,查阅大量室内固结渗透试验数据,验证固结过程中软土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孔隙比与渗透系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现非常好的线性特征,并给出双对数模型参数的变化范围.双对数压缩渗透模型不仅能有效地描述小应变下软土的非线性固结特性,其也能可靠地反映大应变下软土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基于此,引入双对数压缩渗透模型,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以超静孔压为变量建立薄软土层的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模型,并分别获得3种条件下模型的解析解.然后通过与室内试验结
理论和试验表明广义双剪应力准则比传统的Mohr-Coulomb准则能更准确地表述岩土材料的抗剪强度.然而,现有的大型有限元等数值软件中均没有基于该准则的本构模型.为对Mohr-Coulomb准则进行光滑化而提出的Gudehus-Argyris(G-A)函数,其实是广义双剪应力屈服函数的角隅函数.通过对该角隅函数的研究,构造G-A角隅模型,推导各流动矢量计算表达式;在ABAQUS平台上,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相应的基于完全隐式向后欧拉积分算法的UMAT子程序;将该子程序应用于模拟常规三轴压缩、单轴拉伸和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砂岩动态抗拉性能的影响,利用φ50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以3种平均加载率(344.72,371.991和431.761 GPa/s),对经历6种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20,40,60,80和100次)的砂岩进行动态劈裂抗拉测试,并利用核磁共振系统测试冻融循环后砂岩内部孔隙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及加载率对砂岩的破坏特征、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及能量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冻融砂岩劣化模型满足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孔隙度变大,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减小,破碎程度增加.
为解决沿空留巷工作面超前段围岩变形严重及支护困难问题,以车集煤矿2901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手段,探究采用锚索强化技术实现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工作面超前段围岩稳定性控制.构建未切顶卸压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力学结构模型,推导2种留巷方式顶板支护强度方程及顶板下沉量方程.研究表明:相比未切顶,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减少了46.4%,支护强度降低了40.4%,切顶卸压可有效控制沿空留巷顶板围岩变形.采用FLAC3D软件对比了不同锚索强化方案作用下工作面超前段围岩损伤破坏特
致密油藏经过体积压裂形成多尺度复杂缝网,强非均质性使储层参数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精确表征裂缝和降低储层参数不确定性对精确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非常重要.为此,建立了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致密油藏CO2吞吐数值模拟方法,有效表征了致密油藏压裂后的多尺度复杂缝网;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致密油藏CO2吞吐生产数据进行了智能历史拟合,估计了储层物性和压裂裂缝参数,降低了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的致密油藏模拟模型能精确表征多尺度复杂缝网,适用于处理压裂后致密油藏复杂裂缝的情况.经过等效处理
采用单轴压缩实验方法开展煤试件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稳定性与变形局部化演化关联性研究,选取一种煤作为试件,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观测试件变形局部化演化规律,分析变形局部化带的拉伸位移及速率、滑动位移及速率演化,变形局部化带剪应力位移演化关系,以及变形过程中的围岩能量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煤岩承载力的降低是由煤岩变形局部化带的拉伸位移和滑动位移突变引起;(2)煤岩宏观上整体稳定性既和变形局部化带等效刚度有关,也和变形局部化带的剪应力降幅有关;(3)在试件失稳过程中,发现围岩变形能释放与应力释放
准确识别煤层气井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进而有效指导重复压裂方案优化,是煤层气井提升重复压裂产能的关键.依托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工程大数据,利用基于Copula互信息的特征选择和交叉验证算法(CBFS-CV)识别影响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并结合梯度提升回归模型进行产能预测检验,形成了一种改进的煤层气井压裂效果主控因素识别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减少冗余性特征且增大相关性,并确定最佳特征数目.结果表明:煤体结构、储层参数(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和施工排量参数(最大施工排量)是影响研究区块压裂效果的3个主控因素,通过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