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率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专科生作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发展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也关系着国家的人才体系建设,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分析专科生就业难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和就业途径。
关键词:专科生;影响就业因素;就业途径
1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 社会的原因
首先,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造成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部分地区、行业人才供应过剩。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量裁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接受能力减弱。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人才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将招聘要求提高到本科生、研究生学历,造成专科生就业困难。其次,一些大中型城市利用户籍限制外地生源进入当地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科生的就业率。
1.2 教育的原因
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后,对新专业的设置不科学,将原本的技术培养转变为本科生的半成品,没有本科生学历上的优势,也失去了技术能力,加大了专科生的就业难度。
1.2.1 专业设置不合理,供需脱节是导致专科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本科院校开始招收专科生,并开设热门专业,但学校的缺乏专科生的培养经验,导致在校的专科生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缺乏竞争力。一些专科学校在专业的设置上缺乏合理和科学的判断,对一些师资力量要求不高、课程单一、生源多的专业大力发展,而相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技术要求强的应用性专业却很少问津,导致了社会上专业性人才紧缺,某些专业人才却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理性的判断,对于自己的大学专业没有做出详细的社会背景分析,缺乏职业规划,导致了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
1.2.2 专科类教材缺少特色,造成专科教育质量不高。专科院校的教材编写缺少实用性能容,与专科学校的办学宗旨不符。教材内容陈旧,大多是多年前的老版本,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对实践内容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本职岗位缺乏认识,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有些专科学校的教材仅仅是本科教材的减缩版,本来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上,难度大,同时也缺乏了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3 专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就目前状况来看,许多专科师资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养,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高,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较大。因此,要想办好专科教育,从企业调入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聘请社会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一些私立职业技术专修学院(校)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他们的教学内容专业技术针对性强,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这样的办学经验值得国办学校学习借鉴。
1.2.4 有些专科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要办好教育离不开大量的经济投入,需要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然而长期以来,专科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专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以致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专科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专科教育的显著特色应是突出应用性知识教学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但有些院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升格,或追求“专接本”比例的提高,“专科教育本科化”的办学思路使专科教育丧失了自身特色。结果导致专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功底不如本科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专科生,自然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就业市场。
1.3 专科生自身的原因
就业观念落后,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大专生在毕业后,都希望去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并且倾向于薪资高待遇好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对小型企业不屑一顾,这导致大量人才聚集在经济发达城市和特定行业,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专科生的职业发展,缩小了就业范围,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增加了就业难度。
专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当前,有些学生对社会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就业靠关系”的思想,从而忽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
2 解决专科生就业的对策
2.1 搞好学科专业建设
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绝不能搞“大跃进”式的泡沫发展。一个高质量的高职专业,需要长期的师资、设备积累,不能认为临时招聘几名研究生,就等于有了合格的师资,新购一些新仪器设备,就建成了达标合格的教学实验室。要想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过硬专业,需要长期的知识、文化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些一哄而上的“热门”专业,很多都是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不会有长久的兴旺发展。专科毕业生素质越高,越受用人单位欢迎,就越容易就业。为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专科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是竞争机制,决定竞争胜负的是毕业生的质量。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一个仅靠人情关系维系的企业是无法快速发展的,所以企业对招聘员工的质量十分重视。学校应加大专科教育投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专科教育自身特色,增强专科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近年来,一些中专学校招生火爆,其原因就是这些学校的就业渠道畅通,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办学、岗前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职高专院校应学习中专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变“守株待兔”等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为主动出击给毕业生多方寻找用人单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大一时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给学生讲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了人生奋斗目标,积极进行人生规划。在大二时开设创业课,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和市场,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在大三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式,正确认识专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
学校应广泛联系在全国各地已经做出成绩,具有一定影响的往届毕业生,用他们生动的工作经历教育在校生。使学生树立“四海为家”的就业理念,哪里有就业需求就到哪里去。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人才合理流动的理念和意识,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去。专科生应面对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急速减少,非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逐年增长这一客观现实,及时更新就业观念,考虑到非国有企业中工作或自己创业。不必只盯着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可以放眼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去就业。那里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资源丰富,缺少人才和技术,正是专科生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广阔天地。
2.3 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专生应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克服自卑心理,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可以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或应征入伍等考试,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斌,余文婷,董睿.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4).
[2]林娜,赵庆贤.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
关键词:专科生;影响就业因素;就业途径
1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 社会的原因
首先,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造成大批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部分地区、行业人才供应过剩。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量裁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接受能力减弱。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人才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将招聘要求提高到本科生、研究生学历,造成专科生就业困难。其次,一些大中型城市利用户籍限制外地生源进入当地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科生的就业率。
1.2 教育的原因
高职院校盲目扩招后,对新专业的设置不科学,将原本的技术培养转变为本科生的半成品,没有本科生学历上的优势,也失去了技术能力,加大了专科生的就业难度。
1.2.1 专业设置不合理,供需脱节是导致专科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本科院校开始招收专科生,并开设热门专业,但学校的缺乏专科生的培养经验,导致在校的专科生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缺乏竞争力。一些专科学校在专业的设置上缺乏合理和科学的判断,对一些师资力量要求不高、课程单一、生源多的专业大力发展,而相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技术要求强的应用性专业却很少问津,导致了社会上专业性人才紧缺,某些专业人才却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理性的判断,对于自己的大学专业没有做出详细的社会背景分析,缺乏职业规划,导致了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
1.2.2 专科类教材缺少特色,造成专科教育质量不高。专科院校的教材编写缺少实用性能容,与专科学校的办学宗旨不符。教材内容陈旧,大多是多年前的老版本,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对实践内容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本职岗位缺乏认识,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有些专科学校的教材仅仅是本科教材的减缩版,本来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上,难度大,同时也缺乏了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3 专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就目前状况来看,许多专科师资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养,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高,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较大。因此,要想办好专科教育,从企业调入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聘请社会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一些私立职业技术专修学院(校)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他们的教学内容专业技术针对性强,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这样的办学经验值得国办学校学习借鉴。
1.2.4 有些专科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要办好教育离不开大量的经济投入,需要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然而长期以来,专科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对专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以致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专科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专科教育的显著特色应是突出应用性知识教学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但有些院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升格,或追求“专接本”比例的提高,“专科教育本科化”的办学思路使专科教育丧失了自身特色。结果导致专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功底不如本科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专科生,自然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就业市场。
1.3 专科生自身的原因
就业观念落后,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大专生在毕业后,都希望去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并且倾向于薪资高待遇好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对小型企业不屑一顾,这导致大量人才聚集在经济发达城市和特定行业,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专科生的职业发展,缩小了就业范围,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增加了就业难度。
专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当前,有些学生对社会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就业靠关系”的思想,从而忽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
2 解决专科生就业的对策
2.1 搞好学科专业建设
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绝不能搞“大跃进”式的泡沫发展。一个高质量的高职专业,需要长期的师资、设备积累,不能认为临时招聘几名研究生,就等于有了合格的师资,新购一些新仪器设备,就建成了达标合格的教学实验室。要想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过硬专业,需要长期的知识、文化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些一哄而上的“热门”专业,很多都是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不会有长久的兴旺发展。专科毕业生素质越高,越受用人单位欢迎,就越容易就业。为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专科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是竞争机制,决定竞争胜负的是毕业生的质量。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一个仅靠人情关系维系的企业是无法快速发展的,所以企业对招聘员工的质量十分重视。学校应加大专科教育投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专科教育自身特色,增强专科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2.2 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近年来,一些中专学校招生火爆,其原因就是这些学校的就业渠道畅通,校企联合办学、定单式办学、岗前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职高专院校应学习中专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变“守株待兔”等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为主动出击给毕业生多方寻找用人单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大一时就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给学生讲如何设定人生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学生一入学就有了人生奋斗目标,积极进行人生规划。在大二时开设创业课,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和市场,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在大三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式,正确认识专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
学校应广泛联系在全国各地已经做出成绩,具有一定影响的往届毕业生,用他们生动的工作经历教育在校生。使学生树立“四海为家”的就业理念,哪里有就业需求就到哪里去。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人才合理流动的理念和意识,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去。专科生应面对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急速减少,非国有企业中就业岗位逐年增长这一客观现实,及时更新就业观念,考虑到非国有企业中工作或自己创业。不必只盯着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可以放眼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去就业。那里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资源丰富,缺少人才和技术,正是专科生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广阔天地。
2.3 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专生应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克服自卑心理,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可以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或应征入伍等考试,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斌,余文婷,董睿.影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4).
[2]林娜,赵庆贤.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