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曾经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给实验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大致有三类,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实验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则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晕轮效应”一词起源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在中学教育方面,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晕轮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班主任都可能会有这样的观点:学生成绩差,就觉得他什么都差,一无是处,而且就算在他身上花费精力也不会见效;学生成绩好,就觉得他样样都好,不用怎么费心就可以成才。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我想呼吁大家:勿陷“晕轮”怪圈。
一、别将“学困生”视为“无能”的代名词
学困生在狭义上是指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广义上是指由于学生心困、情困、贫困等原因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出现消极状况的学生。由于学习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很常见。他们可能仅仅因为学习方法及方式、学习习惯及态度、学生激情及动力、学习接受能力中的某个或者某些方面有所缺失,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但是,“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更非“无能”。所以,“—无是处”的标识千万不能套到他们的头上,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被无能”的阴影里。那如何来面对“学困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处理:
1.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积极地寻求“困”的原因,努力解决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家庭和学校的。家庭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溺爱、专制、放任等三种家庭教育模式上,这三种模式或多或少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淡漠和抵触情绪;而学校方面的原因,是由于教育的“一刀切”,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导致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心理上变成了“后进生”,在学习上成为“学困生”。所以说,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关怀和信任,并且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在找到学生“学困”原因的基础上,关键是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亮点,创造机会让其体现自身价值,让其找到学习的动力
“小伟”是我们班级的一名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开学时搬书的一幕触动了我。我在班级大声说道:“同学们静一下,请大家跟随我去图书馆把我们的教科书和材料搬回来”,只看到“小伟”走到讲台边上,向全班大力挥动手掌,说道“兄弟们,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体现出他的号召力和在学生中的威信,所以我在班委选举的时候提名他为班委候选人,意料之中,他以全票顺利当选班长,而且,当上班长之后,他学习一天比一天努力,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上升。虽然我从没有对他说过什么,我觉得“小伟”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是班长了,我应该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强,至少能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踏实上进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学习需要细致地、认真地、脚踏实地地前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学困生”心理上的“困”直接导致了其学习上的“困”,问题不敢提、不会提、不想提,其实都是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班主任应和学生积极交流,循循善诱,不要给予“学困生”太大的压力,更不能打击他们。让他们远离“学困生”这个头衔吧!
二、别让“学优生”成为德育的“特例”
人们心目中的“学优生”往往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优生素质好,不用教育也可以自己成才。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近几年来,很多名牌大学的学优生也会在其他素质方面“不优”,有人不堪各方面压力精神异常,做出一些违反正常行为准则的事情。因而,我们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学优生”。
1.不要夸大“学优生”学习以外的素养
有些教师在对学优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夸大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其他方面的素养,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失等方面则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全面、科学地看待和观察学优生的各方面素质,不能对学优生的要求有所降低,有所松懈。学校前不久严查教学区使用手机的问题,副班长“小晨”却顶风作案,在自修课期间偷偷使用手机,被我看到,虽说是借口上网查阅资料,但我不能对她有所袒护,果断将她送往德育处进行处理,最后,她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这件事以后,我更觉得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后来我也找她进行了深刻的谈话,效果良好。
2.努力帮助“学优生”克服“孤傲感”
由于学优生学习成绩好,一般来说,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优越感”,进而形成一种让人难以接近的“孤傲感”,以致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出现危机。所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甚至要完善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我也一直和学生说,假如你的文化成绩进了全校前十名,在全区、全市是不是仍然是名列前茅呢?“山外青山楼外楼”啊。毛泽东同志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需要时刻鞭笞自己,让自己更加努力。而且,要知道,学习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在文化科目的评价上你高于其他人,而其他方面呢?如纪律、诚信、人际关系、劳动积极性、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呢?你是不是也胜人一筹呢?所以全面发展、不断完善,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优生”变成“全能选手”吧!
三、正确理解“晕轮”,有效避免“怪圈”
其实,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1)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带面。(2)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3)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所以,不管是对待“学困生”,还是“学优生”,作为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部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部分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希望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有效教育、科学教育,努力将德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
一、别将“学困生”视为“无能”的代名词
学困生在狭义上是指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广义上是指由于学生心困、情困、贫困等原因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出现消极状况的学生。由于学习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很常见。他们可能仅仅因为学习方法及方式、学习习惯及态度、学生激情及动力、学习接受能力中的某个或者某些方面有所缺失,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但是,“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更非“无能”。所以,“—无是处”的标识千万不能套到他们的头上,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被无能”的阴影里。那如何来面对“学困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处理:
1.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积极地寻求“困”的原因,努力解决学生身上所出现的问题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家庭和学校的。家庭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溺爱、专制、放任等三种家庭教育模式上,这三种模式或多或少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淡漠和抵触情绪;而学校方面的原因,是由于教育的“一刀切”,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导致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在心理上变成了“后进生”,在学习上成为“学困生”。所以说,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关怀和信任,并且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在找到学生“学困”原因的基础上,关键是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亮点,创造机会让其体现自身价值,让其找到学习的动力
“小伟”是我们班级的一名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开学时搬书的一幕触动了我。我在班级大声说道:“同学们静一下,请大家跟随我去图书馆把我们的教科书和材料搬回来”,只看到“小伟”走到讲台边上,向全班大力挥动手掌,说道“兄弟们,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体现出他的号召力和在学生中的威信,所以我在班委选举的时候提名他为班委候选人,意料之中,他以全票顺利当选班长,而且,当上班长之后,他学习一天比一天努力,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上升。虽然我从没有对他说过什么,我觉得“小伟”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是班长了,我应该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强,至少能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踏实上进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学习需要细致地、认真地、脚踏实地地前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学困生”心理上的“困”直接导致了其学习上的“困”,问题不敢提、不会提、不想提,其实都是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班主任应和学生积极交流,循循善诱,不要给予“学困生”太大的压力,更不能打击他们。让他们远离“学困生”这个头衔吧!
二、别让“学优生”成为德育的“特例”
人们心目中的“学优生”往往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优生素质好,不用教育也可以自己成才。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近几年来,很多名牌大学的学优生也会在其他素质方面“不优”,有人不堪各方面压力精神异常,做出一些违反正常行为准则的事情。因而,我们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学优生”。
1.不要夸大“学优生”学习以外的素养
有些教师在对学优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夸大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其他方面的素养,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失等方面则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全面、科学地看待和观察学优生的各方面素质,不能对学优生的要求有所降低,有所松懈。学校前不久严查教学区使用手机的问题,副班长“小晨”却顶风作案,在自修课期间偷偷使用手机,被我看到,虽说是借口上网查阅资料,但我不能对她有所袒护,果断将她送往德育处进行处理,最后,她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这件事以后,我更觉得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后来我也找她进行了深刻的谈话,效果良好。
2.努力帮助“学优生”克服“孤傲感”
由于学优生学习成绩好,一般来说,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优越感”,进而形成一种让人难以接近的“孤傲感”,以致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出现危机。所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甚至要完善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我也一直和学生说,假如你的文化成绩进了全校前十名,在全区、全市是不是仍然是名列前茅呢?“山外青山楼外楼”啊。毛泽东同志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需要时刻鞭笞自己,让自己更加努力。而且,要知道,学习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在文化科目的评价上你高于其他人,而其他方面呢?如纪律、诚信、人际关系、劳动积极性、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呢?你是不是也胜人一筹呢?所以全面发展、不断完善,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优生”变成“全能选手”吧!
三、正确理解“晕轮”,有效避免“怪圈”
其实,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1)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带面。(2)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3)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所以,不管是对待“学困生”,还是“学优生”,作为班主任,既要充分注意部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部分学生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希望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有效教育、科学教育,努力将德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