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1日报道称,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其中显示,共有1255批、4960吨、1452万美元的不合格进口食品被检出,批次同比减少12.3%,从不合格的项目来看,共有318批次产品涉及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成为不合格进口食品的最主要原因。
白皮书显示,多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过重大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共涉及19类不合格原因,列前10位的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非食用添加物、转基因成分,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7.4%。在安全卫生问题中,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8.0%;非安全卫生问题中,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3.6%。
不同种类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糖类等进口食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酸性红、苯甲酸、硅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等重金属超标,进口水产及制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
另据白皮书显示,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批次列前10位的进口食品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其他加工食品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1%。而从来源地来看,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成为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数的前10名,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1.5%。
责任编辑/邹佳璇
白皮书显示,多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过重大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共涉及19类不合格原因,列前10位的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非食用添加物、转基因成分,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7.4%。在安全卫生问题中,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8.0%;非安全卫生问题中,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3.6%。
不同种类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糖类等进口食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酸性红、苯甲酸、硅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等重金属超标,进口水产及制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
另据白皮书显示,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批次列前10位的进口食品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其他加工食品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1%。而从来源地来看,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成为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数的前10名,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1.5%。
责任编辑/邹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