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存真 明心见性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at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在方寸之间表现心境、透视文化内涵的篆刻艺术,还是源于杜延平先生给我治的一方闲章“明心见性”。由于对简牍墨迹研习较多并受其飘逸洒脱的诡异神奇的笔法影响,我更喜欢那些灵动、洒脱的印文,延平先生篆刻的线条一直在打动着我。我喜欢他的刀下那种自然的灵动。
  延平先生是一位倾注心血的篆刻家,自多年前京华鬻印到现在自立门户成为实力派篆刻家,可谓不改“赤子之心”(王国维语)的人物。延平治印涉猎各类印风,如古玺的凝重与爽利,汉印的大气与自然,既表现出多变的刀法,而且笔情刀趣又不乏现代气息,章法布局秉承魏晋一路,自然率意,刀法娴熟,气息静谧。其过人之处是结字布局和刀法运用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刀有余地矣”。
  章法上的經营入微与其审美情趣共融—体,表达出—种超然的心境,而且无论是铜质材料还是石质材料都能够破其难,出其新,探其灵,求其妙。延平努力着,坚持着,探索着,我们知道“世之所贵者必贵其难”,延平如是可贵,是因他更注重“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每每品味延平的篆刻作品,常常被其自然本真的情趣和境界感染,感慨其从艺之真、为人之诚。延平是—位有生机和活力的篆刻家,他痴迷篆刻艺术,尤其对古印的研读,更是深邃的、广袤的、持久的、虔诚的。也许是精诚所至而天启禀赋,心境超然,他慎思笃学,不为世俗繁杂事务所累,长期以来溯本求源以悟大道,不惜精力探赜求师,故而其自然清纯之心、坦荡率真之气充盈胸襟,步入自然厚重之境界。其作品也应物而生,透出淳朴之风。无论是圆朱文的精妙还是写意的粗犷,都透出—股超凡脱俗、步入天籁的气息。我时常想,每—位艺术家若都能与天地精神相往还,必定能抒发真性情、真感受。其作品自然也明心见性,厚重本真。此皆源于其探赜索隐,融通古今,精研刀法,含蓄蕴藉,情韵高致,多有神来之意。往往通过夸张变形,在情、理、态势上形成自家风貌,给人以精爽之感。前人评“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不知延平先生以为然否?
  延平有印曰“敬事”,亦使我深感其赤子之心性。庄子在《骈拇》中说:“任其性命之情而久矣,人心之恍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已者,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而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延平对于篆刻的执着与韧劲,甚至饱含敬畏,让我们感受到他已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当今,浮躁的尘嚣一直搅扰着某些艺术家的心境,如风吹水,波涌浪翻。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非难事,就是探寻本源,不为尘世所惑。庄子提出“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通过这四个层次体悟自然之大道,实现人生终极价值,必然能够从容而淡定。
  我们说,好的作品要感染人,感化人,让人情不自禁,才暗合大艺术家所造之境。延平的作品看似平淡,但能平中见奇。他鄙视乖张,不求狂怪,崇尚中庸,作品里有着自然之质。那是他摒弃伪善谬说、荒诞矫情、欺诈虚伪,向着回归宇宙本身超凡脱俗的和谐、率意,达到最简朴的本质追求的结晶。
  延平多年来可谓成绩斐然,入高校,访名师,精钻而细研,作品多次入展获奖,一路走来,他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延平一如既往、孜孜矻矻地追寻自然之美,永葆赤子之心。用不朽的刀笔遨游宇宙,寻觅太虚之净水,表现天地之大美,以得佛家“法尔如是”之真理。
  多年来的创作使他深知离开天地自然之大美,则如缘木而求鱼,不会实现境界上的升华,深知美的经典,美的高雅,都来自混沌钟的天籁。我想有清风明月处必有杜氏刀笔之铿锵之音。他常说,人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这是延平对待篆刻艺术的一种态度,一种对于艺术专心的渴望。他的堂号曰小磨堂,他说:“没有小磨的长转也就没有我一点—滴的收获。”看似很直白的堂号也证明了他坚持不懈追求艺术的—种状态。他一直守望着自己的挚爱,金石方寸间倾注激情无限,艺术技巧的前进仅是—种表象,它们最根本的依据当然是心灵的成长。相信延平会以天生的慧心领晤天地大美的存在,营造篆刻艺术的佳境,成为名家、大家当遥而不远。
其他文献
青绿山水本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原初形态,也符合山青水绿的自然本色。然而,在中国画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水墨艺术风行天下,名家佳作迭出,而绚烂明丽的青绿艺术反而显得式微,以青绿名世的中国画家也很有限,如唐代大小李将军父子,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以及赵伯驹、赵伯骕皇族兄弟,明四家之一的仇实父等。一直到近现代画坛,这种“水墨为上”的格局都未曾改变,以致给外界留下“中国画家在色彩领域落后”的印象。所以,我非常期待中
期刊
三十七、篆书的创作——章法美观  篆书创作的第二个重点便是要做到章法美观。书法创作都很强调章法布局。但是正书类的章法布局规则鲜明,简单明了,而不像在行草书中那样有许多较抽象而隐晦、灵活而多变的布局法则。篆书创作的章法布局和楷书、隶书较近似,总体来说强调排列的规整性。大多数篆书特别是小篆在章法布局上首要的、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纵横行列分明,并在行列分明、间距匀称的前提下,适当做一些变化。或间距整体较小,
期刊
王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生,安徽阜阳人。1990-1994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2002年,游学于美国;2004-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201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法》《装饰》《人民日报》等发表多篇论
期刊
1947年,美术史家俞剑华曾在其《七十五年来的国画》—文中说: “民国七年到十二年,那时聚在北平的画家有萧谦中、萧屋泉、姚茫父、陈半丁、贺履之、汤定之、陈师曾、胡佩衡、王梦白、凌克直、余绍宋、金拱北、齐白石诸先生,人才济济,各体具备。除齐白石外,都是笔墨纯正,气息古雅。”[1]可见“笔墨纯正,气息古雅”是当时艺术作品的主流评判标准。如何摆脱“四王”窠臼而入宋元画境、博得纯正的文人画笔墨渊源,已成为
期刊
陈昌宝  字道永,斋号百纳精舍,祖籍六安。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雀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现代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合肥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师。2008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201 5年参加北师大第四届全国书法骨干教师研修;2017年获得“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支持赴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习。近年来参加并完成省级以上课题4项,主编和
期刊
陆景龙  1965年7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天民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专业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王天民工作室助理。1985-1987年结业于安徽黄山书画院和新安书画院,后先后师从刘岳林先生和王天民教授。  小鸭戏水,绿荷纷披,  呱呱咏爱,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无法寻觅。  
期刊
心手纸笔相合,得遇“字中之天”,是傅山对写字一道的最大期许。他感言道,有时武将、蒙童,无意为之,反出奇古,而自诩为书家之人,因作字“卑鄙捏捉”,反而难遇“字中之天”。于是,傅山喟叹:“此天不可有意遇之,或大醉后无笔无纸复无字,当或遇之。”(傅山《杂记》)又曰:“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傅山《家训》)无论是“神至而笔至”,抑或“笔不至而神至”,至与不至,皆为天意。此“字中之天”,唯有“积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文人画的生命气象与美学品格特征分析入手,首先对“气韵与风骨,文心与真趣”的文人画写意精神进行梳理,进而阐发“缘物游心,笔墨化境”对文人画的生命气象以及美学品格形成的影响,再通过对“清远之境,圆融化境”的文人画美学追求的梳理,阐述文人画写意精神对中国美學品格形成的影响,最后指出文人画“缘物游心,笔墨化境”的文化立场对中国文人画生命气象以及美学品格建构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缘物游
期刊
余与小渔是世交,其祖父忻江明先生与先君高振霄太史(清末翰林)为同科进士,交往甚契。江明先生工诗善文,颇负盛名;小渔之父笠渔先生,颖悟过人,举凡文人之事靡所不能。小渔自幼随祖父、父亲读书习字,耳濡目染,打下了扎实的文史基础。  余长小渔六岁,他十五岁时对篆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随余临习汉印,余与小渔是亦师亦友,平素过从甚密,常在一起研习翰墨之道,其间还有幸得到沪上篆刻界老前辈王福庵先生的指点。小渔天资
期刊
桂雍先生是位技理兼擅的书家,或者说,他是一位学者型书家。他是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曾任《书法之友》杂志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现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有近60万字的理论文章发表于国内专业书法报刊,并有《艺林试步》《艺林散步》《桂雍书法集》《中国书法家全集·齐白石》等著作出版。  作为精研哲学、美学又熟谙书史、书论的学者型书家,桂雍的书法自有不同寻常之处。我曾这样评论过他的书法: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