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具身认知”,积淀活动经验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发端于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从源头上看,理性的数学与人的感性生命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具身性”应是数学基本特性。当下数学教学正经历从“离身”到“具身”的嬗变。学生数学学习呈现出手脑协同、做思共生、学创交融的学习样态。立足“具身认知”视角,可帮助学生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实感具身:在操作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所谓“实感具身”,是指通过学生主体亲身感受、体验而引发的一种具身认知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实感具身认知方式就是学生的数学操作。真正的数学操作不是学生盲目地“做”,而是一种“动作思维”。也就是说,数学操作应当蕴含着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笔者给学生提供几张大小不同的纸,要求学生借助学具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数方格方法比较两个不同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因此,学生提出这样的看法,将长方形放置到小方格中,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去摆。为促进学生手、脑、心协同活动,激发学生认知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想展开小组实验。有小组学生发现,有些长方形纸占据整格,有长方形纸不占据整格;有小组学生发现,有些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铺满,有些不能铺满,有些都不能铺一行等。“缺斤少两”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火热思考。有学生认为,如果铺不满,也可以通过想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有学生认为,长方形的长就代表每行小正方形个数,宽就代表行数,只要测量出长、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具身操作,获得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积淀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实境具身:在感知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所谓“实境具身”,是指学生借助外在条件、情境等的条件设置,再现知识产生的情境等,从而产生感同身受的具身效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视听,丰富学生感知,让学生在感知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是一种替代性活动经验。为增强实境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新媒体、新技术,创设声色光影的视听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借助实感操作,将圆分成八等份、十六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之后,笔者引入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被平均分成三十二等份、六十四等份后拼成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随着圆被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逐渐演变成标准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在这個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到“极限”这一数学概念的动态产生过程,形成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视听化实境中,学生浮想联翩,形成了各种富有创意的灵感。如有学生认为,每个小扇形可以看成小三角形,圆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大三角形;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圆拉直,圆心可看成三角形顶点,半径可看成三角形的高,圆的周长可看成三角形的底等。这里,积淀了学生“分”的经验、“拼”的经验,这种经验对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圆柱体积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实场作用于学生感官,于是实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被学生自主建构出来。除上述借助音视频创设实境外,实境具身包括实物演示、表演模仿、音乐渲染等具身方式。
  三、离线具身:在想象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所谓“离线具身”,是指学生依托个体自身经验或他人言语描绘、自己心理想象等所唤起的具身效应。有专家学者特别指出,“离线具身中的想象可促进人的大脑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超验性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就需要借助学生离线具身,通过自身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绘,用图形进行表征,用动作助推理解等。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搭建好了长方体框架后,笔者反其道而行,要求学生将长方体框架拆解下来,边拆边想象搭建成的长方体。同时,要求学生在想象中思考:至少要保留哪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为引导想象,笔者追问学生,“现在,你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吗?”当学生拆解到还剩三个不同方向的三条棱(长、宽、高)时,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棱,可以想象出哪些面?通过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棱,可以想象出哪些面?正是由于长方体中相关的“棱”的“退场”,才让学生思维、想象、认知“进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数学学习素材的“离线”反而让学生数学学习更具身化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越生动,就越能激起学生的具体体验。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它打通了教材文本、知识经验和学习心理间的通道。“具身认知”既是一种教学范式,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学生手脑协同、做思共生,形成积极的创意想象、创新行为,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玩”“做中研”“做中创”。立足“具身认知”,学生的数学“学习场”成为一种“建构场”“创造场”。
其他文献
在我国河南省黄河流域和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开展的“营养砖培育法”项目已获初步成效。营养砖培育法采用的“营养砖”由土壤、有机物和土壤保护材料制成 ,并在中间预留出
要实现有效教学,首要环节是有效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既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教材的结构体系,又要从小处着手,关注教材中的细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真正读懂读透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课程标准的教
期刊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然而,科学在小学课程体系,很多学校认为这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不太受重视,这让很多教师轻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保持学习的动力需要不断创新学习方法,阳光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教学效果达到一个质
期刊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把控不精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吃不透。缺乏对教材深究的课堂,看似非常活跃,很成功,其实冷静下来分析后就能发现其问题所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教学“几何物体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时,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球、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笼统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特点即可。然而有的教师由于对教学要求理解偏差,归纳出各个图形的重点特征,
期刊
今年7月26日下午,得知我们报社报送的《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者、编者心潮难平,报社全体同仁倍感自豪。欣喜之余,静下心来,我们对稿件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幸福体验不仅仅是身体体验,更多的是心理体验、精神体验,这种幸福的体验是深刻而持久的。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幸福给予充分重视,让数学教学与学生幸福牵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  一、经历,是一种幸福  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结果性数学知识,更是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数学“理智感”“美感”。学生的幸福体验首先应是源自数学本身的体验。诚然,数学情境、资源等也能让学生产生幸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与检验的重要标志,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借助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数感并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推理思想,鼓励猜测验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推理思想尤为重要。在教授新知识前,让学生借助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进行联想、迁移从而进行推理,再带领学生一起
期刊
海德格尔说:“教难于学,……乃因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如何保障学生主体地位?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反观当下许多课堂教学,有的“似让非让”,有的“全线退让”,有的“让亦不让”。“伪让学”“虚让学”“被让学”“浅让学”现象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我们要思忖的是“让学”应“怎样让”?笔者在“让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激发“我要学”的情感,在“让”中蓄积学习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期刊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生如果在课堂中精神上是快乐和满足的,即便没有人督促,他们也会自学不辍。在快乐教育思想的观照下,人们创造了愉快教学、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旨在减少学生负面情绪,激发积极情感,减轻心理负担,调动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而愉快地投入各种探究活动。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快乐教育思想,开展愉快教学,让数学
期刊
综述了时间序列频谱分析,尤其是一种广义频谱方法的新近发展.Hong (1999)提出的广义频谱是建立在通过特征函数进行的数据转换的基础之上,它可以刻画线性和非线性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