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追问引导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其实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常用的“问答法”是一种很古老的教学方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究其实质,苏格拉底对学生的发问,不在于考察对方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迫使”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发现自己回答中的破绽,最终接近合理的解释。教师课堂进程中的提问,也同样不应只具有很强的检测作用,它应该是发现问题、启发思考和解决困惑的过程。所以教师提问的目的不应是发现知道正确答案的学生,而是“生成”一个知道如何理解问题的学生。只是去发现拥有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期待的是结果;而利用提问“生成”一个可以正确理解问题的学生,教师注重的是过程。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追问”。该如何追问呢?那么如何对学生课堂回答即使评价引导呢?我们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简析如下:
   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回答正确并有所创见;2.回答不出或答非所问;3、回答不全等。
   首先,对于回答正确并有所创见时,要追问其“所以然”。在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后,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理由, 进行自我评价;或者通过追问另一个更深程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还可通过扩展新的材料和见解, 使问题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 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地更全面, 更深刻。然后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机智的语言, 饱满的热情, 充实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
   其次,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时要追问原因,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时, 教师切忌发火批评, 冷嘲热讽。教师首先要弄清学生出错的具体原因, 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比如过于紧张回答不出主要是心理或生理障碍时要及时给以疏导,要慎重调查研究,追问根源,给他们以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心;对于“不会答”的同学则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思想、情感状态和被提问后的表情加以区别,追问原因,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如果学生对题目理解不清, 教师则应重复问题, 突出重点词语, 降低语速, 或者转换提问方式或变换提出问题的角度, 把问题分解, 用层进提问的方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缩小题目范围, 降低问题难度来使其明确问题; 如果学生对题目理解有误, 或思路不清晰, 教师可通过学校或生活中常见现象进行引导,用比喻或类比来引导学生解决回答问题中的疑难和障碍,适当提示和鼓励性的话语, 从已知确定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一步步将其引向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误, 是因为知识掌握有误,教师可机智地采用归谬法, 暂且不对学生的回答做任何评价, 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追问直到使学生自己感觉到原来的想法存在矛盾, 从而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当然在教师的提示追问下, 如果学生仍不能回答, 教师可以尝试让其他学生提示, 如教师可问:“你能帮这位同学梳理一下思路吗? ”或把问题引向其他同学, 待其他人回答之后, 再回过头来, 追问刚才那位同学。这种再次提问既可采用原来的问题,也可再据此提一个类似的问题, 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别忘了给予鼓励性表扬。再次追问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信念。
   再次,当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深入时, 教师要肯定既有,追问所缺。当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深入时, 教师在肯定其正确成分的同时, 还要细心补充, 追问引导探究或提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让学生把话说完, 认真倾听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 鼓励犹豫不决的学生充分表达。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提示关键词,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帮助其补充完善回答;或者以“你能表达再详细点吗? ”“你是怎样得出此这一结论的? ”“你为什么持这种观点呢”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后的含义, 扩充学生知识面, 促进学生多维思维的发展,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帮助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 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避免学生仅做表面回答, 浅尝辄止。
   再者,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追问要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以鼓励为主,不可讽刺挖苦学生,更不可体罚或变象体罚学生;坚持公正平等原则,不可爱优烦差,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都有引导他们达到成功的信心;教师对差生失望、不喜欢会造成差生对教师反感心理的积累,而对成绩优等的偏爱会造成优等生自满心理;提问要因材施问,引导也要因材施引,对于不同学生施问要适度,追问引导更要适度。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育者引导的是“思考”,而非知识本身。当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或者干脆对所提问题一无所知的时候,教师不要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而应采取一些措施一些追问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正确或者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为止。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真正学习的还得是学生自己。
其他文献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使学生从自省自知走向自导自控,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的关键所在。下面浅淡我在班集管理中的经验。   一、自我管理,促进自律    1、共同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班规时,我们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每位学生献计献策,最后大家共同制定出可行的班规。将班规班纪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使他们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
期刊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下面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谈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广泛阅读   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亦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要求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知识面,古代文人墨客的成功经验尚是如此,我们区区平常之人又何以能有捷径可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是积淀的基础。只有达到一定量积
期刊
近几年来,河南省中考古诗阅读题都会重点考查诗歌的意象、语言.因为古典诗歌用字精练,内涵丰富,含蓄隽永.要赏析诗歌,必须品其意象和语言.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意象,进入意境,进而去品味其特有的思想美、语言美和形式美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把握意象,感知形象   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去感知诗作的外
期刊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觉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把具体的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阅读   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在指导学生阅
期刊
只有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哪些是最佳的教育时机呢?   一、新学期或新环境开始之时。学生大多数在心理上都有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愿望,但往往由于其心理特点是学习中毅力不强,自觉性较差等原因而导致学习成绩欠佳或在生活纪律方面违反校纪班规而受到老师批评。这些同学往往把新的学期作为改变自己形象、树立新的目标的起点。他们都想在教师心中树立新的形象,在此时教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运用好语言的艺术,巧妙的设计问题,用一个个生动、有趣、艺术的问题去引领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一、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不行。设计包括问题的难易度、表述的准确度、出示的适时度等。所谓问题的难易度,指所提问题对班级学生的知识背景、社会经历等能有多大的趋同性,应该说,趋同性越大,学生回答越容易,反之,则越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害怕写作文,少数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苦差事。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对学生进行巧妙的作文入门引导,能使学生由怕作文到喜欢写作文。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看法:    首先,要引导学生喜欢作文    小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了解的想法。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才初步接触作文,都想知道作文是什么,怎么写作文。所以,上好第一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