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学科发展的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依据学科评估标准,以设计知识、能力及素质进行框架的搭建.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突破学科界限,以不分学科的通识学术素养为课程核心对接专业的学习.《素描与体验》课程作为具有引领性质的第一课,以对“素描”概念当中“设计”内涵的发掘,使学生以总体观的方式理解所学专业的学统与发展,从学理高度开启认知,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思考与把握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课程注重与专业素质的内在接轨,开启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对所学规律具有能动的发挥创造,为设计人才的素质培养打下了良好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科发展的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依据学科评估标准,以设计知识、能力及素质进行框架的搭建.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突破学科界限,以不分学科的通识学术素养为课程核心对接专业的学习.《素描与体验》课程作为具有引领性质的第一课,以对“素描”概念当中“设计”内涵的发掘,使学生以总体观的方式理解所学专业的学统与发展,从学理高度开启认知,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思考与把握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课程注重与专业素质的内在接轨,开启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对所学规律具有能动的发挥创造,为设计人才的素质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对美籍华裔收藏家翁万戈之女所提供的《安麓村小像》及相关资料进行考察,以此为出发点而延展出的一种讨论和理解清初大收藏家安岐的新思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是在一个《墨缘汇观》的意义上来讨论安岐及其书画收藏的,而安岐的书画收藏也基本上被等同于《墨缘汇观》中所著录的书画作品.但是,本文通过对《安麓村小像》的观察和研究,试图展开一个理解安岐的新视野,那便是在《墨缘汇观》之外,被我们所忽视了的安岐书画收藏的另外一个方面,即安岐与其同时代人的交往,并对其同时代的书画名家及其作品所进行的委托、赞助和
北宋山水画的高涨发展和突出成就,与此期自然审美观念的新发展之影响关系紧密.形之于山水画,这种自然审美观念表现出了重“理”的特征.首先,“理”越来越为绘画学理思考和论述所重.到北宋中后期,重“理偏向更加明显;其次,北宋绘画所重之”理“并不等同于理学本体论层面的”理“,它所表明的是一种绘画观念追求,包含着造化之”理“和绘画之”理“两个主要方面;第三,重”理\"是绘画对于时代哲思的精神回应,表达了绘画对于真知的强烈探索愿望.
界画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借助界尺引笔画线的绘画技术.在传统的古代国画中很早就有出现,被列为中国画的十三科之一.在隋唐时期界画技术运用的已经很好了,宋代时期发展最为成熟,通常与工笔技法相结合,多称工笔界画.在《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中都有关于界画的记载.历代名作不在少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夏永的《岳阳楼图》、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这一时期界画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当时统治者的提倡和审美有关.元代以后,界画的发展开始衰落,它开始与当时文人画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精神追求相矛盾.到了清代时期,界画几乎是
本文以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的著名书画碑帖和古籍版本收藏家完颜景贤为焦点,以他在民国时期的收藏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阐明了进入民国时期之后,完颜氏家境开始没落,他的收藏品逐渐流失海内外.除此之外,本文也指出完颜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收藏活动,以及景贤通过书画,与北洋军阀政治家建立了亲密的交流关系,这一点也使得他能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与政治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李岩:东北当代水墨实录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梳理一下此地水墨艺术当代实践的大概走向.参与的很多作者都有东北求学背景,离开后他们也一直坚持着个人的艺术实践,所以我们的活动也是一个展示项目,以此呈现相关个案的实践过程并加以研究.现在请凌海鹏来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水墨实践,看看是否能够给我们当地实践者一些启发.
推进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新媒体营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品牌建设中叙事性营销的作用.通过对叙事学理论和推广营销的研究,梳理出农产品品牌叙事的方法与策略.农产品通过品牌叙事,实现品牌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差异认同、情感认同,并形成现代农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紫砂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自明代以来,以宜兴地区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受到地域自然气候、材料特性以及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紫砂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审美风格以及工艺方法.紫砂以其良好的适茶性,成为日用茶器的首选材料,紫砂矿料丰富的天然色彩更表现出了质朴温润的材质美,在历代工匠和文人的共同努力下,紫砂材料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注重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体现材料美感,工艺本身也相当程度地反映出观念的变革,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作品呈现,加入观念与思维的表达,带有现代艺术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纤维材料特有的美感、魅力与丰富的表达、艺术语言的创新突破及它的外延性和包容性使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艺术家往往是受到与纤维相关材料美感的吸引与强烈的兴趣,调动敏感并结合运用各门类艺术经验对此进行创作,产生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材料的美感往往伴随着自我思辨与审视的思维过程或某种观念的演绎.这种新的观念与表达突破艺术门类的
建筑,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可以瞬间被表象化的视觉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以及参数化设计的普及,追求建筑视觉形式的夺目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仅凭视觉来捕捉建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建筑不是一个单纯的视觉对象,作为人的活动场所,其包含着瞬间视觉无法捕捉到的综合感知.建筑又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多元性,是世界文化的缩影;本文以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人物——阿道夫·路斯与日本当代建筑师模文彦和堀部安嗣的建筑作品为考察对象,从建筑的视觉性出发,分析建筑的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如何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高等艺术教育其核心工作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艺术人才、为服务人民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为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创新型的发展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培养人才要求,深刻理解、明确认识高等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高等艺术教育新的发展途径,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