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其实语言表达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所以很多省市出题时就在这里大胆尝试各种新题型,而且语用题中的确特别钟爱对比喻句的考查,它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就在2008年高考中15个省市的高考题将近有一半都出现了与比喻修辞格相关的题目。尤其考仿句,大多都在比喻上下功夫。
我认为做这样一类题目,有两个方面必须做好。首先要判定是否出现比喻,然后是做到准确使用比喻。
我们先来谈谈怎样辨别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句子的形式上看,最易误判的是暗喻和借喻。是否是暗喻或借喻,要看是否能还原成一个明喻句。
第二,从句子的内容上看,两种相比的事物是否有相似点。
第三,从表达的意义上看,只能用较浅易的来比较深奥的,讲究通俗性和形象性。
如:“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我们可以把句子转变为“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像一字一样摆开”。这样一个暗喻句就被我们还原成了一个明喻句。船排列的方式我们不熟悉,但“一”字的形象我们都熟知,通过“一字儿摆开”这样一个说法,我们就很快能明白船是怎样排列的了。如此我们便能准确辨析了。
下一步是如何写好一个比喻句,同样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形似,以实喻实。用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来相比。如:“脸蛋像苹果。”
第二,要神似,以实喻虚。用实在事物来喻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如:“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把心里难以言状的滋味比作酸甜苦辣揉和在一起的况昧。
第三,要异质,用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相比,切忌性质相同。如:①我们现在的关系就像马克思跟恩格斯一样。②他做事一向像他的哥哥。这里的“像”相当于“和……差不多”,没有比的含义。
只有注意了以上三点,才能掌握运用好比喻这种修辞形式。我们可以再看几个例子来加强巩固这几个概念。
[例1](2008年高考四川卷)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此题要求很明确,必须写比喻句。首先我们研读例句,例句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比作“白纸、诗歌、散文、百科全书”,鲜明体现以实喻虚的特征。比喻词“是”确定了格式为暗喻。并且四者依次层进。我们便可以着笔:将“小学、中学、大学、社会”比作“清泉、小溪、大河、汪洋”。用“是”连接,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定要注意此题决不能投机取巧去照搬示例句中已有的喻体。
[例2](2008年高考武汉市9月调考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改成一个切合语境的比喻句,使之更形象生动。
科学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话语和方法。面对世界,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发现。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受不一样,这样我们共同得出的东西可能就和世界的关系同构度高一些。
面对世界,_________
[解析]答案是:我们都是摸象的瞎子。(或我们都像摸象的瞎子一样)此题同上题一样,也是要求必须写比喻句,只是我们要做的不是仿写而是改写。首先要确定本体是什么,这是答题关键。二者的状态具有相似性,因为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二者的结局也相似,都是只知局部却错误地以为就是整体。
如此看来,写好比喻句的确是不容易的,大家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体验,而且遇到好的比喻句也要注意收集、思考和总结。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范例供参阅。
◎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关于价值的比喻
价值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
价值是记载生活的一本史书。
价值是对人类奉献的蜜果。
价值是一块无私奉献的墓碑。
价值是创造天平上的砝码。
◎关于追求的比喻
追求是赛跑者勇往直前的脚步。
追求是小船搏击风浪的发动机。
追求是射向靶心的飞舞的箭羽。
追求是搭建在奋斗与事业之间的一座桥梁。
追求是穿越大漠的骆驼眉眼中的那片绿洲。
实战演练
一、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之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也许孩子是首诗,而老师就是诗的作者,在作者的精心的创作下,小诗才能清新隽永。
也许弦子是棵树,而老师就是_________,小树才能茁壮成长。
也许孩子是梅花,而老师就是_________,梅花才能傲立风霜。
二、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教义: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
三、下面这首小诗借“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件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蚌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难。
历经了苦难,你便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四、仿照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手法、格式和内容再写一段:
请不要对我施朱抹粉,
施朱则太红,
抹粉则太白,
因为我的名字叫——历史。
[参考答案]一、树的土壤,在土壤提供的营养中//苦寒的风雪,在风雪的考验下
二、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
时而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里徘徊;时而在耸入云霄地大钟楼里远眺(第一,所涉及的必须是大部头名著;第二,必须点出名著的地点及特点;第三,前一句必须填中国名著,后一句是外国名著)
三、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便呼唤了理性和良知。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了自然,你便孕育出果实和丰收。路:一路辙印,是一段经历;回顾了经历,你便开发了近邻和远山。
四、请不要对我摇尾乞怜,摇尾我不会走得更快,乞怜我也不会停滞不前,因为我的名字叫——时间。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其实语言表达题是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所以很多省市出题时就在这里大胆尝试各种新题型,而且语用题中的确特别钟爱对比喻句的考查,它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就在2008年高考中15个省市的高考题将近有一半都出现了与比喻修辞格相关的题目。尤其考仿句,大多都在比喻上下功夫。
我认为做这样一类题目,有两个方面必须做好。首先要判定是否出现比喻,然后是做到准确使用比喻。
我们先来谈谈怎样辨别一个比喻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句子的形式上看,最易误判的是暗喻和借喻。是否是暗喻或借喻,要看是否能还原成一个明喻句。
第二,从句子的内容上看,两种相比的事物是否有相似点。
第三,从表达的意义上看,只能用较浅易的来比较深奥的,讲究通俗性和形象性。
如:“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我们可以把句子转变为“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像一字一样摆开”。这样一个暗喻句就被我们还原成了一个明喻句。船排列的方式我们不熟悉,但“一”字的形象我们都熟知,通过“一字儿摆开”这样一个说法,我们就很快能明白船是怎样排列的了。如此我们便能准确辨析了。
下一步是如何写好一个比喻句,同样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形似,以实喻实。用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来相比。如:“脸蛋像苹果。”
第二,要神似,以实喻虚。用实在事物来喻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如:“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把心里难以言状的滋味比作酸甜苦辣揉和在一起的况昧。
第三,要异质,用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相比,切忌性质相同。如:①我们现在的关系就像马克思跟恩格斯一样。②他做事一向像他的哥哥。这里的“像”相当于“和……差不多”,没有比的含义。
只有注意了以上三点,才能掌握运用好比喻这种修辞形式。我们可以再看几个例子来加强巩固这几个概念。
[例1](2008年高考四川卷)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此题要求很明确,必须写比喻句。首先我们研读例句,例句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比作“白纸、诗歌、散文、百科全书”,鲜明体现以实喻虚的特征。比喻词“是”确定了格式为暗喻。并且四者依次层进。我们便可以着笔:将“小学、中学、大学、社会”比作“清泉、小溪、大河、汪洋”。用“是”连接,表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定要注意此题决不能投机取巧去照搬示例句中已有的喻体。
[例2](2008年高考武汉市9月调考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改成一个切合语境的比喻句,使之更形象生动。
科学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话语和方法。面对世界,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发现。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受不一样,这样我们共同得出的东西可能就和世界的关系同构度高一些。
面对世界,_________
[解析]答案是:我们都是摸象的瞎子。(或我们都像摸象的瞎子一样)此题同上题一样,也是要求必须写比喻句,只是我们要做的不是仿写而是改写。首先要确定本体是什么,这是答题关键。二者的状态具有相似性,因为都是在黑暗中进行;二者的结局也相似,都是只知局部却错误地以为就是整体。
如此看来,写好比喻句的确是不容易的,大家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体验,而且遇到好的比喻句也要注意收集、思考和总结。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范例供参阅。
◎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关于价值的比喻
价值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
价值是记载生活的一本史书。
价值是对人类奉献的蜜果。
价值是一块无私奉献的墓碑。
价值是创造天平上的砝码。
◎关于追求的比喻
追求是赛跑者勇往直前的脚步。
追求是小船搏击风浪的发动机。
追求是射向靶心的飞舞的箭羽。
追求是搭建在奋斗与事业之间的一座桥梁。
追求是穿越大漠的骆驼眉眼中的那片绿洲。
实战演练
一、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之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也许孩子是首诗,而老师就是诗的作者,在作者的精心的创作下,小诗才能清新隽永。
也许弦子是棵树,而老师就是_________,小树才能茁壮成长。
也许孩子是梅花,而老师就是_________,梅花才能傲立风霜。
二、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教义: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
三、下面这首小诗借“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件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蚌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难。
历经了苦难,你便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四、仿照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手法、格式和内容再写一段:
请不要对我施朱抹粉,
施朱则太红,
抹粉则太白,
因为我的名字叫——历史。
[参考答案]一、树的土壤,在土壤提供的营养中//苦寒的风雪,在风雪的考验下
二、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
时而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里徘徊;时而在耸入云霄地大钟楼里远眺(第一,所涉及的必须是大部头名著;第二,必须点出名著的地点及特点;第三,前一句必须填中国名著,后一句是外国名著)
三、书: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便呼唤了理性和良知。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了自然,你便孕育出果实和丰收。路:一路辙印,是一段经历;回顾了经历,你便开发了近邻和远山。
四、请不要对我摇尾乞怜,摇尾我不会走得更快,乞怜我也不会停滞不前,因为我的名字叫——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