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价值

来源 :新疆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in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64-01
  糖尿病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被认为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本文对2008年9月至2012年11月期间21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糖尿病组共观察210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4例。全部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BG为7.82~25.17mmol/L,平均(13.21±4.85)mmol/L,所有脑梗死病人均经颅脑CT扫描明确诊断。
  1.2健康对照组 研究对象系健康体检者,共200例,年龄为28~84岁,平均年龄58.1岁。男89例,女111例。无脑血管病及心、肺、肝、肾疾病史, 常规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正常,并经颅脑CT扫描排除脑血管病。
  1.3主要仪器SA-8000LIVE PRIM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5MHz高频探头。
  1.4方法应用SA-8000LIVE PRIM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5MHz高频探头,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常用超声方法包括B型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频谱多普勒血流成像。受检者平卧位,颈部尽量后伸,肥胖者可在肩下垫一小枕,检查一侧时头偏向对侧约45°,分别检查左右侧颈动脉。探头沿颈动脉走向,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检测部位一般分为3个位点:颈总动脉(CCA)分叉前1~1.5cm 处;颈总动脉分叉后1cm处[1],C4~C5 椎间隙椎动脉(VA)处。仔细观察血管内中膜及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大小及性质。测量血管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 、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比较t检验。
  2结果
  糖尿病组210例患者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0处,占95.24%,其中多发斑块的57例,占27.1%;对照组200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6例,占13%,糖尿病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检测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3.1%;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后壁占36.9%。在颈动脉IMT检测中, 糖尿病组IMT平均厚度(0.96±0.14)mm,对照组IMT平均厚度(0.77±0.12)mm,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因此选择一个适当的检测部位可以起到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作用,颈动脉由于其走行明确,位置表浅,便于超声检查,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以及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可以用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2],而颈动脉的病理变化与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则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两组颈动脉超声的变化,发现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病变严重,糖尿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6±0.14)mm,高于健康对照组(0.77±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95.24%,高于健康对照组(13%)。结果显示糖尿病组IMT增厚和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糖尿病与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Rongling Li, Bruce B, Patricia A, et al. B-mode-detected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 ageneral population[J]. Stroke, 1994, 25:348
  [2]贾宗岭,陈颖颈动脉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38-39
  (收稿日期2013-05-06)(编辑杨维中)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7-0595-0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86例,全部为住院患者,男53例,女3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67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04天。按临床分期分I期压疮40例,II期压疮30例,III期压疮20例。  1.2方法  1.2.1中医药物配制活络精:红花2g+500 m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3-01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来势急,疼痛剧烈,尤其是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笔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拟定: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痘,簇集成群,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09-01  1病例介绍  张某, 32岁, 以盆腔肿物为诊断于2018年2月16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未婚,有性生活史。无发烧及消瘦病史,无咳嗽及咳痰病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平温脉,心肺理诊无异常所见,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征求本人意见后内诊:阴道畅,宫颈光滑,无举摆痛,前位子宫,大小正常,肿物亚新生儿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6-0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0岁,因双侧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后5年,切口增生物形成2次就诊。首次在绝育术后3年就诊,主诉:3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后7天伤口Ⅰ期愈合拆线,3月后发现伤口隆突性增生物生长,即到当地卫生所就诊,按“瘢痕增生”未作特殊处理。此后该增生物逐渐增长,3年后就诊时肿物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31-01  1病例介绍  张某,27岁,住院号:13409,因孕40~3周,胎盘肿物而人院,末次月经2012年2月6日,停经40余天有轻度早孕反应,B超诊断早孕,孕4个月自觉胎动,孕28周时B超检查未发现胎盘肿物,孕期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 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平温脉,心肺正常,胎心正常并可闻及胎盘血管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53-01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50%~75%的初产妇在产后6个月内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和神经心理方面的变化,在此期间会出现情绪低落、悲伤、焦虑等症状,通常出现在产后的几天并持续7~10天左右,症状可自行缓解,由于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常为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0-01  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用四妙活血汤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40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5岁。病程最长者近20年,最短近2年。患者感觉肢端凉并麻木、刺疼或灼疼、间歇跛行,下蹲起立困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02-02  【摘要】目的将569例不同程度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方法分析血尿酸在不同代谢异常状态下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缺血病变的关系。结果在缺乏其它代谢因素影响时,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缺血病变有一定联系,但并非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缺血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06-01  中药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滋补良药。随着养生观念的普及,何首乌及其制品也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何首乌中毒病例也时有发生。2011~2012年,我院急诊共收治何首乌及何首乌药酒中毒患者10例,均治愈。现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389-02  笔者2011~2013年,采用康复新液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门诊20例,住院1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5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