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护,井具体指出在伐区、一般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应采取的不同策略。
[关键词]森林资源 合理开发 可持续发展
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木材。但是由于短时期内集中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森林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质量明显下降:
经过大面积低强度的择伐,林相已不整齐,郁闭度多在0.5左右,森林的整体功能明显下降。剩下人工更新造林保存下来人工林(包括一部分林冠下造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针叶纯林(大部分为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彩),阔叶树造林的比例小于10%。大面积的针叶纯林由于树种单一、年龄相同、林分结构简单,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少、食物链短、生物循环滞缓、养分归还少、稳定性差、林地土壤结构结构遭到在破坏、趋于贫瘠化。
1.2 现有林的潜在生产力没有发挥出来:现有林的大部分中幼龄林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但其生产力还很低,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下降,按照水、热、土壤条件修正的光合潜力公式计算,森林生产力与建国初期相比明显下降。
1.3 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由于林区单一的消耗木材经济结构,可采资源的枯竭和国有限量采伐,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导致企业经济危困。这些问题使得林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的状态。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恢复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主要在于如何对现有林进行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护。
2 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是调减木材产量,转产分流人员,保护天然林,恢复森林资源。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必将大大缓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千扰和过大的压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对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的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是实行森林的分类经营,这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人类对森林生态效益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重点是全面提高林分的质量。目前,对该林区的林地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制定了分类经营方案。划分的初步结果为生态公益林区75%,其中禁伐区占17%,商品林区占25%。禁伐区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森林,以及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母树林。对生态需求与持续经营于一体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实施一般性的保护。在保持森林基本结构和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状况,进行适度择伐和抚育伐。在商品林经营区,主要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具体措施如下。
2.1 过伐天然林的恢复:过伐天然林以阔叶为主,有少量红松、云冷杉针叶树。对重度过伐天然林则应根据林分的特点、树种组成、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人为缩短演替进程使其恢复为阔叶红松林。在珍贵阔叶树占优势,天然更新较好和已林冠下人工更新的地方,对幼苗、幼树进行及时的抚育。由于红松和其伴生种(珍贵阔叶树)属于中性树种,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需光照条件不同,因此,随着幼苗、幼树由更新层进入演替层,应逐渐降低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在低价值阔叶树占优势,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困难、种源缺乏的林分,则主要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按着各个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恢复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的种群数量,其方式可采用人工植苗和种子直播的形式,大量实验证明红松和主要珍贵阔叶树都可进行种子直播。
2.2 次生天然林分优化改良:次生天然林是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的主体,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蒙古栎林和桦林,由于林分的起源、立地条件、原有群落组成和干扰种类、持续时间、频度及强度的不同,导致林分种类和特征复杂多样。因此,经营的方式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但总的经营目标应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恢复原有林分类型多样性,栽植已失去的针阔叶珍贵树种,加速原有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在有种源的情况下,杨桦林下通常会有红松等珍贵阔叶树幼苗的发生,这种情况反映了杨桦与红松等珍贵阔叶树的内在本质联系。杨桦与红松等珍贵阔叶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拥有共有外生菌根菌,共有外生菌根菌对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树木种间种内竞争起到关键的作用。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作为对策种,杨桦的迅速发生对保存共有外生菌根菌起到了一个库的作用,为红松等针阔叶树种的恢复创造了先决条件。这是以杨桦林为先导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有红松等针阔叶树幼树发生,且更新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应逐渐疏开上层林冠,加快森林的演替进程。在没有种源的情况下,应采用“栽针保阔”和林隙更新法,同时注意保护已有或正在发生的各种珍贵阔叶树。对于陡峭立地条件下的蒙古栎林,即使是多代萌生的矮林,也应加以严格保护。这样立地条件较好的蒙古栎林,在不破坏现有植被的条件下,可对其单一的林分进行改良,使其成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结构或培育成以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根据林分的状况,采用空隙更新法,栽植红松等针阔叶树种,同时做好保留木的选择和培育工作。在林分优化过程中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资源,能出商品材的适当降低出材比例:对没有商品材的资源消耗纳入非生产性消耗。
2.3 现有人工林的结构优化与未来人工林的科学营造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国有林区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为300万hm绝大部分为人工针叶林(其中落叶松占43%;红皮云彩杉占15.5%),阔叶树种的造林比例小于5%,混交的比例更小。单一的针叶树种和大面积的纯林为今后的森林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这样的林分结构即使在短期内能达到速生丰产,但林地生产力的持久发挥难以维持。为了实现此类森林资源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必须对现有人工林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是形成优质针阔叶树种的混交林。现有人工林中,一部分是真正的纯林,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对这部分人工林应进行窄带状或小块状伐除,根据立地条件,模拟天然林树种组成,选择与原造林树种相匹配的珍贵阔叶树进行人工植苗或直播造林。树种选择多样化,目前可供选择的树种包括水曲柳、黄檗、胡桃揪、山槐、五槭、大青杨、春榆、刺槐、蒙古、蒙古栎、白桦、枫桦和毛赤杨等;这样形成树种丰富,类型多样的人工速生丰产林。该区域未来人工林的营造,主要应以带状或块状混交方式,带不宜过宽,块不宜过大。营造的目标也应是与立地条件相适应,树种丰富、类型多样的珍贵针阔叶混交或珍贵阔混交林分。在抚育人工幼林的过程中,注意有目的地保护林内已发生的阔叶树幼苗,使其自然形成混交林分。
[关键词]森林资源 合理开发 可持续发展
1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木材。但是由于短时期内集中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森林资源数量急剧减少,质量明显下降:
经过大面积低强度的择伐,林相已不整齐,郁闭度多在0.5左右,森林的整体功能明显下降。剩下人工更新造林保存下来人工林(包括一部分林冠下造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是针叶纯林(大部分为落叶松,红松和红皮云彩),阔叶树造林的比例小于10%。大面积的针叶纯林由于树种单一、年龄相同、林分结构简单,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少、食物链短、生物循环滞缓、养分归还少、稳定性差、林地土壤结构结构遭到在破坏、趋于贫瘠化。
1.2 现有林的潜在生产力没有发挥出来:现有林的大部分中幼龄林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但其生产力还很低,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下降,按照水、热、土壤条件修正的光合潜力公式计算,森林生产力与建国初期相比明显下降。
1.3 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由于林区单一的消耗木材经济结构,可采资源的枯竭和国有限量采伐,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导致企业经济危困。这些问题使得林区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的状态。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恢复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主要在于如何对现有林进行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护。
2 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是调减木材产量,转产分流人员,保护天然林,恢复森林资源。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必将大大缓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千扰和过大的压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对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的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是实行森林的分类经营,这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人类对森林生态效益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重点是全面提高林分的质量。目前,对该林区的林地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制定了分类经营方案。划分的初步结果为生态公益林区75%,其中禁伐区占17%,商品林区占25%。禁伐区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破坏后难以恢复的森林,以及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母树林。对生态需求与持续经营于一体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实施一般性的保护。在保持森林基本结构和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状况,进行适度择伐和抚育伐。在商品林经营区,主要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具体措施如下。
2.1 过伐天然林的恢复:过伐天然林以阔叶为主,有少量红松、云冷杉针叶树。对重度过伐天然林则应根据林分的特点、树种组成、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人为缩短演替进程使其恢复为阔叶红松林。在珍贵阔叶树占优势,天然更新较好和已林冠下人工更新的地方,对幼苗、幼树进行及时的抚育。由于红松和其伴生种(珍贵阔叶树)属于中性树种,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需光照条件不同,因此,随着幼苗、幼树由更新层进入演替层,应逐渐降低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在低价值阔叶树占优势,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困难、种源缺乏的林分,则主要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按着各个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恢复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的种群数量,其方式可采用人工植苗和种子直播的形式,大量实验证明红松和主要珍贵阔叶树都可进行种子直播。
2.2 次生天然林分优化改良:次生天然林是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的主体,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蒙古栎林和桦林,由于林分的起源、立地条件、原有群落组成和干扰种类、持续时间、频度及强度的不同,导致林分种类和特征复杂多样。因此,经营的方式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但总的经营目标应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恢复原有林分类型多样性,栽植已失去的针阔叶珍贵树种,加速原有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在有种源的情况下,杨桦林下通常会有红松等珍贵阔叶树幼苗的发生,这种情况反映了杨桦与红松等珍贵阔叶树的内在本质联系。杨桦与红松等珍贵阔叶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拥有共有外生菌根菌,共有外生菌根菌对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树木种间种内竞争起到关键的作用。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作为对策种,杨桦的迅速发生对保存共有外生菌根菌起到了一个库的作用,为红松等针阔叶树种的恢复创造了先决条件。这是以杨桦林为先导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有红松等针阔叶树幼树发生,且更新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应逐渐疏开上层林冠,加快森林的演替进程。在没有种源的情况下,应采用“栽针保阔”和林隙更新法,同时注意保护已有或正在发生的各种珍贵阔叶树。对于陡峭立地条件下的蒙古栎林,即使是多代萌生的矮林,也应加以严格保护。这样立地条件较好的蒙古栎林,在不破坏现有植被的条件下,可对其单一的林分进行改良,使其成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结构或培育成以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根据林分的状况,采用空隙更新法,栽植红松等针阔叶树种,同时做好保留木的选择和培育工作。在林分优化过程中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资源,能出商品材的适当降低出材比例:对没有商品材的资源消耗纳入非生产性消耗。
2.3 现有人工林的结构优化与未来人工林的科学营造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国有林区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为300万hm绝大部分为人工针叶林(其中落叶松占43%;红皮云彩杉占15.5%),阔叶树种的造林比例小于5%,混交的比例更小。单一的针叶树种和大面积的纯林为今后的森林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这样的林分结构即使在短期内能达到速生丰产,但林地生产力的持久发挥难以维持。为了实现此类森林资源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必须对现有人工林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是形成优质针阔叶树种的混交林。现有人工林中,一部分是真正的纯林,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对这部分人工林应进行窄带状或小块状伐除,根据立地条件,模拟天然林树种组成,选择与原造林树种相匹配的珍贵阔叶树进行人工植苗或直播造林。树种选择多样化,目前可供选择的树种包括水曲柳、黄檗、胡桃揪、山槐、五槭、大青杨、春榆、刺槐、蒙古、蒙古栎、白桦、枫桦和毛赤杨等;这样形成树种丰富,类型多样的人工速生丰产林。该区域未来人工林的营造,主要应以带状或块状混交方式,带不宜过宽,块不宜过大。营造的目标也应是与立地条件相适应,树种丰富、类型多样的珍贵针阔叶混交或珍贵阔混交林分。在抚育人工幼林的过程中,注意有目的地保护林内已发生的阔叶树幼苗,使其自然形成混交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