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安全带,安全气嚢变“炸弹”

来源 :农家参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ya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不管是开车还是坐车都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但是在买车时候,却会对于有没有安全氣囊以及有几个安全气囊耿耿于怀。这表明我们对汽车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
  为什么要系上安全带安全气嚢才会起作用?
  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嚢都是约束系统的一部分。当汽车急刹车的时候,乘客的身体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倾,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约束系统,乘客很可能会飞出座位,撞到方向盘、仪表板或者挡风玻璃等这些车内比较坚硬的结构。显然,这种碰撞的后果会很严重。而如果使用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嚢,乘客身体在碰撞中直接接触的首先将是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带这些比较柔软的部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乘客受伤的风险。所以,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嚢对于保护乘员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座椅安全带主要是通过控制乘客身体上相对强壮的肩部和髋部来控制乘客身体的运动的。但是,仅仅通过安全带来保护乘客的安全还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安全带没办法直接保护头部,当乘客上身的运动减慢后,乘客的头部可能产生剧烈的转动并且由此造成颈部大幅度的拉伸。其次,在碰撞比较严重、安全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比较大的时候,它有可能滑动到并勒到乘员的胸部和腹部里边去,这样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而安全气嚢和安全带相配合就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乘客不会被安全带的控制力伤到。
  和安全带比起来,安全气嚢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均匀地的约束乘客的头部、颈部、肩部和胸部,从而避免身体某
  一部分因受力过于集中而造成伤害。另外,安全气囊还会限制头部和其他部位的运动,这样就能避免因减速快慢不同而导致的伤害。
  在约束乘员运动的时候,安全气嚢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只有乘客佩戴了座椅安全带的情况下,安全气嚢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安全气嚢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嚢的工作原理
  汽车正常行驶的时候,车内的安全气嚢是被折叠收起来的,发生碰撞之后,它才会因为触发而打开。这就为设计安全气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典型的正面碰撞全过程一般只有100毫秒左右的时间,安全气嚢必须在碰撞进行了大约一半的时间内充分展开,才能有效提供保护作用。而汽车需要在确认打开安全气嚢之前收集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碰撞。按照目前的碰撞感应技术,汽车对此做出判断并且发出触发信号的过程大概需要20毫秒的时间,所以安全气嚢只能在30?50毫秒的时间里充分展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只有化学爆炸的方式才能保证安全气囊完全展开并且到达指定的位置。我们知道,化学爆炸在起爆阶段所能产生的气体膨胀速度很快、压力很局,因此气囊初始的展开速度可非会在每小时200千米以上。
  安全气嚢什么时候才会打开?
  安全气嚢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角度。理论上讲,只有速度高于每小时30千米,并且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度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安全气嚢才会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实验室中的速度,汽车在实际碰撞中的速度高于实验速度,安全气嚢才能打开。
  安全气嚢瞬间弹出
  不系安全带安全气囊会变成“炸弹”。技术人员设计气嚢的初衷是希望气嚢充分展开到位之后再来保护乘客,这个时候气囊已经完全展开,内部压力变得平衡。但是,乘客如果不系安全带,在碰撞刚一发生的时候过早的向前倾,或者在车内飞起,这样就会过早和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这样,由于气嚢的展开速度过快,气嚢内部的压力还没有达到平衡,没有完全打开的安全气嚢还在爆破状态就遇到了乘客的身体,这样必然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实际上,由气嚢引发的伤害经常会发生,这就是使用安全气嚢容易产生的副作用。
  这个时候,如果系上了座椅安全带,就能够在碰撞刚刚发生的时候控制住乘客的身体避免乘客过早地向前倾,让安全气嚢充分打开,使得乘客能够在气囊内部的压力达到平衡的时候接触到安全气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气嚢产生的副作用。
其他文献
平时在进行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  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结……  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
期刊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所以有些人右眼皮跳时担心坏事降临,左眼皮跳时就琢磨低头捡钱,外加买彩票,到头来是既没有大祸临头,也没有发财。  眼皮跳到底是怎么回事  组成眼瞼的肌肉中有一种叫作眼眶匝肌,它环绕着眼睛,就像一个扁圆的车轮。当它收缩时,眼睛就会关闭。两只眼睛的眼眶匝肌分别被两根面神经掌控着,这两根面神经又被大脑深处的核团掌控。平时,我们的眼睛—直在不停地眨,这样就可以把泪液刷到角膜和结膜
期刊
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与现象,某些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缺陷,甚至有些还是错得比较离谱。  误区一  啤酒肚是多喝啤酒造成的  其实,啤酒真是很冤枉。啤酒熱量并不太高,0.5升啤酒含热量160千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过量饮酒、过量的下酒菜等不良饮食习惯才是罪魁祸首。  啤酒肚跟啤酒有没有关系?应该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而真正有相关性的是消费食品的方式和生活方式。除了与遗传、饮食、运动等因
期刊
小动作与多动症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停一停,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在无意识地在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用手指卷头发、抖抖腿、抠指甲、摸下巴等。如果没有,恭喜你!你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果有,说明你的注意力已经开始逐渐涣散了,但没关系,你的这些小动作也许正帮你唤回注意力。  研究人员对于人们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了。早在1885年,英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一次无聊又漫长的会议上注意
期刊
在妈妈的肚子里,胎儿整天在干些什么呢?过去,人们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现在,医学家可以通过超声扫描观察子宫中的胎儿,在电视屏幕上看清胎儿的一举一动。原来,胎儿并不是“两耳不闻‘宫’外事,一心只知睡大觉”的。  胎儿能够用眼睛看东西。当他睡觉或转姿势时,眼睛会移动。如果一束强光照在母亲的肚皮上,通过子宫壁和羊水,他能看到淡淡的亮光,就像穿过指缝的手电光一样。胎儿会睁大眼睛,把小脸朝向光亮的地方。  胎
期刊
地球上最先进的活机器——身体部件  由最好的材料制成,图纸经过了20万年的反复修改。只要认真照顾和关注,你的身体就可以提供超过80年的优质服务,包括:说10年的话;吃3年半的食物;走22500千米;手指屈伸2500萬次,不需要换新的关节;心脏按照每分钟跳动73次、每天105120次的速度,可以跳动25亿次,泵出8000到16000升血液,而且不会胀破。  难以想象的身体覆盖物——皮肤  皮肤可以自
期刊
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很多,稍不留意就可能酿成危害。民众应多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乱扔烟头引起火灾  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乱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吸烟者要自觉、自爱、自防,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抛物。  电器故障引起火灾  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家用电器发热部位一定不
期刊
2017年8月17日18时36分,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催化装置发生火灾。有目击者称,是该公司的三催化、分馏区域原料泵着火,着火物质为原料油。当地消防调集118辆消防车,60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火灾现场火光冲天,并伴有大量烟尘。  引发此次火灾的原料油具有易燃性,属于危化品。危化品,即危险化学品,指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由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等各环节都有其特殊性,危化
期刊
电梯为什么会突然停止运行,这其实是电梯自救的一個方法。电梯在出厂时就设置了很多安全保护措施,当电梯由于某种情况,造成电梯的安全不能达到电梯正常运行的要求时,电梯就会停止运行,如果刚好里面有人就会造成困人事故,所以当电梯困人的时候待在里面是很安全的,电梯槽有防坠安全装置,安全装置一般也不会失灵。  有人提到的没有排风设施,害怕窒息而死是不存在的,电梯并不是密封的,顶部都设有通风口,厅门是有缝隙的,除
期刊
我们知道,飞机最易发生意外是在起飞和降落时,而飞行途中一般來说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意外真的发生在飞行途中,又该如何自救呢?澳大利亚教授盖里尔研究了1983年到2000年间105次坠机事件2000多名幸存者的受访记录,总结出6条自救方法。  1.别与家人分开  专家说,50%的乘客都是结队旅行,所以他的第一个劝告是:“如果你与家人一道旅行,应该坚持不让航空公司将你们分开。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们坐在机舱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