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格育人功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4-02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使人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而长期以来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功利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和升学考试,而造成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情感教育与培养。我国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全人发展、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人全面发展,重视人文教育,使人具备人文素养,从而造就人性的和谐统一,使教育走进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营造人的精神世界,还原人的健全人格。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也能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不同于思想品德学科,也不是一门专门的人格教育课,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语文教学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塑造学生们好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情感教学,创造和谐民主﹑有感情的教学环境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大胆的发言﹑自由的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想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引起共鸣,达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念,师生之间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架子,到学生当中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紧张的师生关系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让他们感到拘束,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发展。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学观念,用情趣、情感去感染学生。
  2 抓住作者介绍环节进行人格教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前可以介绍一些体现作者人格方面的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榜样,如《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的事例;《宣洲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作者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一身傲骨例子;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阔胸怀的事例;《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具有豁达胸怀的事例;《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事例;《我的老师》的作者海伦.凯勒从一个既盲又聋的孩子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坚强足迹,等等,很多的故事中都闪耀着作者坚强、高尚的人格光芒。通过这些作者故事介绍,让学生品味关于爱、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学生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心欲望。
  3 通过文学形象分析,进行人格教育
  文学作品的赏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即人学”,对人物的分析,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或恶或善,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受到灵魂的激荡,情感的洗礼。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领会应该怎样,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树立去恶之志。
  4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有些文章感情真挚、丰富、细腻、动人,也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文章不宜作过多琐碎的分析,要善于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朗读的情感流动中开启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从而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平凡而真挚的父爱之情、冰心的《纸船》中细腻、深切的对母亲的思念之心,等等,都可以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或通过老师的范读,或者让学生齐读等,在朗读中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动情中悟理,在开智中育德,充分发挥文章本身富涵的人格教育潜能。一个人高尚情感,高尚品德的形成正是由这样一次次的激动积累而形成的,语文教学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式的品德教育,也是靠这样一课课的积累,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预期目的的。
  5 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语文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和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以及各种传统节目,加强学生的爱的教育、感恩教育。
  6 教师的人格形象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个人人格形象的示范作用,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用老师的人格力量激励学生。 “师者,人之模范”。在当代的教育中“为人师表”,已成为社会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是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直接影响者和效仿对象。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更应从平时做起,在小事做起,塑造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总之,老师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发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中人格教育的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養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 许占权. 新课程学生人格建构的目标.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0)
  [2] 韩万山,余惠丽. 人格教育浅谈. 天津教育,2007,(2)
  [3] 李伟强. 学生健全人格及其培养的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2.5
  [4]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第6—10期
  [5] 《广西教育》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却难以为继,本文仅仅以顶岗实习这环节,探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实习管理上的弊端,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46-02  2010年初,河南省政府
【摘要】以芭丝奈特(Bassnett)和勒斐维尔(Lefevere)为首的文化派强调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甚至把这写些制约因素看作了翻译的本质。他们颠覆了以前的翻译理论,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赵彦春教授在《翻译学归结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以翻译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派走的是一条现象描写的道路,更由于它受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慢慢走向了否定翻译学基础体系的极端。文化派的翻译观就是“翻译即改写”、“翻
【摘要】家庭暴力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学校应组织亲子对话活动,进行主题活动,开展游戏活动,建构安全信任的班级环境,以对儿童疏导和减少身心伤害。  【关键词】家庭暴力;儿童;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1-02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
【摘要】国家统编教材教学结构编排侧重于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笔者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充分挖掘并整合已有教材与教辅资源,努力探索有效教学途径,致力于改变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材整合; 教与学;能力培养;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