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以长阳《宝录》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其他文献
道教祭祀北斗的斋醮仪礼,随着道教传入云南,在云南许多有道教信仰的地方均有传承,除汉族之外,在大理白族等少数民族中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祭祀北斗的仪式。本文以云南剑川白族"正一灵宝符箓派"的朝北斗为例,记录、探讨至今在云南传承的古朴、虔诚而具民族特色的北斗信仰。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从乡村举家迁到城市,其中也包括彝族的专职神职人员毕摩和苏尼。本文在对游离于城市边缘、行走在城镇的彝族毕摩、苏尼田野调查基础上,试图分析从神圣到世俗化整合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适。游离在城市中的毕摩和苏尼,主动拓宽了自己的宗教场域,这种彝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与适应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城镇化变迁中的必然现象。
藏族是安多藏区的主体民族,其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然而,汉民族广泛信仰的二郎神在该区域内也有较为普遍的崇拜和信仰。二郎神传入热贡地区后既在神像特征,又在供奉体系、模式,祭祀仪式等方面完成本地化,建构起较为成熟的信仰体系。在热贡二郎神信仰的历史传承过程中,通过与苯教和藏传佛教的长期互动和调适,而发展演变为具有跨族际、多元文化整合的神灵。
启蒙运动转变了传统基督论的提问方式,它不再讨论神人二性如何在耶稣基督中共存的形而上学问题,转而讨论历史的耶稣与宗教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康德通过把宗教道德化,而把宗教理想设定为一种道德理想,并且他认为宗教理想只在实践理性中具有实在性,而历史的耶稣对于这种理想并非不可或缺。以此康德摧毁了基督教的根本信念:耶稣基督是唯一救主。施莱尔马赫对康德的超越表现在:一方面他论证了宗教的独立性,使宗教摆脱了对道德的依附性;更重要的是,他反对康德的先验基督论,试图表明历史的耶稣不仅是经验意义上的榜样而且是人类得救之所以可能的
加拿大差会自1892年入川传教的60余年时间里,一直都十分重视医疗事业,派出了大量的医疗传教士,在四川开展建立诊所、医院、护士学校、医学院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医疗事工。近代四川西医是从西方传教士开展的西医活动逐渐开始并展开的。加拿大传教士是最注重医疗事工的一个群体,医疗传教也是在川加拿大差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西医贡献率占到了所有在川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差会在川开展的这些医疗事工对四川的西医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四川西医发展的基础。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元明之际,畏兀儿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宗教嬗变,由原来尊奉佛教、兼容各教过渡到独尊伊斯兰教,在此前后大致经历了约600余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伊斯兰化。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伊斯兰教势力凭借着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权势,以武力征服、经济优惠等手段,陆续征服了库车、吐鲁番、哈密等地佛教势力,最终实现了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与突厥化。本文考察了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论述了伊斯兰教在西域的扩张、畏兀儿佛教衰败的进程及其历史影响。
清咸同年间,在"民间军事化"的生存环境中,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北上鲁西南,在黄崖山寨组织民众群保,在经济保障、基建管理、教育祭祀、生活情感等方面自救生存,开创一个运作良好的群体系统。这个系统个性鲜明,运行良好,是研究晚清社会转型期中国民间宗教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鲜活案例。
萨比教,是中世纪穆斯林学者对亚伯拉罕传统之外的具有一定的一神论倾向的异教的称呼。其实质是产生于古代晚期的异教一神教的阿拉伯变种。生活于阿拉伯世界的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运用当时流行的萨比文献,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萨比叙事,以此为亚伯拉罕一神教的诞生和摩西立法的缘由提供历史背景的解释。在评述萨比教神话、教义与仪式的过程中,迈蒙尼德发掘出萨比教潜在的一神论预设,并深入揭示萨比教由原始一神教蜕化为偶像崇拜的宗教认识论根源。而他对萨比教社群的分层处理,更折射出他在萨比教与古代哲学之间关系问题上的微妙立场。
《老君音诵诫经》中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