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发展新农村文化,如何落实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奋斗目标,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利用现代发展成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助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化生活 法制文化建设
  一、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能满足现代需求的新农民,新农民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社会公德、家庭公德、个人思想等方面同时加以培养。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培养农民群众积极做好爱国守法等基本道德规范;注重个人品质的提升,遵守公共场合的文明法则,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对社会的其他成员保持尊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同时不铺张浪费等,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人。其次,加强科学文化宣传教育。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拓宽科普内容,丰富科普手段,组织科技工作者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强度,通过人才引进政策促使更多的人才加入对农民的教育行业中,为他们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给他们介绍和示范更科学的种植设备,让农民能有更多的致富途径,更快地提高经济收入。大力度的宣传也能避免迷信风气的产生,能提升农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思想素质,逐步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风尚。
  二、抓好阵地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抓好乡村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合适的、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在受到启发教育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第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层次的支持是社会力量给不到的,其能够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稳定性的提高。我们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制定出长效机制,明确指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目标也必须突出公益性。
  第二,利用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队伍。依靠全面构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总要求,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活动要突出一个“新”字或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将演出活动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丰富,将农民的喜好考虑进去,创造更新颖、更合适的文化活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农民沟通,促进文化活动对农民的影响。当然创新的同时不能将传统的文化活动全部抛弃。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的培育,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更加熟悉农村,更容易与农民打成一片,能将农民的亲身感受融入节目中,成为适合当地民俗的文化活动。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农民法治观念意识
  在加强农民群众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中,我们可以采取开展多种文化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意识。
  第一,引导和扶持农民自办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发成立文化宣传组织,进行投放电影、开讲堂等多種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农民自身的力量提高文化宣传的力度,促使农民更大程度地接受宣传内容。宣传内容要足够科学,保证宣传内容的合法性。
  第二,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宣传法治文化教育。根据农村当地的情况,使更多的有才艺的艺术表演者组成一个团体,将艺术表演与宣传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小品、演唱等演出形式吸引农民学习法治文化,使农民更容易理解节目的内涵。这种科普形式传播范围更广泛,更深入。
  第三,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工作网络和阵地建设,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组织普法干部开办“普法培训班”“学习法律知识夜校”,以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法治教育。通过加大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
  四、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后劲
  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开设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第一,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现代化建设,逐步培养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
  第二,扶持农村文化市场的发育,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并在资金上给予投入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优惠。
  第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城市的文化优势,建立从城市到城镇再到乡村的梯次辐射机制,带动农村文化的有序发展,逐步缩小城乡间文化差距,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新形态。
  第四,开发乡村石器、木器、竹器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组织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等表演和竞赛活动,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
  (作者简介:张雪梅,女,本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尤其在艺术类院校,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及鉴赏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当下艺术类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现状,以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为切入点,从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实践状态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进行创新性改革。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
期刊
摘要: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当前社会上学习古筝的人数较多,学习者年龄跨度较大,由于少儿和成人在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应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本文将从古筝教学中少儿与成人的区别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筝教学 少儿 成人 区别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音色优美,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古筝名曲中《春江花月夜》《广陵散》《高山流水》等已成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工作在黄山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中小学生普遍追捧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快餐文化,违背了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广传统戏曲,有利于学生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戏曲进校园”工作,思考传统戏曲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繁殖与传承。  关键词:戏曲
期刊
摘要: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根,是民族悠久历史的传承与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价值共识的引领与导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馆作为基层一线文化服务窗口,在保护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发展地方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明确文化馆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
期刊
摘要:群众舞蹈是一种深受社会大众喜欢的舞蹈形式,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以群众舞蹈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深化人们对群众舞蹈的认识。  关键词: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舞蹈 作用  群众舞蹈具有参与性、娱乐性与随意性,不仅有利于放松参与者的身心,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全民整体精神面貌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关
期刊
摘要: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自治區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而民族民间舞蹈是文艺的一个重要门类。6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乌兰牧骑在传承和发展地区民族民间优秀舞蹈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创的一部部优秀舞蹈艺术作品在自治区、国家乃至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文将以自治区文化艺术资源富集区——呼伦贝尔市的乌兰牧骑舞蹈艺术的发展为例,浅析乌兰牧骑在传承和发展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及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艺术代表之一,民间舞蹈的传承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间舞蹈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团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群体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经历了历史洗礼的悠久而美丽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在创作群体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群体音乐的创作空间,还可以提高音乐作品的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 群文音乐 艺术传承  群文音乐实际上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从
期刊
摘要:与时俱进的职高教育教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各行各业输送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能人才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职高的职能担当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智慧型图书馆功能在职高教育教学的进程中紧跟时代形势对工作的要求,改革某些传统的工作模式,以主动地提供各种类型及形式的文献资源为服务理念,为职高教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关键词:职高教育 智慧型图书馆 作用  一、浅析人们昔与今对职高教育教学功能定
期刊
本文是我即将出版的《情解红楼》的序言,也算是《情解红楼》的内容提要。我认为“情”是《红楼梦》的关键词,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看作是对曹雪芹笔下的“情”的一个白描、素描。  ——题记  秦可卿姓“情”,晴雯也姓“情”,但秦可卿的“情”是风月之“情”,晴雯的“情”是真性情之“情”。晴雯是情文的谐音,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情文”。  和秦可卿同性情的有贾珍、秦钟、智能儿、贾瑞、司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