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慢综艺的受众需求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传播学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向往的生活2》中的受众需求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受众在观看慢综艺节目时投入了补偿、期待、好奇和安逸的心理需求,并在精神层面带入了归属需要与人文情怀来满足自身目的,同时也是对追求慢生活的另一表达。
  关键词  慢综艺;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28-02
  1  研究缘起
  物质层面的丰富不能弥补精神层面的贫乏,即使是精准服务于营销的各类App依然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多样且易变需求,受众心理需求海量的同时存在着复杂性。快节奏的生活脚步和渴望缓慢的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自然对综艺节目的成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青年群体,渴望心灵的回归,又因面临的生活压力,故把归属感投入到慢综艺节目当中寻求心理安慰。调查研究受众对《向往的生活》的评价,分析《向往的生活》是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什么样的需求,以及受众的需求是怎样的。分析这些问题能够让慢综艺成长的更好。
  2  慢综艺
  “慢综艺”顾名思义是属于慢节奏的一档综艺节目,即节奏慢、情节慢、思想慢,“慢综艺并不是一个新的节目类型,只是综艺节目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新的制作理念”[1]。对于受众而言,慢综艺在本质上更贴近自己的心理感受与向往的理想生活,从综艺中展现生活中的小细节、慢情趣、高追求,将本是枯燥无聊的事情经过拍摄、剪辑与制作,附属上慢情绪节奏的引导,使得是受众喜爱这类节目。《向往的生活2》相比于其他文化类综艺节目,突出了慢综艺的随意性,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紧张的气氛与悬念,一切情节水到渠成的同时表现出对意义的追求,这是慢综艺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原因,也是受众内心深处的呐喊与渴望。
  《向往的生活2》是“慢综艺”中的典范,第二季主要讲述的是在江南农村的一家名叫蘑菇屋的小院里,男主人黄磊、女主人何炅、大儿子刘宪华和小儿子彭昱畅自力更生,响应“三农”新政策,通过种植水稻、砍柴、收割玉米等农业劳作、生产农产品来换取生活物资的日子,加之给每期到访的嘉宾做饭,进行最朴素的待客之道。
  3  受众需求分析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受众访谈分析,将受众需求分为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类。
  心理需求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指的是人们为了克服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偏差,通过接纳外物审美特性和自我调节以弥补心理的空缺[2],使生理、心理由失衡达于平衡与和谐的一种心理[3]。根据使用與满足理论,受众只有在接触某个事物后对其感到满足才会继续使用。《向往的生活2》采用明星回归乡村自给自足的朴素策略,让明星回到平常老百姓的位置,去体验农村生活,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不了解明星日常生活的观众。该节目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就在于它弥补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习、工作、生活使得每个人的承担的越来越多,但压抑不住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轻松的享受。通过观看该节目来感触自己未能触摸到的理想生活,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2)期待和好奇心理。四位MC本身就携带着巨大的流量和受众,加之每期不同嘉宾拜访,使得节目更具有期待性。受众期待在更多的节目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偶像,也期待自己的偶像能够像自己一样,从精英化走向生活化,同时也好奇如果他们像自己一样是平凡人,那么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是悠然自得还是忙忙碌碌,是安于现状还是急功近利?对他们的期待与好奇,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他们身上,既是一种关注也是一种旁观。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四周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4]。部分受众存在着的好奇心理,大量且混杂的信息充斥的社会环境,加之社交网络的发达,使得现代社会的人们很少再去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期待与好奇、围观与驻足是吃瓜群众的常态。
  3)安逸心理。《向往的生活2》主张回归田园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快生活的疲惫中寻找情感追求与精神寄托。每位嘉宾在到来之前都打电话告诉蘑菇屋的人菜谱,来到后一起做饭、做农活,相互寒暄,一群最有趣的人做最无聊的事,是一种安逸的心境,也是一种向往的状态,更是一种自定义的幸福感。受众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节目的制作流程,一定程度上来说,再此选择观看《向往的生活2》是出于自身需要,即自己能够以一种放松安逸的心态观看,节目也表现出安逸的生活状况,受众与节目、主持人、嘉宾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自娱自乐,各得其所,同时使得屏幕外的受众传递一种轻松自由、没有负担的田园生活,在综艺节目的基础上迎合了现当代快节奏生活的引领下大众疲于工作而创造另外的安静空间。
  精神需求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归属需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将归属需要纳入精神需求。归属的需要指人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5]。每个人都有归属的本能,希望通过能在共同的话题中获得归属感,归属感反过来又会促使人们对寻找相同的兴趣,并使建构身份认同的目标得到实现。每期嘉宾的到来,一起干活、做饭、聊天,讲述一些琐碎小事,无形之间建立一种强联系,借此融入到这个小家庭,既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又能排遣孤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归属的需要。《向往的生活2》在沿承第一季的基础上邀请了更多的嘉宾,嘉宾所涉及的行业比较多元,从侧面满足不同职业的受众对节目的期待感。节目中总是展现在晚饭过后大家一起聊天,尽管有些意见受众并不会达成一致,但所传输的饭后一起交流增进情感,是每个人的归属需要。现代人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观看节目,虽然无法真正做到远离城市喧嚣,但也是大部分人身处孤独困境的放松方式之一。黄磊和何老师的经历与分享,让节目里的嘉宾和屏幕外的受众得到一些心灵与精神上的慰藉,这是一种抚慰,更像是一种陪伴。   2)人文情怀。在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下,重重压力使得当下整个中国社会滋生着一种焦虑感。焦虑感源于生存压力,页源于对生活的不安与不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不断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的传统秩序,而新的观念和新的秩序还在不断发展并未完全成型,使得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个人和群体常常觉得无所适从,心理压力较大,从而滋生焦虑感,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通过观看将生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明星置入到“三个男人一条狗,几个朋友一口锅”的乡村生活,既是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抗,也是对慢节奏生活的追求。通过小小的屏幕去感触不同的人文情怀,也会形成一种对生活与事物的另类看法。节目将繁忙的农事插秧拍摄成慢镜来展现,强调触及真实生活的内核,形成对受众的心灵观照,为观众呈現了轻松的慢生活状态,加之可以触摸的友情,能够使忙碌一整天的心灵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渴望朋友的心灵得到期待。
  4  结束语
  在这个时代,穷忙的我们很擅长找精神寄托,我们所幻想的美好生活都只是在高压阀下自我疏解的方式,而慢综艺恰好把这一切都具象化了。“慢综艺”在综艺节目的程度上加入了嘉宾的生活体验与经验自述,通过节目让受众最大限度在心理参演“假想生活”,这种替代性的满足能够守住受众的流量与情感。市场与受众都在相互左右、制衡与影响,加之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的快速扩大,一方面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供不应求。为了独揽受众,部分综艺偏离了既定轨道,最终导致受众失流、收视率降低、市场份额下降。一档节目要想真正赢得受众的青睐,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稳定发展。当前,《向往的生活2》已经满足了受众的部分需求且仍具有市场需求。当前国内的综艺过于纷杂,节目本质上都带有表演的成分,要想真正走出一条属于慢综艺的道路还需要很长时间。
  参考文献
  [1]国产“慢综艺”霸屏,以田园牧歌赚眼球,却看不到慢下来的诗与远方[EB/OL].[2017-10-19].http://www.sohu.com/a/199001515_758476.
  [2]王云琴.论韩国体验类电视节目的盛行原因[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李楠楠.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东南传播,2007(8):106-107.
  [4]万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对传播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5]欧阳照,王英翠.社交网络中“点赞”现象探微[J].今传媒,2015(6):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产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纸质阅读更多地转变为碎片式的电子阅读,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在校学生碎片化阅读的载体、方式、习惯以及选择碎片化阅读的原因等方面,并从身心健康、思维模式、知识获取、媒介素养等方面分析了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在今后更好的阅读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行为借鉴。  关键词 碎片化阅读;
期刊
摘 要 类似抖音短视频App等层出不穷的新型互联网产品已成为当代青少年习以为常的娱乐消遣工具,诸多的短视频的确能帮助他们疏解压力、放松身心,同时其给这一群体造成的价值观脱轨、人身威胁、泛娱乐化危害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与讨论。以抖音为例,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这些短视頻给青少年这个心智发展尚不完全成熟的群体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青少年自身与平台现状来分析其深层原因。  关键词 青少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电影的传播方式。我国电影产业渐趋成熟,作为当前我国票房排名第二的作品,《流浪地球》的火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除自身较硬的实力水平外,其在新媒体领域体现出的传播策略也给予诸多启发。文章以《流浪地球》为例,结合其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行为实例,浅析国产电影的新媒体传播之道。  关键词 新媒体;国产电影;传播;流浪地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接触方式、依赖程度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社交类App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社交类App已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大学生的线下社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在使用社交App的过程中,随着年级的提升,体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和特点。  关键词 大学生社交;社交类App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条件下,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收窄,固有优势受到稀释。唯有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借力借势,再造广播传媒的新强势,从而在新一轮的媒体竞合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传媒;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02-02  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体业态渐次生成,给传统媒体带来普遍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摘 要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媒体实现与新媒体之间的对接融合将促使媒体获得新的发展活力,拓展新闻传播空间,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传统纸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使得传统纸媒动态性更强,扩大舆论影响力版图,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关键词 网络;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087-02  几年前,三峡日报传媒
期刊
摘 要 新闻报道要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就要从恰当的角度出发,抓准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找准受众的关注点,引起受众共鸣,使报道更加有深度。具体来说,首先需要通过内容引发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加强新闻和受众的互动,从而引起受众的关注。文章对新闻报道把握受众关注点展开分析,以视频报道为例,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新闻报道;视频;受众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算法分发、个性化推荐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媒体出现智能化趋向,智媒时代到来。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的流行,将其背后的算法推荐及应用推到了舆论的風口浪尖上。  关键词 算法;今日头条;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026-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
期刊
摘 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席卷了整个世界,数字化的大潮也向着出版业奔涌而来,各传统出版社的思维方式也随之做出相应改变。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矿大出版社”)顺应数字浪潮,探索出版业务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很好地实现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数字化;融合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04
期刊
摘 要 “土味文化”从直播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再到微博和B站等平台,不知不觉在手机各大软件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聚焦“土味文化”的发展,以“快手”App为例,分析“土味文化”蹿红的背后原因。  关键词 土味文化;“快手”;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09-02  1 “土味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土味文化”是一种伴随着直播的发展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