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构思灵巧,文风脱俗,语言优美,情调浪漫,堪称现代散文经典名篇。其对于引领学生在初中阶段散文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散文,感受散文魅力,进而提高散文写作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贡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及白板电教技术支持下,本活动方案设计挖掘教材闪光点,个性化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健康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美好享受。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文章以饱含喜爱情感的笔墨描绘了一座立于山脊、如入天际,灵秀、别致而富于情调的小屋,借此抒发对小屋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寄托了对独立、安静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作者的“空中楼阁”如同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家园,让人遐想和向往。该文作为散文,它“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以及融中西方艺术于一体,汇诗词、绘画美于一文的美学特征非常突出。
(一)“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
作者以小屋为焦点,通过辐射的笔法,从空间、时间、虚实等角度尽情描绘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美好,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仰视,小屋如眉黛玲珑、自然;俯瞰,小屋若奇葩灵动、浪漫;近看,小屋在“美而浓的树阴”的笼罩下含蓄、别致而有风度;远观,小屋“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白天看,小屋美得清晰;晚上看,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简直就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取材广泛,表达自由,无论虚实,无论动静,凡与小屋美感有关的种种事物,作者信笔拈来,尽力渲染,尽情宣泄,而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又无不以小屋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共同特点。
(二)个性突出,多元化的美学特征
艺术构思方面,全文以小屋为焦点,从多个角度给予充分的描绘尽展这“空中楼阁”不同角度的美好、浪漫和迷人。这种构思既可以看成是我国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意诠释;又可以理解为通过色彩、明暗、立体等技术手法来表现现实的西方绘画艺术的运用,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手法的运用方面,此文大量运用古诗词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极为常见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烘托渲染、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全文19个自然段,无一段不明用或暗含艺术手法,且各得其妙,绝不俗套。例如文章首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如痣,山如美眉,扩展联想开来,大自然在作者的眼中该是一个怎样清丽脱俗的古代女子?而且,“眉黛”二字很自然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张楚的诗句“眉黛夺将萱草色,红群妒杀石榴花”,不仅新颖别致,而且意蕴无穷。第三段中作者将静态的小屋比喻成动态的“水面飘过的风帆”、“天空掠过的飞雁”,静动结合,相映成趣,写出了小屋的灵气和情调。而结尾处,“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作者竟然将自然比作一幅巨画,此种境界何等大气,何等高远!
表情达意方面,《我的空中楼阁》一方面是含蓄的——它运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我的小屋”的描画含蓄表达了对独立、安静的人生境界的向往。这种含蓄带着鲜明的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又是热情和奔放的——例如“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那饱满的情感,鲜明的节奏,跳动的韵律,飞扬的情思。读它,仿佛塞尚的《盘山路》,凡高的《向日葵》等西方后现代绘画艺术在展现,仿佛《柠檬树》等充满欧美风情的音乐在流淌,我们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又是富有西方情调的另一种美感。
可以说,这篇散文集构思美、景色美、艺术美、情感美、境界美于一体,融中西方审美特征于一文,如果把它比作一棵树,这是一棵摇曳多姿,钟灵毓秀的树;如果把它比成一条河,那是一条蜿蜒曲折,跳跃着珍珠般光芒的河流。它美得自然,美得灵气,美得独特。剑桥大学教授戴维•斯托特说过:美是一种神奇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美一样滋润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淳朴、更和悦,更有智慧,也更恬静。如果我们忽略了它美的特质,不能使学生获得美感和陶冶,只能说是一种重大的遗憾。因此,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宗旨定位为“美文美上”。
三、教学目标
其一是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勾划批注等交互活动,引导学生鉴赏本文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及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二是通过开展美读和美想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景色美、艺术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其三是通过听音乐写胡杨及现场评价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创造美,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四、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一: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柠檬树》,导入:
读李乐薇先生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剑桥大学教授戴维•斯托特说过:“美是一种神奇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象美一样滋润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淳朴、更和悦、更有智慧,也更恬静。”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感受,是不是一种遗憾?
【设计意图】用与文章的风格相契合的欢快、明朗、动感又富有浪漫情调的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用名人名言引起学生对美的关注。
活动设计二:勾勾划划,咬文嚼字,探究美。
教师:题目“空中楼阁”指什么?一座山上的小屋,普通而单调,为什么作者却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投影原文。
学生:集体讨论,由其中一学生执笔在白板投影的文章上勾划重要语词,批注描写角度,以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屋的特点。
学生:讨论,画出文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教师:苏轼有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看,这小屋远看、近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白天看、晚上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一座普通的小屋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洋洋洒洒,美不胜收?同学们悟出其中重要缘由了吗?
学生:(看图回答)作者以小屋为焦点,通过辐射的笔法,多角度地观察和描绘。
教师:同学们以后作文也会以这种发散性思维来结构全篇吗?
教师:艺术的效果往往通过艺术的手法取得,本文是否也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请同学们课后再认真阅读本文勾画和批注各自然段所采用的手法及效果,并阅读全文,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没有运用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直观,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养成勾划批注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因势利导,提示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设计三:美读美想,含英咀华,感受美。
教师:检查预习。
教师:大量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文采斐然,美不胜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花开灿烂,只取一朵”。我们选择其中一、二鉴赏好吗?
师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文段共同赏析。
教师:特别提请学生关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一句,让学生到白板上画出痣的位置
教师:作者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有没有滥用的感觉?为什么?
学生:没有,独特清新,与众不同,各得其宜。
学生:分男女声朗读相关文段。
教师:朗读指导。
学生:分小组朗读比赛。
学生:请一个学生范读14自然段,其他学生冥想文章描绘的景象,体会文章流动的情感。
【设计意图】“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因此,教师重在引导,而更多地将思考的空间和话语权留给学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新文章也如此,所以引导多读,入情入境地涵咏。
活动设计四:听音乐,写文字,姗姗学步,创造美。
教师:大家陶醉了吗?陶醉可不能沉睡!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吧!否则,精彩是别人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孔子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字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久远。因此,学,还要会用。我们一起来练习写优美动人的文字好吗?投影沙漠胡杨图片:胡杨,耐高温,抗风沙,有着“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神话。这里请同学就胡杨写一段文字。
学生:在音乐《Super Star》的播放中,轻松自由地写文字。请需要展示和点评的学生举手。
师生:现场共同点评学生的文字成果。
胡 杨 蒙康
沙漠如海洋,胡杨恰似海洋中的帆一叶。
十分自然,十分傲岸。那千年不枯的胡杨在风中抱紧自由,枯后千年不倒仰望天空,倒后千年不腐地沉睡于黄沙的怀抱之中。
“狂沙淘尽胡杨在,风暴过去苍天开。”胡杨啊,沙漠也为你写诗!
胡杨 陈柳林
胡杨,生命的舞者,立于沙漠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我如此钦佩,如此震撼。只因为那一句“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没错,胡杨给我的震撼,光和电远远比不上。
茫茫大漠,你孤独地站在那里。对着烈日,对着风沙,你用伟岸的身躯诠释了你的不屑,你的顽强。胡杨,对着烈日你高歌,对着沙漠你起舞。你的轮廓虽在黑夜中被淹没,你的歌声却谱成一曲现代沙漠版的《高山流水》,千古流淌!
教师:一些同学遗憾自己还没能写出优美的文字吧,别泄气,毕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雨果说过:“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达到。”我们现在就从高中的起跑线上起步,相信通过努力,我们都能写出文情并茂的文字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在《国文随谈》中提到:“凡遇到需要写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枝笔有千斤重……”叶圣陶的大语文观以及《新课程标准》都强调要从使用的角度学习语文。这里设置训练,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写作自信心。而美好的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所以这里还设置音乐伴随学生愉悦写作。
五、教学反思
第一,本设计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体现大教学观“小课堂,大视野”的教学理念。第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环境资源,努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搭建和谐的互动平台,给学生预设了较大的思说读写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健康个性。第三,教学情境美,教师语言美,师生和谐互动情感美,与文章内在美相谐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美好感受。第四,内容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学生的求异思维,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待增强。
(此原创设计用于“来宾市一中2009年教学公开周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连玉、李保芳:《树立大语文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教育》,1998,11
【3】秦训刚、将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玉平:《巧用电子白板,凸现教学效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文章以饱含喜爱情感的笔墨描绘了一座立于山脊、如入天际,灵秀、别致而富于情调的小屋,借此抒发对小屋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寄托了对独立、安静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作者的“空中楼阁”如同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家园,让人遐想和向往。该文作为散文,它“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以及融中西方艺术于一体,汇诗词、绘画美于一文的美学特征非常突出。
(一)“形散神聚”的散文特征
作者以小屋为焦点,通过辐射的笔法,从空间、时间、虚实等角度尽情描绘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美好,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仰视,小屋如眉黛玲珑、自然;俯瞰,小屋若奇葩灵动、浪漫;近看,小屋在“美而浓的树阴”的笼罩下含蓄、别致而有风度;远观,小屋“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白天看,小屋美得清晰;晚上看,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简直就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取材广泛,表达自由,无论虚实,无论动静,凡与小屋美感有关的种种事物,作者信笔拈来,尽力渲染,尽情宣泄,而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又无不以小屋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共同特点。
(二)个性突出,多元化的美学特征
艺术构思方面,全文以小屋为焦点,从多个角度给予充分的描绘尽展这“空中楼阁”不同角度的美好、浪漫和迷人。这种构思既可以看成是我国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意诠释;又可以理解为通过色彩、明暗、立体等技术手法来表现现实的西方绘画艺术的运用,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手法的运用方面,此文大量运用古诗词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极为常见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烘托渲染、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全文19个自然段,无一段不明用或暗含艺术手法,且各得其妙,绝不俗套。例如文章首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如痣,山如美眉,扩展联想开来,大自然在作者的眼中该是一个怎样清丽脱俗的古代女子?而且,“眉黛”二字很自然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张楚的诗句“眉黛夺将萱草色,红群妒杀石榴花”,不仅新颖别致,而且意蕴无穷。第三段中作者将静态的小屋比喻成动态的“水面飘过的风帆”、“天空掠过的飞雁”,静动结合,相映成趣,写出了小屋的灵气和情调。而结尾处,“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作者竟然将自然比作一幅巨画,此种境界何等大气,何等高远!
表情达意方面,《我的空中楼阁》一方面是含蓄的——它运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我的小屋”的描画含蓄表达了对独立、安静的人生境界的向往。这种含蓄带着鲜明的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又是热情和奔放的——例如“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那饱满的情感,鲜明的节奏,跳动的韵律,飞扬的情思。读它,仿佛塞尚的《盘山路》,凡高的《向日葵》等西方后现代绘画艺术在展现,仿佛《柠檬树》等充满欧美风情的音乐在流淌,我们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又是富有西方情调的另一种美感。
可以说,这篇散文集构思美、景色美、艺术美、情感美、境界美于一体,融中西方审美特征于一文,如果把它比作一棵树,这是一棵摇曳多姿,钟灵毓秀的树;如果把它比成一条河,那是一条蜿蜒曲折,跳跃着珍珠般光芒的河流。它美得自然,美得灵气,美得独特。剑桥大学教授戴维•斯托特说过:美是一种神奇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美一样滋润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淳朴、更和悦,更有智慧,也更恬静。如果我们忽略了它美的特质,不能使学生获得美感和陶冶,只能说是一种重大的遗憾。因此,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宗旨定位为“美文美上”。
三、教学目标
其一是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勾划批注等交互活动,引导学生鉴赏本文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及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二是通过开展美读和美想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景色美、艺术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其三是通过听音乐写胡杨及现场评价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创造美,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四、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一: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柠檬树》,导入:
读李乐薇先生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剑桥大学教授戴维•斯托特说过:“美是一种神奇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象美一样滋润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淳朴、更和悦、更有智慧,也更恬静。”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如果我们不能有所感受,是不是一种遗憾?
【设计意图】用与文章的风格相契合的欢快、明朗、动感又富有浪漫情调的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用名人名言引起学生对美的关注。
活动设计二:勾勾划划,咬文嚼字,探究美。
教师:题目“空中楼阁”指什么?一座山上的小屋,普通而单调,为什么作者却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投影原文。
学生:集体讨论,由其中一学生执笔在白板投影的文章上勾划重要语词,批注描写角度,以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屋的特点。
学生:讨论,画出文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教师:苏轼有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看,这小屋远看、近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白天看、晚上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一座普通的小屋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能洋洋洒洒,美不胜收?同学们悟出其中重要缘由了吗?
学生:(看图回答)作者以小屋为焦点,通过辐射的笔法,多角度地观察和描绘。
教师:同学们以后作文也会以这种发散性思维来结构全篇吗?
教师:艺术的效果往往通过艺术的手法取得,本文是否也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请同学们课后再认真阅读本文勾画和批注各自然段所采用的手法及效果,并阅读全文,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没有运用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直观,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养成勾划批注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因势利导,提示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设计三:美读美想,含英咀华,感受美。
教师:检查预习。
教师:大量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文采斐然,美不胜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花开灿烂,只取一朵”。我们选择其中一、二鉴赏好吗?
师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文段共同赏析。
教师:特别提请学生关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一句,让学生到白板上画出痣的位置
教师:作者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有没有滥用的感觉?为什么?
学生:没有,独特清新,与众不同,各得其宜。
学生:分男女声朗读相关文段。
教师:朗读指导。
学生:分小组朗读比赛。
学生:请一个学生范读14自然段,其他学生冥想文章描绘的景象,体会文章流动的情感。
【设计意图】“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因此,教师重在引导,而更多地将思考的空间和话语权留给学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新文章也如此,所以引导多读,入情入境地涵咏。
活动设计四:听音乐,写文字,姗姗学步,创造美。
教师:大家陶醉了吗?陶醉可不能沉睡!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吧!否则,精彩是别人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孔子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字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久远。因此,学,还要会用。我们一起来练习写优美动人的文字好吗?投影沙漠胡杨图片:胡杨,耐高温,抗风沙,有着“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神话。这里请同学就胡杨写一段文字。
学生:在音乐《Super Star》的播放中,轻松自由地写文字。请需要展示和点评的学生举手。
师生:现场共同点评学生的文字成果。
胡 杨 蒙康
沙漠如海洋,胡杨恰似海洋中的帆一叶。
十分自然,十分傲岸。那千年不枯的胡杨在风中抱紧自由,枯后千年不倒仰望天空,倒后千年不腐地沉睡于黄沙的怀抱之中。
“狂沙淘尽胡杨在,风暴过去苍天开。”胡杨啊,沙漠也为你写诗!
胡杨 陈柳林
胡杨,生命的舞者,立于沙漠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我如此钦佩,如此震撼。只因为那一句“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没错,胡杨给我的震撼,光和电远远比不上。
茫茫大漠,你孤独地站在那里。对着烈日,对着风沙,你用伟岸的身躯诠释了你的不屑,你的顽强。胡杨,对着烈日你高歌,对着沙漠你起舞。你的轮廓虽在黑夜中被淹没,你的歌声却谱成一曲现代沙漠版的《高山流水》,千古流淌!
教师:一些同学遗憾自己还没能写出优美的文字吧,别泄气,毕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雨果说过:“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达到。”我们现在就从高中的起跑线上起步,相信通过努力,我们都能写出文情并茂的文字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在《国文随谈》中提到:“凡遇到需要写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枝笔有千斤重……”叶圣陶的大语文观以及《新课程标准》都强调要从使用的角度学习语文。这里设置训练,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写作自信心。而美好的音乐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可以激发人的灵感,所以这里还设置音乐伴随学生愉悦写作。
五、教学反思
第一,本设计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体现大教学观“小课堂,大视野”的教学理念。第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环境资源,努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搭建和谐的互动平台,给学生预设了较大的思说读写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健康个性。第三,教学情境美,教师语言美,师生和谐互动情感美,与文章内在美相谐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美好感受。第四,内容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学生的求异思维,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待增强。
(此原创设计用于“来宾市一中2009年教学公开周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连玉、李保芳:《树立大语文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教育》,1998,11
【3】秦训刚、将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玉平:《巧用电子白板,凸现教学效果》,《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