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升值问题受到国际关注,还要追溯到2003年在法国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第一个叫板的是日本,说中国通过低估的汇率,把通货紧缩向外输出。从此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一直存在,2005年7月和今年6月19日,中国进行了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但并没有缓解多少压力。
“货币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历史的原因。1994年中国就实现了有条件的经常项目可兑换。而正式的经常项目可兑换是在1996年,中国开始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这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承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周边的货币竞相贬值(局部货币战争),当时人民币处于贬值的压力中却没贬值,起到稳定汇率的效果。但汇率形成机制也变了,不是有管理的浮动,而是对美元锁定的机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无意之中又跟美元挂上了钩,一直到2010年6月19日。
目前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促进出口、拉动就业,但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美国施压日本升值,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终结了1美元兑360日元的时代,最高的时候升到70多日元兑1美元。这么长的时间内,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依然是盈余,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有多大的变动。奥巴马面临中期选举,需要人民币升值这些口号来赢得选民,力求民主党在国内有更多的席位。
汇率问题掩盖了一个最主要的事实,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虽然稳住了阵脚,但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失业率高,所以要打汇率牌。
美国经济实力恢复首先还得靠技术创新,其次靠金融,再有就是服务业。如果这些都丧失的话,那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作用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美国绝对不能指望在国内办几个厂子,重建制造业来恢复经济。当美国经济复苏看不到前景的时候,美元难见强势,全球“货币战争”就还要打下去,尽管最近的G20峰会在给汇率竞相贬值降温。
中国的应对之策
货币战不是中国挑起来的,中国是受害者,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维持独立汇率政策,不能因为压力就大幅调整。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得到IMF的保护。1976年的牙买加会议后,全球的汇率机制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浮动汇率机制,有37个国家汇率属于这种情况,像马克、法郎,但后来变成欧元了,还有英镑、瑞士法郎等;107个国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第三类是货币局制度,像香港等等,还有如巴拿马这些国家,完全美元化了,没有自己的货币,当然现在也有欧元化的。
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况不同。日元升值是没有办法,因为日本政治和经济上都依靠美国。当时日本主要出口产品是电子产品、汽车等,国内市场不大,必须要扩张外部市场。中国13亿人,8亿人生活水平还没有很大改善,经济发展回旋的空间也很大。应该做些防御性的工作,应对可能的贸易制裁或者关税提高。要避免进入连续升值的陷阱,因为这是无法可控的,美国说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也可能过两天改口为100%,没有尽头。
在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前提下,中国应积极着手解决自身的问题,将经济结构从过度依赖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此外,也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避免总是在汇率博弈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十一月份即将举行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上,将完成IMF的份额改革。份额的大小是根据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确定的。有个计算公式,第一个参考项是GDP,第二项是外汇储备,第三是开放度。据此计算出来美国的份额占16.73%。日本7%,德国比日本少点但差不多,第四和第五是法国和英国,占5%多,中国第六占不到4%。所有国家交份额时,25%需交硬通货(美元,英镑这些可自由兑换货币),交黄金不行,其他75%按本币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员国央行开设账户,中国相当于有7.5亿美元的人民币就交到人民银行的这个账户中。
首尔峰会上,IMF将向新兴发展国家转移6%以上的份额,欧洲方面将从24个IMF执行董事会中欧洲所占的9个席位中“让出”2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份额可能会从第六位上升的第三位,从不足4%升到6.19%。这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所代表的经济总量已经从2001年的69%下降到目前的58%,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则在稳步上升。
人民币应该为进入SDR货币篮子努力,SDR的价格是参考一揽子货币订的,最开始有16种货币,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1%以上成员国货币都算在特别提款权的篮子里。如今演变成四种货币,美元44%,欧元34%,英镑和日元各占11%,用加权比例核算成SDR的价值,对美元汇率大致是不到1.4,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2120亿SDR,大致的规模是2500亿美元。SDR完全是一种记账的单位,仅跟成员国货币当局有关。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把SDR作为超主权货币,还只是一个设想,因为SDR的量太小了。这种设想只是为了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还是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少先成为更多国家的储备货币,然后加入SDR货币篮子。
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在增强
每当全球货币体系出现动荡、特别是主导货币弱势的时候,黄金就会站出来承担货币的职能。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金起不到这个作用,因为那时美元强势,欧洲各国央行在建立欧元漫长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美元和黄金的关系,抛售黄金,降低黄金在IMF中的作用。
最初IMF成立时,资本金也就100个亿,所有的成员国在缴纳份额时,必须25%是用黄金来缴纳。60年代末,IMF的计算单位改为特别提款权,一个美元就等于一个特别提款权。因为当时市场上的黄金价格涨得很厉害。IMF和各个国家中央银行手里的黄金表面上还按35美元计算,可是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70多美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全球流动性会出现紧张,都被黄金吸收走了。70年代末,IMF把1亿5000多两的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卖掉了,之后成员国在IMF里持有的不再是黄金。
黄金作为一国实力的象征,作为一国的储备,这种职能不但是存在,还会延续。中国的黄金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可以多增加点黄金,欧盟的黄金在外汇储备的比例是15%。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应该增加到4000吨。
东方人愿意用黄金做首饰品,但这不能完全算作民间储备,更应归为一种商品。像金耳环、项链等,它们的加工费用可能占纯金费用的30%,这降低了作为贮藏手段的价值。乱世藏金,当国际货币体系无法形成统一共识,通货膨胀势头涌现时,黄金的价值依然会上升。
(此文根据本刊记者对张之骧的采访整理而得)
“货币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历史的原因。1994年中国就实现了有条件的经常项目可兑换。而正式的经常项目可兑换是在1996年,中国开始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这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承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周边的货币竞相贬值(局部货币战争),当时人民币处于贬值的压力中却没贬值,起到稳定汇率的效果。但汇率形成机制也变了,不是有管理的浮动,而是对美元锁定的机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无意之中又跟美元挂上了钩,一直到2010年6月19日。
目前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促进出口、拉动就业,但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美国施压日本升值,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终结了1美元兑360日元的时代,最高的时候升到70多日元兑1美元。这么长的时间内,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依然是盈余,美国的失业率也没有多大的变动。奥巴马面临中期选举,需要人民币升值这些口号来赢得选民,力求民主党在国内有更多的席位。
汇率问题掩盖了一个最主要的事实,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虽然稳住了阵脚,但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失业率高,所以要打汇率牌。
美国经济实力恢复首先还得靠技术创新,其次靠金融,再有就是服务业。如果这些都丧失的话,那美国经济在全球的作用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美国绝对不能指望在国内办几个厂子,重建制造业来恢复经济。当美国经济复苏看不到前景的时候,美元难见强势,全球“货币战争”就还要打下去,尽管最近的G20峰会在给汇率竞相贬值降温。
中国的应对之策
货币战不是中国挑起来的,中国是受害者,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维持独立汇率政策,不能因为压力就大幅调整。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得到IMF的保护。1976年的牙买加会议后,全球的汇率机制分为三种:一种是完全浮动汇率机制,有37个国家汇率属于这种情况,像马克、法郎,但后来变成欧元了,还有英镑、瑞士法郎等;107个国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第三类是货币局制度,像香港等等,还有如巴拿马这些国家,完全美元化了,没有自己的货币,当然现在也有欧元化的。
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况不同。日元升值是没有办法,因为日本政治和经济上都依靠美国。当时日本主要出口产品是电子产品、汽车等,国内市场不大,必须要扩张外部市场。中国13亿人,8亿人生活水平还没有很大改善,经济发展回旋的空间也很大。应该做些防御性的工作,应对可能的贸易制裁或者关税提高。要避免进入连续升值的陷阱,因为这是无法可控的,美国说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也可能过两天改口为100%,没有尽头。
在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前提下,中国应积极着手解决自身的问题,将经济结构从过度依赖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此外,也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避免总是在汇率博弈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十一月份即将举行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上,将完成IMF的份额改革。份额的大小是根据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确定的。有个计算公式,第一个参考项是GDP,第二项是外汇储备,第三是开放度。据此计算出来美国的份额占16.73%。日本7%,德国比日本少点但差不多,第四和第五是法国和英国,占5%多,中国第六占不到4%。所有国家交份额时,25%需交硬通货(美元,英镑这些可自由兑换货币),交黄金不行,其他75%按本币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员国央行开设账户,中国相当于有7.5亿美元的人民币就交到人民银行的这个账户中。
首尔峰会上,IMF将向新兴发展国家转移6%以上的份额,欧洲方面将从24个IMF执行董事会中欧洲所占的9个席位中“让出”2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份额可能会从第六位上升的第三位,从不足4%升到6.19%。这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所代表的经济总量已经从2001年的69%下降到目前的58%,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则在稳步上升。
人民币应该为进入SDR货币篮子努力,SDR的价格是参考一揽子货币订的,最开始有16种货币,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1%以上成员国货币都算在特别提款权的篮子里。如今演变成四种货币,美元44%,欧元34%,英镑和日元各占11%,用加权比例核算成SDR的价值,对美元汇率大致是不到1.4,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2120亿SDR,大致的规模是2500亿美元。SDR完全是一种记账的单位,仅跟成员国货币当局有关。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把SDR作为超主权货币,还只是一个设想,因为SDR的量太小了。这种设想只是为了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还是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少先成为更多国家的储备货币,然后加入SDR货币篮子。
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在增强
每当全球货币体系出现动荡、特别是主导货币弱势的时候,黄金就会站出来承担货币的职能。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金起不到这个作用,因为那时美元强势,欧洲各国央行在建立欧元漫长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美元和黄金的关系,抛售黄金,降低黄金在IMF中的作用。
最初IMF成立时,资本金也就100个亿,所有的成员国在缴纳份额时,必须25%是用黄金来缴纳。60年代末,IMF的计算单位改为特别提款权,一个美元就等于一个特别提款权。因为当时市场上的黄金价格涨得很厉害。IMF和各个国家中央银行手里的黄金表面上还按35美元计算,可是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70多美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全球流动性会出现紧张,都被黄金吸收走了。70年代末,IMF把1亿5000多两的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卖掉了,之后成员国在IMF里持有的不再是黄金。
黄金作为一国实力的象征,作为一国的储备,这种职能不但是存在,还会延续。中国的黄金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可以多增加点黄金,欧盟的黄金在外汇储备的比例是15%。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应该增加到4000吨。
东方人愿意用黄金做首饰品,但这不能完全算作民间储备,更应归为一种商品。像金耳环、项链等,它们的加工费用可能占纯金费用的30%,这降低了作为贮藏手段的价值。乱世藏金,当国际货币体系无法形成统一共识,通货膨胀势头涌现时,黄金的价值依然会上升。
(此文根据本刊记者对张之骧的采访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