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索格》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xb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中的主人公、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赫索格在第二次婚姻破裂以后,面临精神崩溃的危机。他的遭遇是古老的、传统的犹太文化和年轻的、现代的美国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女性形象的颠覆、犹太文化的疏离、拜金主义的盛行三个方面剖析了《赫索格》所反映的尖锐的文化冲突现象和艰难的文化融合过程。
  关键词:女性形象 犹太文化 精神追求 拜金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赫索格》是美国战后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尽管贝娄不愿承认,但《赫索格》仍然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被深深地打上了犹太文化的烙印,并成为战后美国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该小说主要讲述了犹太裔大学历史学教授赫索格在第二次婚姻破裂以后面临精神崩溃的危机。他试图通过未寄出的一封封信件和古往今来的先贤、哲人进行假想式的对话,以及对政治、经济、军事、环境、浪漫主义、基督教、存在主义等所做的深刻的精神探索,来摆脱他的精神危机。索尔·贝娄以既嘲讽又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崇尚理性和人道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赫索格在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的遭遇。其实,赫索格的人生遭遇是偶然,更是必然。这是古老的、传统的犹太文化和年轻的、现代的美国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女性形象的颠覆、犹太文化的疏离、拜金主义的盛行三个方面剖析了《赫索格》所反映的尖锐的文化冲突现象和艰难的文化融合过程。
  一 传统女性形象与现代女性形象的冲突
  “‘如果我疯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摩西·赫索格想到。”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它说明了赫索格在第二次婚姻失败以后,精神正处于崩溃的边缘。赫索格通过疯狂地给古往今来的名人写信的方式,严肃地思考了哲学、宗教、政治等问题,进行了艰难的精神之旅,以求得心灵上的平衡。他反思了他的生活、他的第一任妻子、他的前女朋友、他已故的父母以及他的第二次婚姻。而最令他无法忍受的是,马德琳竟然抛弃他这样的历史学教授和大善人,而嫁给他最好的朋友、他的模仿者、瘸子格斯贝奇。
  其实,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因为赫索格迎娶比自己小二十岁的马德琳为妻,并不是因为真爱,而是想要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把不会做家务的、患有购物狂病症的、不会收拾屋子的、喜怒无常的,但是年轻、漂亮、聪明、自信的美国现代女性逐渐改造成一个温柔善良的、对丈夫言听计从的传统的犹太理想中的模范妻子。另一方面,深受当时美国社会女权主义运动影响的马德琳,追求独立、自由,希望和丈夫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互爱互助的亲密关系。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发生冲突的根源,是犹太传统的女性形象和美国现代女性形象的冲突。
  犹太民族男尊女卑的观念来源于希伯来《圣经》中相关的几个故事。这些故事表明:上帝要求妇女对丈夫绝对“忠贞”。唯有满足于丈夫的利益,服从于丈夫的信仰,方可称得上一位合格的犹太妇女。例如《创世纪》里记载的两个故事。在第一个故事里,撒加不能生孩子,她对她的丈夫亚伯拉罕说:“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到孩子”。在第二个故事里,另一个不能生育的妻子拉结“把她的使女皮拉给丈夫为妾,雅各便与她同房”。
  谙熟犹太传统文化的历史学教授赫索格试图以此为模板来改造马德琳,希望已经疏离了犹太文化传统、融入了现代美国主流文化的、年轻一代犹太妇女的代表马德琳能够改过自新,重拾犹太传统文化,扮演一个唯丈夫马首是瞻、没有独立人格的贤妻良母。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传统文化只有自我改造,摒弃不合时宜的糟粕,推陈出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相融合。因此,当马德琳拒绝救赎,不愿成为依附于赫索格的传统的贤妻良母时,他们的婚姻便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而当坚持传统的犹太家庭观念的赫索格对马德琳的各种苛刻要求和挥霍浪费难以忍受时,当女权主义的代表马德琳厌倦了赫索格和他奇怪的性爱方式时,这场婚姻的解体便是合理的、必然的结局。
  遗憾的是,直到小说结尾,赫索格经过五天五夜痛苦的思索和反省,都没有找到他的第二次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只是暂时和命运妥协,接受了妻离子散的残酷现实,尝试着去接受他的情人雷蒙娜的爱。
  二 对犹太文化的优越感和疏离感
  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等伟大的作家一样,贝娄的作品也深刻地体现了他自己的种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例如,《受害者》反映了犹太人心中留下的被迫害的烙印,和犹太人渴望得到来自非犹太人的手足情谊;《奥吉·玛琪历险记》描绘了美国贫穷的和中低阶层的犹太人的生活状况;而在《赫索格》中,贝娄细腻地描写了赫索格在犹太区度过的幸福的童年生活,以及他对于家庭深深的依恋。
  据《圣经》记载,上帝曾亲自拣选犹太民族的祖先,目的是给万国万民作见证。因此,犹太人又有“上帝的选民”之说。上帝把人类生活的道德伦理、行为标准与禁忌的律法最早给予犹太人的祖先,让他们严格遵循,传于后代,这些律法就是犹太文明的起源,也是后来西方文明崛起的文化基础。有人形容了解犹太文化是开启西方文明的一把钥匙,这句话并不夸张。事实上,神奇的有着巨大内在力量的犹太文化为人类孕育了众多推动世界发展的伟人巨匠,在很多领域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
  《赫索格》的主人公小时候在犹太区接受教育,这使他的内心深处对犹太文化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和他成年后逐渐形成的对犹太文化的疏离感常常发生冲突,而他的心灵也因此备受煎熬:一方面,由于个性和接受美国式教育的缘故,他已经疏离了犹太文化;另一方面,尽管做了很大努力,但根深蒂固的民族优越感使赫索格仍然不能融入美国主流文化。
  正如评论家迈克·J·霍夫曼所言:
  “现代犹太人如赫索格从犹太贫民窟带走了一样东西。这便是犹太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以很多方式表现出来;首先是怀旧。”
  例如,每当赫索格碰到他儿时的邻居莱维奇时,就禁不住要想起他在拿破仑街度过的幸福童年。只有在这里,他才会有对犹太邻居们的种族亲近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由于出生在加拿大、生长在美国,使赫索格认为自己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但他的美国情人雷蒙娜和过去的战友们那种排斥性的议论,让他在非犹太人中间感到深深的种族异化和极度的不和谐。雷蒙娜经常对他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纯洁的美国人。你天生就好色,你的嘴唇泄露了你的身份……”而在部队服役时,他的战友们也无故指责他是一个犹太间谍。
  因此,赫索格既不能长期住在犹太社区以保持犹太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又不能改变非犹太人对自己的种族歧视态度。他就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流浪儿,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内心深处,赫索格一直坚信犹太文化是世界上最具创造性和最持久的文化,并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与此同时,他越是认同自己的犹太身份,就越觉得自己疏离了犹太文化,从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三 精神追求和拜金主义的冲突
  《赫索格》一出版便引起了轰动,“不计其数的读者给索尔·贝娄写信说这正是他们的生活,正是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Atlas:343)的确,索尔·贝娄的成功在于他揭示了在高度丰裕的物质生活背后的现代西方人所普遍面临的心灵危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丧失殆尽,高尚的精神追求难以实现。小说中的赫索格是一位睿智的、受过良好教育、思想深邃的、信仰人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却难以在躁动不安的、拜金主义的、腐朽堕落的现代社会里找到一席之地。他感到迷惘、愤懑,无所适从。
  纵观美国历史,二战后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连续不断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如麦卡锡主义、民权运动和反主流文化思潮。而典型的社会问题,如犯罪、性别歧视、种族异化和失业等至今仍然令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一筹莫展。置身于这种非人性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思想高尚的犹太知识分子赫索格孤独地、艰难地寻找着人生的意义。他在未发出的信中写道:“生命正在变成交易的过程。对我来说,这似乎是对生命意义所做的最糟糕的阐释。”
  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的人生境界说指出犹太民族是注重精神追求的民族,而且终极目标是皈依上帝,和上帝合一,以便实现永恒的人生。这种精神重于物质的理念,当然和拜金主义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赫索格从社会环境和个人的不幸遭遇深刻地领悟到现代西方社会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人道主义正在走向衰落。为了从宗教上、道德上救赎马德琳,赫索格力劝她不要皈依天主教,在她自残后细心照料她,甘愿放弃在芝加哥诱人的学术职位,以便和她一起到偏远的的乡村享受宁静而浪漫的田园生活。但是,马德琳却以怨报德,羞辱他、欺骗他,最后还无情地抛弃了他。另外一个令赫索格几乎要精神分裂的人物是他曾经的好友格斯贝奇。赫索格允许他住在自己的家里,并为他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格斯贝奇却一边和马德琳通奸,一边又建议赫索格如何去挽救他的婚姻。在婚姻破裂四处流浪之时,赫索格来到了曼哈顿的一个法庭,在这里他吃惊地见识了更多非人性的、道德沦丧的案例。
  在这种冷漠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赫索格很难实现他的犹太式的理想生活:心灵美好的丈夫,超凡脱俗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品德高尚的朋友。在被马德琳抛弃之后,赫索格迷失了自我,不得不通过写信来剖析自己的灵魂,争取找到摆脱严重的心灵危机的途径。在赫索格的头脑中,形形色色的现代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和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在对抗着,两个“自我”——现实的“本我”和理想的“超我”在斗争着,这使他头痛欲裂。在徒劳地进行了一番精神探索后,赫索格不得不暂时向现实社会妥协。
  赫索格的沉思不仅是为了摆脱他个人的心灵危机,同时也映射出作者本人对于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分析和精妙的见解,这些不仅具有犹太性,也具有世界性。
  《赫索格》的出版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但是书中反映的犹太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发生的种种碰撞,也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心灵危机。赫索格经过苦苦的精神探索,无奈地决定暂时融入现实社会,暂时放弃了对传统的家庭模式、犹太文化的传承以及道德完善的追求。的确,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关注和探讨着现代人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同时、精神家园却逐渐丧失的社会问题,并试图找到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良方。也因此,《赫索格》这部作品至今仍被认为是美国战后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并散发着迷人的文学魅力和耀眼的思想光辉。
  
  参考文献:
  [1] Atlas,James.Bellow:A Biography[M].New York:Random House,2002.
  [2] Bellow,Saul.Herzog[M].New York:Penguin Books,1976.
  [3] Chafe,William H.The Unfinished Journey:America Since World War II[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4] Guttmann,Allen.The Jewish Writer in America:Assimilation and the Crisis of Identi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5] Hoffman,Michael J.From Cohn to Herzog[J],Yale Review(58):1969.
  [6] 段方乐:《超越性与世俗性:犹太教人生观的双重特征》,《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 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 宋德伟、胡春萍:《生命的探寻与存在的决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作者简介:段丽斌,女,1968—,四川绵竹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与翻译,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今季花色缤纷、色彩亮丽的毛线帽、手套、围巾和披巾是女孩们的新宠,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帽子,几何图形或条纹色块的围巾和尽显女性优雅气质的披巾会让你有更多选择。 Season c
2011年7月5日,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举办了5S管理知识培训班,聘请的5S专家讲解了《制造企业基础管理技术培训——标准作业指导书》。此次培训使该矿各级管理
“拔丝白果,也称“上浆白果”。它是由鸡蛋作为主料,通过摊皮、挂糊、过油、拔丝等操作过程制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香甜,是一道较为常见,但又难以用大锅做好的菜品。在
如同国内风行芦答美容一样,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女明星们也兴起一股用天然物质来美容和保养的风潮,柠檬则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柠檬一直是餐桌鸡尾酒会上的调味品,忽然间却一下子成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广义化疗包括对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治疗,狭义化疗仅指对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我们知道,恶性肿瘤是一类细胞无限增殖、分化异常的疾病,而化疗药物这
熟土豆切片,贴在眼睛上30分钟,能减轻眼袋的浮肿。 面部浮肿,用生土豆面膜贴敷20分钟。 如果你的面容显得疲惫,熟土豆面膜不仅能消除疲惫感,还能舒展皱纹。用土豆加入少量牛
在陪女儿去医院看病时,意外发现自己患了双侧乳腺癌,必须切除双乳,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是切除双乳延续生命,还是保持最后的完美结束生命?就在她焦虑困惑之际,专家大胆提
金秋十月又迎来了“国际乳腺癌宣传月”。乳腺癌并不可怕,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是一种可以临床治愈的疾病。这里主要想和广大患者说说有关如何看专家门诊的悄悄话。随着大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过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包饺子的习俗。我国地广人多,风俗各异,各地饺子在形、色、味上也各有差异,各具特色。有光润如玉、美味适口的辽宁老边饺子;馅大皮薄、清香
维生素 C 也称抗坏血酸,极易溶于水,遇空气、热、光、碱性物质时易氧化,而氧化酶、微量铜及铁等重金属离子则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过程,维生素C在体内 Vitamin C, also know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