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密切相关,而现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调查发现,大学生们认为其教师的创造性显著低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性,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创造性给予低水平的评价。因此,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教师;创造性教学;创造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0-0048-02
  
  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对创造性的态度、意向、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培养显著相关。在一项对大学生评价教师创造性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创造性给予低水平的评价,认为除了艺术类教师,大部分教师对创造性不感兴趣,普遍不具有为创造性的显示、发挥创设有利环境和氛围的能力。这导致大学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难以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而且有意无意地压抑了这种需求。因此,教师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而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
  开创创造性教学的前提
  教师信念鲍拉·斯藤(Paula Stern)和理查德·沙威尔逊(Richard J Shavelson)于1981年对教师信念的重要性总结到:教师的行为主要受教师的理论信念所控制,这些信念具有对教学判断及决策进行系统化过滤的作用,教师信念形成于一系列结构性原则。因此,教师在开展创造性教学前必须具备鼓励建构和创造的教师信念,开创创造性教学的前提。认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特征以及不同的个人需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多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因材施教地让每个学生自由发展。持此种信念的教师的课堂行为也会有所不同,他们对学生很和善,努力创造舒适愉快的班级氛围,并且在课堂中對学生采取一些鼓励措施,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整个教学成为创造性教学。
  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信念教学信念包括教师对课堂的作用、教学和管理方法及风格、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师关于学生和学习的特有信念,对教师的行为有普遍性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为学生和自己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只要教师有相似的信念,尽管在课堂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但最终能取得同样的教学绩效。一个有创造性意识的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必须鼓励学生开发创造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有这种教学信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价值追求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及教学效果。以考分为教学价值追求的教师会鼓励学生搞题海战,一切只为考高分;以知识为教学价值追求的教师主张学生死记硬背,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权衡学生成绩好坏。而创造性的价值追求则有如下五种表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不同学生不同发展;促进不同学生在每个方面和谐发展;不同学生个性地、有特长地发展。
  创造性教学的内容
  知识掌握的创造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基本上是通过课本和教案,很少有其他途径。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仅靠若干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断在接受新事物,教师要胜任培育工作,自身的知识则必须不断更新。因此,教师的知识掌握必须突破传统的啃书本、常年使用同一本教案的途径,要灵活运用报纸、期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造。
  知识加工的创造性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不能简单地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只有做到“深入浅出”才能使学生获得重要知识,又感觉不到理论的晦涩与无趣。而这深入浅出的结果正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能力。
  知识输出的创造性知识的输出,核心是表达,表达又分为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三种。教师在传授自己通过创造性地掌握并进行过创新加工的知识时,也要体现他的个性化的创造能力。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及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知识输出方式,口述、板书、戏剧表演、多媒体等都可以作为教师知识输出的方式。
  技术运用与艺术表现的创造性育人工作是一项技术与艺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学生的特点各异,因此,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彰显要时刻体现创造性。
  教学在哪些方面要体现创造性
  教学时间分配的创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时间分配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技术的运用缩短了传统方法中的口述、板书时间。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多项技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发挥创造性,使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组织的创造性班级授课制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静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步调一致地听教师讲或自己作练习,这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行为方式的变化,影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助于缓和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的良性机制;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人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班内个别教学的形式。
  教学技术使用的创造性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莫过于口授、板书。这易使课堂教学枯燥,影响教学效率。而现代教学技术以其丰富多样的手段,有效地创设情境,把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利用特有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资源平台,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表现的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对优秀学生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要看到优点,但不能“一俊遮百丑”。然而优秀学生自尊心较强,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方法要得当,既要起到提点的作用,言辞也不能过于激烈,伤害其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就更要注重艺术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多发现其闪光处,真诚关爱他们。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加工的创造性思维包括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监控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无不与这5个系统紧密相连。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头脑中寻找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将各种材料进行统整、协作;然后得出思维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监控系统都必须发挥作用,只有每一个过程都顺利完成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没有监控系统则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都白费。创造性思维落实到教学中就是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内容加工的每个过程都要不断反思,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
  过程评价的创造性教学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基于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的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学生的特点各异,在对其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多角度进行评价,不能仅依考试成绩给学生定性。教师平时应多观察学生,寻找其长处,并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施展,通过他们平时的表现,如他们的语言表达、与他人的交流、艺术表演、助人为乐的行为等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改变过去“一卷定全部”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出教育评价的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创设空间和条件,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2] Paula Stern
其他文献
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闲暇活动的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为福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创造了良好契机.台湾地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消除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变化和电压波动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改进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MPSO-SVM)非线性校正,利用改进粒子群首先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搜索寻优
秧好半年禾,多培育出潜蘖壮秧(秧苗已有分蘖潜伏在叶腋间,只是尚未长出,移入大田后就能迅速生长、分蘖,这就是潜蘖壮秧)是早稻抛栽的高产基础。塑料软盘育秧在苗期管理上应重点抓
摘要:“蚁族”大学毕业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弱势群体。应对“蚁族”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做出描述,分析“蚁族”现象的根源和成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足点研究对策,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蚁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061-02    “蚁族”大学毕业生的生存现状  近年来,“蚁族”现象引起了
1.播种育秧期(5月上旬~6月中旬)①秧田准备。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粪l000公斤,菜枯、氯化钾、过磷酸钙、碳酸氢铵各25公斤,以及油菜角壳返田作基肥。
有毒气体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质,不论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还是栽培作物或是野生植物都会受害。在一定范围内受有毒气体危害的植物种类不仅仅是1种或2种。危害不局限在
近几年来,龙山县华塘乡红岩寺村依托城镇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大棚蔬菜,2003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450万元,人均纯收
现代文学评论家阿英60余年前曾以百余字篇幅指出苏雪林早期散文创作之不足。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苏雪林评论的升温,这些文字似已被人淡忘。本文作者在此从题材选择、作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