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银行、社会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解决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现有3000多万户,对GDP的贡献已达50%以上,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40%多。在市场体制健全的社会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该将银行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比例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理论界和社会实践者。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恐怕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困扰其发展壮大的问题,面对该问题从企业界、银行界到理论界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人就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宏观层面: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三农问题”的存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
微观层面:市场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所限及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先天不足是形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1)市场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从理论上讲,企业融资有以下五个渠道可供选择。一是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是获得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三是私募方式。四是商业信用。五是向银行贷款。这是企业融入资金的主要方式。以上五种融资方式,前四种为直接融资,即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私募和商业信用。前三种期限较长,但难度较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借助于商业信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其他几种渠道基本不能畅通使用。第五种为间接融资,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难度也相当大。(2)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所限: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风险大、负债能力有限,以及贷款数量少、频次多,所以,成本高(据估算,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成本一般比为大中型企业融资的服务成本多5倍)。由于以上考虑,银行变得“嫌贫爱富”。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的,使得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突出。(3)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具体表现在:一是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二是产成品占压资金过大。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上有些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势必造成贷款难的现象。
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担保机制的建立、银行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小企业本身的努力等一系列的努力。
1、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贷征信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日益明显,已被银行系统接受、采纳,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个人贷款信贷登记系统还未建立起来,使一些个人利用房贷、车贷骗取银行资金屡屡得手。二是各地区、各系统的标准应统一。技术标准越统一,信用信息通用性越强,则征信系统的信息容量越大,社会征信的成本就越低,征信发挥的功能就越强。三是尽快制订法律法规,界定信贷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权限,并逐步开放查询窗口。
2、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
目前,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担保机构市场定位问题。目前担保公司一般将业务定位于大型企业的大额担保业务,这样风险小、成本低。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定位于为个人贷款业务提供担保,此类贷款稳定,风险分散,收益较高。恰恰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市场。二是风险控制问题。一方面目前的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健全完善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且贷款倍数较高;另一方面,对担保机构又缺乏统一、有效的业务监管,因而防范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三是担保基金与银行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基金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的经营则必须首先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一分歧在实践中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担保基金业务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一些政策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或给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一定补贴,鼓励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行为。
3、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及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扭转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绝对化的观念,信贷市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等原因,造成“信贷配给”现象。银行的决策者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其次,提高风险识别、控制能力:第一,防范道德风险。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借款人在获得信贷后将资金投放于成功概率小但一旦成功借款人将获得巨大收益的投资项目。第二种是借款人在有能力仍不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对偿还借款和不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策略性的不偿还借款的行为。第三种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将贷款用于偿还所欠其他债务上。这就要求银行借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贷前调查,严格贷款手续,做好贷后检查。最后,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负债及资产产品的定价水平。近年来央行对利率的管制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水平逐渐提高。央行这一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但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的定价水平,不但不能稳健地发展,反而会使风险积聚。
三、中小企业自身应解决以下问题:
1、思想要解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些具体的、琐细的实际问题,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理解,相互埋怨。实际上,是经济体制和所有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从制度上、办法上下功夫,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想意识问题不解决,思想观念不转化,再好的制度办法也很难行得通,甚至也制订不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
2、诚信是根本。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整治社会信用环境的配套机制,明确职责,加强宣传、规范社会信用,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二是从制度上尽快规范信用行为,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和体系,并由人民银行负责实施,对企业颁发信用等级卡,并实行年审制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防范、规避信用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用危机,使企业依靠自身良好的信用形象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四是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政府要以大局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维护银企双方的利益减少银企之间的隔阂,增强合作基础,促进双方第二次握手。
3、效益是保证。
企业效益直接关系到融资的难易,效益是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有力保证 ,是银企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有效益银行才有效益,从而使银行增加更多的信贷投入,形成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真正走出融资难的泥潭。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解决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现有3000多万户,对GDP的贡献已达50%以上,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40%多。在市场体制健全的社会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该将银行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比例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理论界和社会实践者。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恐怕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困扰其发展壮大的问题,面对该问题从企业界、银行界到理论界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人就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宏观层面: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三农问题”的存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
微观层面:市场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所限及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先天不足是形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1)市场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从理论上讲,企业融资有以下五个渠道可供选择。一是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是获得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三是私募方式。四是商业信用。五是向银行贷款。这是企业融入资金的主要方式。以上五种融资方式,前四种为直接融资,即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私募和商业信用。前三种期限较长,但难度较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借助于商业信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其他几种渠道基本不能畅通使用。第五种为间接融资,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难度也相当大。(2)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所限: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风险大、负债能力有限,以及贷款数量少、频次多,所以,成本高(据估算,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成本一般比为大中型企业融资的服务成本多5倍)。由于以上考虑,银行变得“嫌贫爱富”。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的,使得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突出。(3)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具体表现在:一是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二是产成品占压资金过大。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上有些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势必造成贷款难的现象。
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担保机制的建立、银行管理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小企业本身的努力等一系列的努力。
1、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贷征信系统是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日益明显,已被银行系统接受、采纳,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个人贷款信贷登记系统还未建立起来,使一些个人利用房贷、车贷骗取银行资金屡屡得手。二是各地区、各系统的标准应统一。技术标准越统一,信用信息通用性越强,则征信系统的信息容量越大,社会征信的成本就越低,征信发挥的功能就越强。三是尽快制订法律法规,界定信贷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权限,并逐步开放查询窗口。
2、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
目前,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担保机构市场定位问题。目前担保公司一般将业务定位于大型企业的大额担保业务,这样风险小、成本低。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定位于为个人贷款业务提供担保,此类贷款稳定,风险分散,收益较高。恰恰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市场。二是风险控制问题。一方面目前的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健全完善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且贷款倍数较高;另一方面,对担保机构又缺乏统一、有效的业务监管,因而防范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三是担保基金与银行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基金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的经营则必须首先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一分歧在实践中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担保基金业务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一些政策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或给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一定补贴,鼓励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行为。
3、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及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扭转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绝对化的观念,信贷市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等原因,造成“信贷配给”现象。银行的决策者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其次,提高风险识别、控制能力:第一,防范道德风险。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借款人在获得信贷后将资金投放于成功概率小但一旦成功借款人将获得巨大收益的投资项目。第二种是借款人在有能力仍不偿还借款的情况下对偿还借款和不偿还借款所带来的成本进行比较,最终选择策略性的不偿还借款的行为。第三种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将贷款用于偿还所欠其他债务上。这就要求银行借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贷前调查,严格贷款手续,做好贷后检查。最后,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负债及资产产品的定价水平。近年来央行对利率的管制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水平逐渐提高。央行这一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但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的定价水平,不但不能稳健地发展,反而会使风险积聚。
三、中小企业自身应解决以下问题:
1、思想要解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些具体的、琐细的实际问题,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理解,相互埋怨。实际上,是经济体制和所有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从制度上、办法上下功夫,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想意识问题不解决,思想观念不转化,再好的制度办法也很难行得通,甚至也制订不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
2、诚信是根本。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整治社会信用环境的配套机制,明确职责,加强宣传、规范社会信用,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二是从制度上尽快规范信用行为,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和体系,并由人民银行负责实施,对企业颁发信用等级卡,并实行年审制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防范、规避信用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用危机,使企业依靠自身良好的信用形象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四是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政府要以大局和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维护银企双方的利益减少银企之间的隔阂,增强合作基础,促进双方第二次握手。
3、效益是保证。
企业效益直接关系到融资的难易,效益是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有力保证 ,是银企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有效益银行才有效益,从而使银行增加更多的信贷投入,形成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真正走出融资难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