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艺术方式,它是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灵感源泉,在适当运用影视艺术表达手法的基础上展现生活的本质,并最终达到引发观众思考、沟通情感等目的。
《六又三分之一》这部作品是我们小组第一次拍摄微电影的成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我们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影片全体剧组人员对于剧情激烈的探讨和斟酌。当拍摄小组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在人员分工、记录的拍摄方法、拍摄技巧以及对于影片发展脉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问题接二连三的暴露迫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总结和反思,在不断的思想碰撞、意见整合与模仿改进后,我们渐渐明晰了方向并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和剪辑任务。剧本男女主人公二人,一位是为了考上和自己暗恋对象一样学校而复读的高四学生小林,一位是考研失败工作受挫的安琪,在二人处在人生低谷处发生了这样一场偶然的邂逅
我在这部微电影中担任的是摄像和剪辑两项艰巨的技术性工作,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此之前自己也有过五部自编自导自己拍摄剪辑的微电影,所以此次的团队合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考虑过、学习过的问题。下面就我的工作说说自己的感言。
在影片的创意构思和前期准备方面
在初步构思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力图寻找两人的生活不顺之处,寻找二人处境的相似点,给两个人物的邂逅制造关联。
在影片的前期拍摄方面
这一阶段,我们在记录的拍摄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如机位如何选择、如果让镜头生动地运动起来而不显僵硬、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拍摄好特写镜头、怎样解决虚焦、曝光等技术问题。由于我对佳能C100的性能比较熟悉,所以基本避免了其他同学不大容易控制的过曝虚焦等问题。
说起摄影,就觉得扛着一台照相机或摄影机的人很酷。等真正接触和了解摄影之后,才发现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个按钮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每一个镜头都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每一个图画都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就从我这次摄影的经历来看。收音是最关键的,画面的连贯性、可观赏性也同等重要,就必须细心去录制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注意。只有一个细心的人才会发现片子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及时的N机,为提高整个剧组的效率提供保证。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新浪潮的拍摄方式,所以运动镜头和一镜到底等技术性摄影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只是认为运动镜头就是镜头动起来而已。后来才发现运动镜头在表现人物情绪、烘托氛围上是多么重要,比如酒吧戏里有一段安琪喝酒后与小林跳舞的镜头,镜头里小林已有些许醉意,所以整个画面采取了摇晃镜头的方式拍摄。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把分镜头做得特别细致,而是在原有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大量拍摄了一些镜头方便后期剪辑。拿着相机出去拍摄的时候,经常是下雨天,机器的防水,杂音的消除都是我们的大问题。
整个片子分为了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来现场设计路线和场景,导演、指导老师和我在很多镜头的选择和偏好上都发生了很多争执,但正是这些争议让我们离需要的片子更进了一步。
拍摄时出彩的三处镜头:酒吧舞蹈、隧道戏、洗头戏。酒吧的舞蹈受场地限制女主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我们为了取景也在当地踏遍了所有的适宜场所,最终选择了这样一家光线合适、氛围暧昧的酒吧。隧道戏是最费油的戏份,为了这一段短短几十秒的隧道戏我们开车来回十几趟穿越这个约两公里的隧道,我们一开始控制不好进出隧道的光圈变化和收声,C100自动光圈的测光点容易受到外界光线改变的影响,在来回了几趟隧道之后我们才逐渐适应进入状态。最后一场的洗头戏也是为难了几乎没有表演经验的两位主演。男主演之前没有给别人洗过头,为了提高技艺我提议让导演来当“实验品”,结果不出意料导演差点被“淹死”在脸盆,最后经反复“实验”后男主才真正开始为女主洗头,逐渐进入状态。
说起拍摄经历,大体还是愉快的。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我们浪费了几天拍摄时间,但是后几天的阴天却成为了巨大的柔光箱让人物的布光十分恰当。
最后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事先分镜头不够成熟,我们虽然拍摄了很多精彩瞬间但是并没有在后期里用到这些镜头。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敏感性。
从这次拍摄之后的感想来说,对我触动最深的是生活处处藏有奥妙与玄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体验总会发现很多和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事情。
在对影片的后期处理方面
影片的后期编辑这个模块主要是由我负责的,在后期编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串接起来,同时保持影片的观赏性、美观性,并使影片的节奏不过于拖沓,让观众产生沉闷感。在组员的努力,在对影片进行了两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之后,终于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音乐的剪辑方面,也是经过了层层商议与修改,选择了《观音山》,《重庆森林》、《阳光灿烂的日子》三部经典电影的原声经过一定处理,最后才与影片理想地结合。
整个片子后期剪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收声,由于素材量太大,有些地方的收声没有做得很完善,部分情节的收声素材没有完全对上。还有的收声中夹杂大量的环境声,男主的声音明显低于女主,所以为了听清两者说话我们在收声上对于男主的说话部分进行了增益,不可避免会提高当时的环境声,尽管做了渐入渐出,但是还是多多少少留下了痕迹。
整个剪辑部分为了合理的节奏我们也做出了大量让步,删掉了大量原始素材从而让整个片子更显流畅,多多少少还是留下很多遗憾。最出彩的剪辑部分应该是在酒吧的舞蹈和隧道戏以及小林发现安琪消失后那段痛苦里。酒吧的舞蹈使用了交叉剪辑法,让环境更加暧昧,烘托酒后二人内心的一丝涟漪。所以为了烘托效果舞蹈动作剪得非常碎。
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我们才会用小眼睛看大世界。不管以后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新闻有关系,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将来的生活中用自己在新闻方面学到的知识和经历去观察社会,体现生活。
要说对这次的拍摄作一总结,我觉得团队合作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这个团队服务和工作。其次就是有一颗细致的发现生活的心,这样才会有新闻敏感度,找到生活的小窍门。
个人对影片的整体评价
个人认为影片的节奏处理得比较适合,不显拖沓,纪录片讲述的人物和内容虽简单却又让人印象深刻。个人认为影片中女主角的舞蹈戏份和男女主角在隧道的戏份,以及二人在房间里男主角帮助女主角洗头的戏份是本片最出彩之处,既渲染气氛,又烘托情感,营造了二人极佳的感情升温氛围。
也许,我们的作品仍有许多不足,也许,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但我仍为自己与组员第一次的尝试感到欣慰,当片尾歌曲唱响时,那份来自于影片的感动与来自于拍摄小组努力成果的感动油然而生,随歌曲萦绕心中。最后,希望在日后更多的练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如现场拍摄技能、后期剪辑、后期特效制作技能、音乐剪辑技能等,并努力尝试接触更多的方面,如剧本创作、分镜头、解说词撰写等,加强培养自己影片制作的综合能力。
《六又三分之一》这部作品是我们小组第一次拍摄微电影的成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我们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影片全体剧组人员对于剧情激烈的探讨和斟酌。当拍摄小组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在人员分工、记录的拍摄方法、拍摄技巧以及对于影片发展脉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问题接二连三的暴露迫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总结和反思,在不断的思想碰撞、意见整合与模仿改进后,我们渐渐明晰了方向并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和剪辑任务。剧本男女主人公二人,一位是为了考上和自己暗恋对象一样学校而复读的高四学生小林,一位是考研失败工作受挫的安琪,在二人处在人生低谷处发生了这样一场偶然的邂逅
我在这部微电影中担任的是摄像和剪辑两项艰巨的技术性工作,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在此之前自己也有过五部自编自导自己拍摄剪辑的微电影,所以此次的团队合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考虑过、学习过的问题。下面就我的工作说说自己的感言。
在影片的创意构思和前期准备方面
在初步构思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力图寻找两人的生活不顺之处,寻找二人处境的相似点,给两个人物的邂逅制造关联。
在影片的前期拍摄方面
这一阶段,我们在记录的拍摄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如机位如何选择、如果让镜头生动地运动起来而不显僵硬、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拍摄好特写镜头、怎样解决虚焦、曝光等技术问题。由于我对佳能C100的性能比较熟悉,所以基本避免了其他同学不大容易控制的过曝虚焦等问题。
说起摄影,就觉得扛着一台照相机或摄影机的人很酷。等真正接触和了解摄影之后,才发现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个按钮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每一个镜头都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每一个图画都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就从我这次摄影的经历来看。收音是最关键的,画面的连贯性、可观赏性也同等重要,就必须细心去录制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注意。只有一个细心的人才会发现片子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及时的N机,为提高整个剧组的效率提供保证。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新浪潮的拍摄方式,所以运动镜头和一镜到底等技术性摄影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只是认为运动镜头就是镜头动起来而已。后来才发现运动镜头在表现人物情绪、烘托氛围上是多么重要,比如酒吧戏里有一段安琪喝酒后与小林跳舞的镜头,镜头里小林已有些许醉意,所以整个画面采取了摇晃镜头的方式拍摄。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把分镜头做得特别细致,而是在原有分镜头剧本的基础上大量拍摄了一些镜头方便后期剪辑。拿着相机出去拍摄的时候,经常是下雨天,机器的防水,杂音的消除都是我们的大问题。
整个片子分为了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来现场设计路线和场景,导演、指导老师和我在很多镜头的选择和偏好上都发生了很多争执,但正是这些争议让我们离需要的片子更进了一步。
拍摄时出彩的三处镜头:酒吧舞蹈、隧道戏、洗头戏。酒吧的舞蹈受场地限制女主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我们为了取景也在当地踏遍了所有的适宜场所,最终选择了这样一家光线合适、氛围暧昧的酒吧。隧道戏是最费油的戏份,为了这一段短短几十秒的隧道戏我们开车来回十几趟穿越这个约两公里的隧道,我们一开始控制不好进出隧道的光圈变化和收声,C100自动光圈的测光点容易受到外界光线改变的影响,在来回了几趟隧道之后我们才逐渐适应进入状态。最后一场的洗头戏也是为难了几乎没有表演经验的两位主演。男主演之前没有给别人洗过头,为了提高技艺我提议让导演来当“实验品”,结果不出意料导演差点被“淹死”在脸盆,最后经反复“实验”后男主才真正开始为女主洗头,逐渐进入状态。
说起拍摄经历,大体还是愉快的。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我们浪费了几天拍摄时间,但是后几天的阴天却成为了巨大的柔光箱让人物的布光十分恰当。
最后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事先分镜头不够成熟,我们虽然拍摄了很多精彩瞬间但是并没有在后期里用到这些镜头。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敏感性。
从这次拍摄之后的感想来说,对我触动最深的是生活处处藏有奥妙与玄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体验总会发现很多和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事情。
在对影片的后期处理方面
影片的后期编辑这个模块主要是由我负责的,在后期编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串接起来,同时保持影片的观赏性、美观性,并使影片的节奏不过于拖沓,让观众产生沉闷感。在组员的努力,在对影片进行了两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之后,终于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音乐的剪辑方面,也是经过了层层商议与修改,选择了《观音山》,《重庆森林》、《阳光灿烂的日子》三部经典电影的原声经过一定处理,最后才与影片理想地结合。
整个片子后期剪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收声,由于素材量太大,有些地方的收声没有做得很完善,部分情节的收声素材没有完全对上。还有的收声中夹杂大量的环境声,男主的声音明显低于女主,所以为了听清两者说话我们在收声上对于男主的说话部分进行了增益,不可避免会提高当时的环境声,尽管做了渐入渐出,但是还是多多少少留下了痕迹。
整个剪辑部分为了合理的节奏我们也做出了大量让步,删掉了大量原始素材从而让整个片子更显流畅,多多少少还是留下很多遗憾。最出彩的剪辑部分应该是在酒吧的舞蹈和隧道戏以及小林发现安琪消失后那段痛苦里。酒吧的舞蹈使用了交叉剪辑法,让环境更加暧昧,烘托酒后二人内心的一丝涟漪。所以为了烘托效果舞蹈动作剪得非常碎。
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我们才会用小眼睛看大世界。不管以后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新闻有关系,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将来的生活中用自己在新闻方面学到的知识和经历去观察社会,体现生活。
要说对这次的拍摄作一总结,我觉得团队合作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这个团队服务和工作。其次就是有一颗细致的发现生活的心,这样才会有新闻敏感度,找到生活的小窍门。
个人对影片的整体评价
个人认为影片的节奏处理得比较适合,不显拖沓,纪录片讲述的人物和内容虽简单却又让人印象深刻。个人认为影片中女主角的舞蹈戏份和男女主角在隧道的戏份,以及二人在房间里男主角帮助女主角洗头的戏份是本片最出彩之处,既渲染气氛,又烘托情感,营造了二人极佳的感情升温氛围。
也许,我们的作品仍有许多不足,也许,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但我仍为自己与组员第一次的尝试感到欣慰,当片尾歌曲唱响时,那份来自于影片的感动与来自于拍摄小组努力成果的感动油然而生,随歌曲萦绕心中。最后,希望在日后更多的练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如现场拍摄技能、后期剪辑、后期特效制作技能、音乐剪辑技能等,并努力尝试接触更多的方面,如剧本创作、分镜头、解说词撰写等,加强培养自己影片制作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