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学生、课本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是交互生成的,因此,教学不是一个演“教案剧”的过程,而是完善并再度创造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正如肖川教授所说:“完美的教学,在性质上应是富有想象力的,能唤起人们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给身临其境者一种认识能力上的解放感。”[1]显然,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融入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完美的教学。
留心一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于教学机智的“浅解”乃至“误解”,往往走进一些误区。其一,随意生成,无限拓展,与课堂教学目标背离,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其二,媚俗搞笑,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教学情境,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其三,抛却课本,形式主义的活动频繁,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课堂教学的“数学味”逐渐淡去。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学会调控,从而体味数学教育智慧的意蕴。
一、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特质:敏感、投入,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
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然而,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随意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挖掘一些教学细节,甚至被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偏离了航道,把学生引入迷宫,追求表面的活跃与热闹,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使课堂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在教学中应不断促进教师关注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包含着敏感性,是一种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机智则应是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必须牢牢把握“数学”的缰绳。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思维情境中为学生搭建起民主、开放、融洽、自由的对话平台。
“生成”也许是一种不曾预约的精彩,但更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应在充分预约中寻求平衡,酝酿突破。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数学”的缰绳,瞄准教学目标,在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善于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调控:学会追问,对数学情境进行崭新的塑造
教学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学就是“即兴创作”。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生成的境界,必须调控教学机智,正确对待一些意外情境并加以创造性的塑造,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求活——引导学生在民主、融洽的平台中,尝试相互学习
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学习场景:“请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听听伙伴们给你的意见!”……如在教学“游戏——十几减9”一课时,我创设了“拼图”的游戏情境。先让每个学生完成题卡上的练习,根据要求再和小组同学一起用题卡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根据自身的习惯和标准来验证伙伴的学习成果外,还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同伴进行适当的点拨,以调整操作方案。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对他人的“点拨”寻求新的着眼点。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展。我们看到在得到了伙伴的点拨后,学生的热情高涨,一个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悄然形成,在这样和睦融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受到启发和感染,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2.求精——创设开放、自由的平台,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学习
展示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构建有效体验,自我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有的学生总结了自己一节课的成功与收获,也有的学生反省了自己学习中的失败与不足。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更是学生的自我点拨,这种自我点拨有利于学生交流感受、提炼成功经验、剖析失败原因,设想改进方案。在展示交流中,学生们坚定了学习信心,总结了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路径,明确了新的学习目标。
3.求实——倡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实效
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还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偏颇与不足,保证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展开。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资源”的发挥,要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探究时间,时间安排一要充分,二要限定,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提高探究效率。
三、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氛围:善于追问,在精巧的点拨中走进数学园地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适时捕捉现场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点拨要勤
教学中的点拨要勤,不要放过任何富有教育意蕴的情境。当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点拨的次数勤,更是指点拨前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勤,點拨时的手段勤,点拨后的思考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时的问题,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状态,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解决问题时闪烁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这些都提供了点拨的良机。对学生的点拨不单纯是语言的点化,学生从我生动的眼神、关爱的抚摸中同样能受到启发,获得力量。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活跃、内在激情焕发的交流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2.相机诱导
教学中的点拨要巧,要不留痕迹。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绝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既要靠长期的教学实践,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常识,否则,即使点拨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在“神奇的尺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这时,有学生想到用一张大约1分米长的电话卡量10次,估测得出彩带大约长1米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直接用尺量显然略显笨拙,但生活中谁又能随身带一把尺随时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时机鼓励学生:生活中的“尺子”有许多,你能用电话卡估量彩带的长度,这就把电话卡变成了一把“神奇的尺子”。这种巧妙的语言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点拨,一种对学习方法、生活能力的点拨。
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点拨既有这样的即时点拨,也不乏导入性、终结性、迁移性的点拨,这些不同方式的点拨疏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和心理,有效地发挥了教学机智的整体教育功能。
3.学会等待
教学中的点拨要会等待,要给学生完整的思考过程。学生在探索时,思维的大门可能朝着各个方向打开,他们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如果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初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那么,学生的思维只能朝着这一方向打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自己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也可能被教师的点拨所扼杀。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
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判断图中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靠右侧行走。由于学生与下楼学生面对面,所以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向为标准作出了“不是”的判断。面对学生的判断,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创设了一个模拟上下楼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举起右手,模仿上下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上下楼时,大家是面对面走,尽管方向不同,却都是靠着自己右手一侧行走的,所以图中的小朋友也都是靠右侧走的。在这个案例中,我留给他们充分的体验时空。学生由体验到调整思考策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延时点拨,拨到了关键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四、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升级:学会反思,在研究中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准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
留心一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于教学机智的“浅解”乃至“误解”,往往走进一些误区。其一,随意生成,无限拓展,与课堂教学目标背离,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其二,媚俗搞笑,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教学情境,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其三,抛却课本,形式主义的活动频繁,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课堂教学的“数学味”逐渐淡去。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学会调控,从而体味数学教育智慧的意蕴。
一、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特质:敏感、投入,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
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然而,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随意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挖掘一些教学细节,甚至被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偏离了航道,把学生引入迷宫,追求表面的活跃与热闹,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使课堂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在教学中应不断促进教师关注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包含着敏感性,是一种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机智则应是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必须牢牢把握“数学”的缰绳。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思维情境中为学生搭建起民主、开放、融洽、自由的对话平台。
“生成”也许是一种不曾预约的精彩,但更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应在充分预约中寻求平衡,酝酿突破。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数学”的缰绳,瞄准教学目标,在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善于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调控:学会追问,对数学情境进行崭新的塑造
教学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学就是“即兴创作”。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生成的境界,必须调控教学机智,正确对待一些意外情境并加以创造性的塑造,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求活——引导学生在民主、融洽的平台中,尝试相互学习
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学习场景:“请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听听伙伴们给你的意见!”……如在教学“游戏——十几减9”一课时,我创设了“拼图”的游戏情境。先让每个学生完成题卡上的练习,根据要求再和小组同学一起用题卡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根据自身的习惯和标准来验证伙伴的学习成果外,还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同伴进行适当的点拨,以调整操作方案。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对他人的“点拨”寻求新的着眼点。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展。我们看到在得到了伙伴的点拨后,学生的热情高涨,一个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悄然形成,在这样和睦融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受到启发和感染,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2.求精——创设开放、自由的平台,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学习
展示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构建有效体验,自我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有的学生总结了自己一节课的成功与收获,也有的学生反省了自己学习中的失败与不足。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更是学生的自我点拨,这种自我点拨有利于学生交流感受、提炼成功经验、剖析失败原因,设想改进方案。在展示交流中,学生们坚定了学习信心,总结了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路径,明确了新的学习目标。
3.求实——倡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实效
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还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偏颇与不足,保证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展开。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资源”的发挥,要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探究时间,时间安排一要充分,二要限定,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提高探究效率。
三、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氛围:善于追问,在精巧的点拨中走进数学园地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适时捕捉现场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点拨要勤
教学中的点拨要勤,不要放过任何富有教育意蕴的情境。当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点拨的次数勤,更是指点拨前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勤,點拨时的手段勤,点拨后的思考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时的问题,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状态,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解决问题时闪烁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这些都提供了点拨的良机。对学生的点拨不单纯是语言的点化,学生从我生动的眼神、关爱的抚摸中同样能受到启发,获得力量。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活跃、内在激情焕发的交流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2.相机诱导
教学中的点拨要巧,要不留痕迹。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绝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既要靠长期的教学实践,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常识,否则,即使点拨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在“神奇的尺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这时,有学生想到用一张大约1分米长的电话卡量10次,估测得出彩带大约长1米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直接用尺量显然略显笨拙,但生活中谁又能随身带一把尺随时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时机鼓励学生:生活中的“尺子”有许多,你能用电话卡估量彩带的长度,这就把电话卡变成了一把“神奇的尺子”。这种巧妙的语言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点拨,一种对学习方法、生活能力的点拨。
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点拨既有这样的即时点拨,也不乏导入性、终结性、迁移性的点拨,这些不同方式的点拨疏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和心理,有效地发挥了教学机智的整体教育功能。
3.学会等待
教学中的点拨要会等待,要给学生完整的思考过程。学生在探索时,思维的大门可能朝着各个方向打开,他们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如果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初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那么,学生的思维只能朝着这一方向打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自己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也可能被教师的点拨所扼杀。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
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判断图中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靠右侧行走。由于学生与下楼学生面对面,所以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向为标准作出了“不是”的判断。面对学生的判断,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创设了一个模拟上下楼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举起右手,模仿上下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上下楼时,大家是面对面走,尽管方向不同,却都是靠着自己右手一侧行走的,所以图中的小朋友也都是靠右侧走的。在这个案例中,我留给他们充分的体验时空。学生由体验到调整思考策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延时点拨,拨到了关键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四、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升级:学会反思,在研究中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准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