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水平和办学层次与水平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知识结构狭窄等诸多瑕疵,加之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这就必然从源头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困难和问题。
  一、招生与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与我国其他地区自1999年以来的大肆扩招相比,西藏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并没有出现极大幅度的增长,但在个别年份仍出现了增长较快的现象,西藏高校的招生规模从2003年的3414人到2012年的9519人,应该说招生规模还是控制得比较好,仅在2004年、2005年、2006年这三年的招生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超过25%。毕业生人数在2006年、2009年、2010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这与2005年、2006年招生规模的大幅增长有关,尽管2011年、2012年又开始回落为负增长,但从2003年的1686人增长到2012年的8159人,十年间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8.5%。
  尽管西藏的招生规模没有出现内地其他地区那样的井喷,但是,随着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相应的岗位需求并没有随之增加时,就会为就业带来了压力。近几年来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与西藏高校的扩招也不无联系。加之,自内地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出现的就业压力的逐步外扩,原本不是内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西藏地区也吸引了一部分的内地大学生就业。而这部分学生不论是学历、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还是工作能力较区内学生有一定优势,在无形中又加大了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西藏一些高校缺乏对人才需求现状的详细了解,没有深入到西藏各委、办、厅、局和地市、乡镇,了解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西藏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一些高校片面扩大办学规模,盲目增设新专业,增设的很多专业脱离于社会需求,新专业教学质量又不高,这种盲目的做法,不仅导致专业结构失衡,还使得高校毕业生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就业时碰到很大困难。一些高校盲目开设一些“热门专业”,缺什么就添什么,结果造成人才供求过剩。
  (二)人才培养模式需创新
  1、培养目标
  西藏高校在学校定位方面尚不存在较大问题,但在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如何找准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进一步地明确。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精通某一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专才教育应成为主导。但是西藏的高等教育必须考虑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由于西藏基础教育尚不十分健全,许多初入校的大学生基本素质较低,大学期间需要补学的东西很多,除了专门知识的学习,还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勤于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使之畢业后既能很快地适应西藏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西藏高等高校要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探索通识教育。
  2、教学内容与课程
  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西藏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地教育,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培养的学生和社会接触过少,缺乏对国情、区情的基本认识,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对西藏历年毕业大学生的调研中,5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应多加强实践时间和改变实践模式,在“您认为学校本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弱”的项目中,实践能力占29%,计算机水平占27%,是占最高的两项,而在“您认为学校对本专业学生培养应加强”的项目中,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也是占比最高的项目,分别为30%和26%,“你认为学校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的安排”偏少的占29.1%,太少的占17.15%。西藏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来源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没有相应的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中纸上谈兵多,实习基地缺乏,对专业实习和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在培养环节为顺利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留下了“短板”和隐患。
  多数高校没有开设正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有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意识,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仅仅只是把择业满意度定位在就业单位的地点、性质、规模和薪金待遇上,却忽视了就业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及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在调研中发现,选择就业单位首选参考因素中,25.6%的毕业生选择了经济收入,位列第一,工作稳定性占21.36%、就业地域占15.56%,而未来的发展空间仅占13.08%,这就反映出西藏高校毕业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3、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对西藏高校历届毕业生的调研中,对母校授课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只占10%,比较满意占34%,可见毕业生对学校授课的总体评价还不是太高。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仍习惯于课堂,“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大力推行。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教师尚未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调研中发现有37.30%的毕业生认为其母校教师仍主要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以权威自居,和学生的地位不平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不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难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也将给就业带来困难。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必须被新的教学方法所取代,调研中,有67%的学生人喜欢互动式教学,20%的人喜欢启发式教学。
  (三)就业指导工作不得力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西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比内地要晚许多,这个问题就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突出。
  1、西藏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缺乏实用性。不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制。相关部门对现阶段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了解不够,对如何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很多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办公室,但作为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其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包括组织校园招聘会、学生档案管理及就业派遣等日常事务,同时根据情况需要对毕业生开设就业形势与求职技巧等专题讲座,所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调研中,有13.66%的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41.1%的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说不清楚。
  2、西藏大多数高校基本没有将职业规划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大多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设就业指导课,并未将在校生包括在内,指导范围小。在调研访谈中,这些在校生更希望指导老师能够及早结合专业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性格、气质类型等的分析和判断,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所适合的工作类型和与之对应所缺乏的知识和技能
  3、西藏高校的招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所需要的經费、人员、设备、场地等软件都达不到要求,专业教师缺失,授课教师以兼职人员偏多,实践经验不足,掌握的案例少,缺少正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理论水平不高,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不具备开展科学规范的就业指导教育的能力。大多数学校由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教师,仅仅通过课堂或者辅导员“毕业就业动员会”等形式泛泛地向学生灌输与就业相关的内容,这种过分强调择业技巧的就业指导会误导学生只注重个人表面包装,忽视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没有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进行深入细致的引导,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在实际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西藏高校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受长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西藏高校毕业生仍习惯于等待政府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在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自信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落后
  由于西藏实行高校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时间还不长,许多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于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毕业生就业机制还不适应、不认同。
  1、部分毕业生就业标准过于理想和主观。西藏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的人生阅历,他们接触社会现实有限,理想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浓厚,反映在就业观念上不少高校毕业生脱离客观实际地要求工资待遇要高、工作单位地理位置要优越,只顾眼前实在利益而忽视职业的发展前景,工作求稳定,想一步到位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2、“精英”意识仍然存在。由于有些毕业生及其家长受大学毕业要当国家干部、要坐办公室当白领等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较深,还沉浸在以往的精英意识里,忽视了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实际身份,许多普通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在这些毕业生眼里,就变成了不适合大学生干的工作,就业观念有偏差。
  3、缺乏创业意识。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西藏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总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面对西藏较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走创业之路。调研中,愿意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仅占2.4%。
  4、“拼爹”心理也不无影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许多事情都要依靠人情关系,即使在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也存在相同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认为,在大学学得不好没关系,只要最后就业时有关系就行,所以在读期间,也就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降低了要求,只求混个文凭。尽管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并不在多数,但这样一种思维的危害性仍不容小视。
  (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心理素质
  第一,认知性问题。当前西藏大学生的认知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混乱,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容貌、身材、体能、气质等吹毛求疵,有些大学生对自我抱有消极的观念,只追求个人本能和物欲的满足,只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而完全抛弃社会性的“现实原则”,更不用说道德性的至善原则。
  第二,强迫症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新生入学的心理测试中,心理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学生比例达到40%。
  第三,情感性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缺乏激情,当事人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喜怒哀乐反应冷漠,缺乏同情,情绪敏感且容易失控,当事人因很小的刺激也会暴跳如雷,唉声叹气,精神萎靡,常常产生内疚感、自卑感甚至罪恶感;近年来,学生中因情感问题出现的突发事件有上升趋势。
  第四,人际性问题,心理距离拉大,具体表现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带有越来越强的功利动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始变得形式化和抽象化;大学生的亲情需要和理解需要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有些大学生待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人际观念错误,使有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抱有消极的态度,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嫉妒、猜疑、羞怯和自私等影响人际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
  2、外在素质
  主要表现在:第一,家庭教育的偏失导致的失当。第二,
  学校教育的欠缺导致的不足。第三,自身修养的不足。   3、文化素质
  主要表现为:第一,理解认识不到位。第二,教育主客体不协调。第三,课程体系不规范。
  4、专业素质
  长期以来,西藏一直实行计划分配体制,这种政府计划分配、毕业生包就业的政策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许多大学生满足于拿到毕业证,不用担心将来用人单位对自己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更难以培养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尽管这一政策已经取销多年,但原有的制度惯性仍然存在,再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西藏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有待提高。有40.84%的2012届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收获一般,26.19%的毕业生认为收获很少。
  (三)就业自信力不高
  因为除了西藏民族大学在咸阳以外,其他高校均在西藏,高等学校非常少,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也就相对较少,对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缺乏了解,对自己大学四年综合素质的高低缺乏横向比较;再加之实践训练的缺乏,从而导致缺乏学校内外的比较。横向比较与内外比较的缺乏,容易导致片面地认为自己母校教学质量不行,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等没有内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高,从而非常没有信心和内地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到区外就业,藏族学生在区外就业的寥寥无几。在笔者教学过程和调研访谈中,发现这种状况并非少数。许多西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定位,对自身的能力评价较实际偏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自信心和勇气不足,从而在就业时容易产生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心理,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四)就业期望过高,不切实际
  许多西藏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之初就认为在西藏工作必须享受高工资,待遇不高不去。在“您期望工作后的月收入”的调研项目中,有57.01%毕业生选择了4000元以上,29.77%的毕业生选择了3000-4000元,可见西藏高校毕业生的起薪预期还是相对较高的。
  三、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6年开始实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解决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西藏高校就业率也一直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就业率。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当前的高就业率将不可持续。
  (一)当前就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政策宣传落实不够,许多优惠就业政策仍未发挥作用;
  2、学生就业观念比较保守,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
  3、对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还不够;
  4、许多就业政策还限于补贴或资金扶持,缺乏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二)政府存在的问题
  1、政府出台政策后保障监督不到位,贯彻落实不够彻底。
  2、政府出台的有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只是起到了暂时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又面临一次择业,因此对毕业生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3、政府沒有在高校与企业搭建起很好的就业桥梁,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校一家承担了就业工作的全部责任。
  4、政府各部门对就业工作没有进行很好的配合,没有形成就业工作合力,使一些工作成为面子工程。
  5、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足够好的刨业环境。
  参考资料:
  [1]《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肖彩波;刘红卫,《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9
  [3]《西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黄宏强,《西藏大学学报》2011.9
其他文献
【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耐心教育、正面教育、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满意度  提高教师教学满意度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本校学生的生源。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教学认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个人的尊敬和喜好。从当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
期刊
【摘要】:班会课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阵地,班会课的主题的选择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效。本文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为基础,探究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班会课的主题的选择应具有阶段性、目的性、生活性,以使班会课的开展更有效。  【关键词】:初中;德育;班会课;选择策略  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班会课是一次进行“群众思想运动”的好机会,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
【摘要】:小提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且具有一定的技巧难度,因此也被人们称作是“乐器皇后”。小提琴最早出现于,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始小提琴音乐创作,因此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较为短暂。特别是在后期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十年文化大革命等社会环境下,使得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带有强烈的社会文化色彩。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社会文化  引言:小提琴作为西方常见的高雅乐器,传入我国的
期刊
【摘要】:“四大平台”是新形势下汇集力量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党中央加强思想理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要把推动思想理论工作创新发展作为共同使命,把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共同任务,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  【关键词】:思想理论建设;四大平台建设;  我们党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建党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指的是中职学校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问题及对策  引言: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中职学生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是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学生综合
期刊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普遍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研究主要是结合小学音乐课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情特点,以游戏教学为切入点,以新课标为指导,遵循音乐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在作者理論学习、教学实践、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具体包括了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游戏教学的类别、设计的原则和实践。本文首先介绍了游戏教
期刊
【摘要】:为做好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英语知识学习一直是中职生学习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很多中职生对英语知识学习并不敢兴趣,甚至出现了“厌恶”感,由此可见,多数中职学生已经陷入到了英语知识学习困境中,因此,怎样引导中职学生走出“厌恶”英语的困境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將从中职生英语学习“厌恶”困境入手,结合导致中职生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困境的因素,有
期刊
【摘要】:课案导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改革发展的新表现,在被引入之初,就备受关注。当前高中课堂,老师、学生的教学学习表现不完全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来呈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課案导学来引导。  【关键词】:课案导学;探究模式;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前言: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引导的,这是高中实践课堂多年积累的经验之谈,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古语所强调的,在学习这个阶段过程中,学习行为的最终表现
期刊
【摘要】: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们或重视语法教学或轻语法而重词汇,其实如果能将语法和词汇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语法和词汇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语法;词汇  一、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根本条件。学生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格局每天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城乡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每个省份都不能回避的事实。而双师教学这种远程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人大附中和本地教师共同给孩子授课的模式,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和老师享受免费优质教育资源。这有助于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也是有效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方法。文章针对广西南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的实施情况,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