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我又错了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终于放晴了,我的心也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于是决定出去走走。
  刚出大门不久,我便看到一个大概六十多岁的男人,他皮肤黝黑,身子消瘦,眼神漠然,手提塑料袋,正弯着腰捡地上的空瓶子。我想这人十有八九是从乡下来到城市的流浪人员,要不怎么会捡这些东西呢?
  我随意地瞥了他一眼,没有多想就顺手把刚刚喝完的饮料瓶扔了过去,扔出去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些后悔,想起就算是拾荒者也有人格和尊严,我这样做会不会显得太不尊重人?
  但那男人只是愣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我,摇了摇头,便默默地低下头,把我刚刚扔的那只饮料瓶放进了他身旁的塑料袋里。
  我暗自嘘了一口气:还好,他没冲我发脾气!是因为不愿意跟我计较呢,还是本来就没脾气?我不敢多想,赶紧从他身旁走开了。
  一天的光景很快过去了。快到傍晚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有说有笑地走进小区大门,我惊奇地看见那人竟然还待在小区里,他身旁的那个大大的塑料口袋已经装得满满的了。他竟然在这里待了一天,不会把我们整个小区的废品都拾干净了吧?我心里暗想。环顾了一下四周,我发现,不仅是有回收价值的废品,就连路上的垃圾也都不见了,整个小区变得十分干净整洁。
  “这人是谁啊?拎个大垃圾袋待在大门口,多影响你们小区的形象啊!”朋友不解地问。因为上午那件让我尴尬的事情,我向朋友使了个眼色,没有再说话。
  就在朋友不解的时候,那个男人起身了。他拎起身边那被塞得满满的塑料袋,径直朝着门外走去。我想,他应该是终于觉得这么晚了不会再有收获,要去废品站把废品卖掉换钱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没有朝我预想的方向走,而是走到小区门外一个垃圾箱前面,然后很认真地将捡到的东西分类放进了垃圾箱。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里面不但有塑料瓶之类的废品,还有为数众多的垃圾。
  我先是感觉到与方才完全不同的惊讶,既而心头便涌起了羞愧和自责,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自以为是。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是我们小区的一位退休职工,并不是以拾荒为生的无业人员。他在小区捡垃圾,完全是义务为大家服务,而不是为了赚钱。他每次都把废品整理好才放进垃圾箱,以便那些真正需要靠卖废品为生的人拾取。
  这一天之中,我先是在潜意识里贬低了拾荒者,又误会了一位如此善良的好人。我错了一次,又错了第二次。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本文从“方与圆、实与虚、管与放、冷与热、严与宽、堵与导”六方面介绍班级管理艺术之点滴经验,在充满玄机与奥妙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巧施策略,班主任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关 键 词】 班级管理;學生;教育  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所以,班主任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invasion by Legionella dumoffii. Methods The L. dumoffii strain Tex-KL was mutated using the Tn903 derivative, Tn903 d
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微课,微课现在已经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了.因为它的自身内容精炼、鲜明的主旨等特性原因,大部分师生们都被它的形式吸引了.在现在
四十四五岁这两年,名震欧洲的卢梭住在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别墅里。别墅就在巴黎近郊,景色宜人,正符合卢梭抛离都市归向自然的志趣。他在感到万事如意,无所企求的时候,回忆大半生的道路,忽然发现自己已入暮年,浑身病痛,心灵所渴望的幸福,从来不曾得到过,于是出现了强烈的空虚感和对于青春热情的渴望。他多么希望自己依然年轻,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真正享有一次如疯如狂的爱情。带着这种对于纯朴爱情的向往,他开始构思他唯一的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开始以新媒体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为人们传递精准贴切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章主
一、全球化呼唤普遍伦理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 ,作为一种客观的整体运动过程 ,还有其全球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 )的一体化意义。在此 ,笔者比较认同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
曾纪鑫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修养的学者型作家。在他生动、丰富的文学世界中,总是饱含着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厚重、深长的思考。  《土地无边》发表于2001年,对处于城乡剧烈变动中的农村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剧作以一个老农的视角,扫描了当代农民工对“精彩”生活的期待,和“无奈”现实中的苦痛,发出了守护土地之根的呼唤。在这一历史现象的关注上,它比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等文学作品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