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更新办学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行业标准,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以实践为抓手,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建立动态的、综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人才。
关键词: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G434
一、引言
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近一半开设有英语专业,多数开办于十年之前。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各中医药院校纷纷创办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从“学院”升为“大学的“更名”需要,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该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草率开办。实际上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都还很不成熟,在各校中的地位普遍不高。然而,当前各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压力与动力
第一、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重要依据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于 2015 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国标》倡导“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要求各高校以《国标》为教学蓝本,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本校的英语类专业培养方案。[1] 这一原则的要义就在于要使各个层级、各有专长的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摆脱“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在《国标》指导下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成为提升中國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
总之,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将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产学研”中重要一环的中医药院校,其培养的具有突出中医药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将在中医药的海外拓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原则,改革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国标》指导下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三、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标》,我们发现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层办学观念陈旧保守。
部分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未将所占学生比例不大的英语专业办学进行全局性统筹规划。在陈旧保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更多地还是把资源投入具有传统优势的医学药学学科研究与专业建设上,而对英语专业等“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的管理层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直接造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质量差强人意。
2.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未能体现《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
虽然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然而基于某些考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在保留英语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医药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这样虽然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但其专业办学所依托的中医药背景却被大大削弱。由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缺乏自身突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多少有所背离。
3. 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交叉学科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理论教学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际并未完全落实和开展。 还有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薄弱。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学生仅仅将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商务贸易知识等模块进行简单地叠加,并未很好地贯通、协调好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得其本应具有的交叉学科的优势体现得不明显。
4.僵化、落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部分中医药院校唯“就业率”论,将其视为就业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和最关键因素,有些甚至直接以就业率考核代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没有综合反映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3] 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僵化的、落后的,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导致评价对专业建设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
四、《国标》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标》指导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邀请各校所在区域内相关中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甚至与各兄弟院校及其所属区域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联动,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专业本科质量标准(“行标”)。各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与“行标”,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之后,各校英语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 形成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适合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
各校英语类专业要树立多元人才发展觀,按《国标》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管理层应大胆革新,进行资源的优化升级配置,加大对实用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等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英语类专业的投入,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专业人才。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探索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高度关联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协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各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和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雇员职业素养的对接;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在合作框架内,按照约定与自愿参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的就业。这样既可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可稳定和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4.着眼于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改革目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考察,并加大其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开拓专业见习新途径,如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药用植物提取类的专业小型交易展示会,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经验的转化。采取扶持政策,加大实践型、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力度。
5.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摒弃唯就业率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前述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动态性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的雇员自我评价和雇主评价机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科学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权威性[3]5。由此建立起动态的、立体的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现行人才培养制度起到反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国标》,依托本校优势资源,针对各校生源特征,着眼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培养能适应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3]张娟.基于协同理论的医药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2-8
[4]毛英.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5(2):24-25
作者简介: 谢粤湘(197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口语。
关键词: 《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G434
一、引言
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近一半开设有英语专业,多数开办于十年之前。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各中医药院校纷纷创办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从“学院”升为“大学的“更名”需要,其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该校的专业数量和学科门类。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在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被草率开办。实际上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都还很不成熟,在各校中的地位普遍不高。然而,当前各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创新——压力与动力
第一、 作为高等院校本科阶段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重要依据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于 2015 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国标》倡导“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要求各高校以《国标》为教学蓝本,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本校的英语类专业培养方案。[1] 这一原则的要义就在于要使各个层级、各有专长的各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能摆脱“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必须在《国标》指导下革新人才培养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就中医药事业发展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具体产品贸易领域,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GEP认证),成为提升中國植物提取物企业在美国市场含金量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
总之,中医药事业的阔步前进将直接大大刺激中医药企业对兼具英语专业知识、基本中医药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作为“产学研”中重要一环的中医药院校,其培养的具有突出中医药专业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将在中医药的海外拓展中担当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要深刻把握《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原则,改革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国标》指导下做好充分的人才准备。
三、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标》,我们发现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层办学观念陈旧保守。
部分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未将所占学生比例不大的英语专业办学进行全局性统筹规划。在陈旧保守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更多地还是把资源投入具有传统优势的医学药学学科研究与专业建设上,而对英语专业等“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些院校的管理层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淡薄,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直接造成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不理想,培养的学生质量差强人意。
2.专业特色不够突出,未能体现《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
虽然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中医药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然而基于某些考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幅调整。在保留英语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医药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这样虽然着眼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学生的商务能力,但其专业办学所依托的中医药背景却被大大削弱。由此,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缺乏自身突出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国标》倡导的“分层卓越、各显特色”的原则多少有所背离。
3. 实践环节薄弱导致交叉学科优势不明显
现阶段,理论教学在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实践型、双师型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不少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实际并未完全落实和开展。 还有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远远落后,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薄弱。而实践环节的薄弱则直接导致学生仅仅将英语专业知识、医药知识和商务贸易知识等模块进行简单地叠加,并未很好地贯通、协调好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因而使得其本应具有的交叉学科的优势体现得不明显。
4.僵化、落后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部分中医药院校唯“就业率”论,将其视为就业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和最关键因素,有些甚至直接以就业率考核代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没有综合反映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3] 这样的体系其实是僵化的、落后的,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导致评价对专业建设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
四、《国标》指导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国标》指导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邀请各校所在区域内相关中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甚至与各兄弟院校及其所属区域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联动,制定中医药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专业本科质量标准(“行标”)。各校英语专业依据《国标》与“行标”,制定本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之后,各校英语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调整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4] 形成专业教学团队,高质量、有特色地培养适合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专业人才。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专业内涵建设
各校英语类专业要树立多元人才发展觀,按《国标》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管理层应大胆革新,进行资源的优化升级配置,加大对实用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方向)等具有长远创新能力的英语类专业的投入,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英语专业人才。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探索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高度关联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人才协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各高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套改革,实现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和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雇员职业素养的对接;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在合作框架内,按照约定与自愿参加“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的就业。这样既可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也可稳定和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一举两得。
4.着眼于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改革目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的考察,并加大其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开拓专业见习新途径,如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广交会和药用植物提取类的专业小型交易展示会,促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工作经验的转化。采取扶持政策,加大实践型、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力度。
5.建立动态的、立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摒弃唯就业率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将前述就业动态、收入状况、岗位稳定程度、岗位发展前景、个人满意度等多项动态性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的雇员自我评价和雇主评价机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通过科学规范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机制的权威性[3]5。由此建立起动态的、立体的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对现行人才培养制度起到反拨作用。
五、结语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各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应依据《国标》,依托本校优势资源,针对各校生源特征,着眼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培养能适应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中医药贸易迎全新机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6-05-10/doc-ifxryahs0658909.shtml
[3]张娟.基于协同理论的医药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2-8
[4]毛英.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5(2):24-25
作者简介: 谢粤湘(197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