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与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川芎嗪与丁咯地尔在治疗急性脑栓塞上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对血液流变学造成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入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都使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病变做分析。
  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栓塞的过程中,丁咯地尔比川芎嗪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值得原先选择。
  关键词:川芎嗪丁咯地尔急性脑栓塞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4-0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栓塞是出现概率较高的一项疾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此项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在我国的脑血管排行榜上雄踞榜首。丁咯地尔注射液属于一种全新的血管活性药,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缺氧脑组织出现的供血不足的问题。现如今在临床治疗上,丁咯地尔治疗脑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管性痴呆等疾病中的效果已经被广泛认可[1]。为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观察丁咯地尔在治疗急性脑栓塞上的效果,我院使用川芎嗪以及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入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全部在70岁以下。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61.23±4.5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65.24±2.8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首次发病或者曾经发病可是没有遗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而再次发病的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的患者;没有对药物过敏的历史。
  1.2方法。观察组:治疗组使用川芎嗪100毫克,加入5%的葡萄糖250毫升注射液中,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一周,连续使用2周。
  治疗组:使用丁咯地尔注射液150毫升,加入进5%的葡萄糖250毫升注射液内,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一周,连续使用2周。
  1.3疗效判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分别在第七天以及第十四天开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的改善率为治疗前的总分减去治疗后十四天的评分,得出的结果除以治疗前的总分。基本痊愈:改善率在90%至100%;显著改善:改善率在50%至90%之间;改善:改善率在20%至50%之间;无效:改善率在0至20%之间。
  1.4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药物使用前以及药物使用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以明显看出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参见表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知。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和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参数优于观察组。
  3讨论
  川芎嗪一种伞形科的植物川芎的一项有效成分,一般是人工合成的为多,能够有效的扩张小动脉、控制血小板聚集,优化脑循环的效果,一般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2]。丁咯地尔是一种全新的血管活性药物,能够透过控制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α受体的收缩效果,主要是用来隔断肾上腺素α1以及α2受体,以此实现血管扩张的效果,有效的改善缺氧脑组织血流以及氧供应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血黏度从而实现隔断血小板积聚的作用,强化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优化血液流变学,而且有较轻微的非特异性钙离子的拮抗效用[3]。
  本次研究中充分证明了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栓塞治疗有显著效果,并且没有毒副作用,治疗效果也相对稳定,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值得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0
  [2]王欣.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2):131-133
  [3]王超峰.依达拉奉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83-4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工作人员14人,把7人通过干预措施相关培训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另外没有通过干预措施相关培训的护理工作人员则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水平与病患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护理行为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其病患满意度也低于观察组(差异值P<0.05,数据具有
期刊
吴存花(1982—),女,甘肃中医学院2011级中医系硕士研究生。  何天有(1953—),男,教授,研究方向:皇甫谧学术思想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通信作者。  摘要:产后风,又叫“月子病”,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体虚之时,感受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皮肤等组织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酸困、疼痛、自汗、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产后血虚、风寒湿邪入血脉有关。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多
期刊
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临床时有发生。我们采用仰卧位整脊手法治疗46例患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仰卧位整脊手法胸椎小关节紊乱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6-01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临床时有发生。
期刊
摘要:积乳性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西医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不再生育的患者也用穿刺引流的方法治疗。2008年9月-2013年9月,我们科室运用手法推拿治疗积乳性囊肿67例,疗效显著。先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法推拿积乳性囊肿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就中药解郁通络汤治疗偏头痛108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中药解郁通络汤偏头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94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35-01  “偏头风”即偏头痛,属血管神经性头痛,多见于中青年性女性,部分病人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头痛常偏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Dupuytren骨折患者的影响,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  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Dupuytren骨折患者87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护患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针灸对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共有60名患者被随机地分为两组,把30例患者作为局部针灸治疗作为治疗组进行治疗;把另外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  结果:对治疗组统计得到的治疗效果为92.5%,对对照组的统计结果总的疗效结果为68.2%。依据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观察统计得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好。对两组的对照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对脑中风用理疗的方法急救,主要是创造体内体外温热的环境,应用推拿、刺血和艾灸的方法,效果显著,临床观察,基本不留后遗症。  关键词:脑中风推拿刺血疗法艾灸脑中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42-01  目前脑中风是冬季老年人多发的病症,如果抢救不及
期刊
摘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优势,为临床治疗脑梗塞提供依据。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当今第三大死亡原因及首位致残原因,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脑梗塞在中医学中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近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脑梗塞发病以阴虚阳亢为本,风痰瘀血阻络为标的病变机理。脑梗塞在西医学是指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痊愈的80例神经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分别实施社区护理和一般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状况进行评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患者的整体状况较好,其精神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