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坚持在波兰与达赖进行了会见。此举迅速激起众多爱国民众的抵制情绪。互联网是网民宣泄自我情绪的地方。如今,它的每一个角落充斥了言辞激烈的反法评论。本文认为,网络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无形间却让网民形成了一种语言暴力,大家一哄而上口诛笔伐。言语的暴力甚至多过于爱国的热情。针对这种局面,我们应从多方面加以约束与管制。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语言暴力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法国总统萨科齐是仅有的一位会见达赖的欧盟轮值主席。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对此评论说:“此举实属不明智之举,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还破坏了中法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与达赖进行)的接触。”在著名的天涯论坛上,有人写道:“萨科齐是历史罪人和历史白痴。”还有人写道:“这样的挑衅是要付出代价的,抵制法货。”而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网易的相关新闻评论更是充斥着辱骂萨科齐的言语。
萨科齐执意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诚然,法方的错误行动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国民众对于他的谴责也无可厚非。但是,怒不择言,肆意对之进行辱骂、人身攻击是不是显得也有些暴力呢?似乎曾倍受争议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又开始崭露头角。究竟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它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监管?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分析与研究。
1 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综述
1988年,新加坡亚洲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对亚洲八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暴力监测,将暴力定义为“使用体力或言辞对某人或某些人造成心理或肉体上的伤害。以及包括对财产和肉体的毁灭。”这个定义比葛伯纳对暴力的定义更多了对言语暴力、财产损害暴力和心理伤害的内容。豍语言暴力并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自古即有。孟子当年极为反对杨朱的“人人为自己”和墨翟的“兼爱”思想,他在《辟杨墨》里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豎现如今,“语言暴力”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以网络语言暴力较为典型。
语言暴力亦有显隐形之分。显性的语言暴力,是指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表现。比如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萨达会”事件,网民对其的肆意谩骂。而隐形的语言暴力,内容可能未必涉及暴力,但是语言的使用者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多在思维逻辑上下文章,更为隐蔽不易察觉。网络语言暴力更多强调的是显性的语言暴力。因此,笔者姑且把网络语言暴力定义为: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环境当中,借助语言对他人实施辱骂或人身攻击的暴力行为。
2 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及特征
如今,网络语言暴力甚至已经开始成为一种为多数网民轻易接受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网络载体均日趋成为网友们唇枪舌剑的战场。网络语言暴力显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在网易的一篇题为《法国政要频传话为“萨达会”消毒 希望大事化小》的新闻报道中,多达197条的网友评论近半数以上全为辱骂萨科齐的话语。其中不乏“猪”“垃圾”“小丑”“变态”等带有主观攻击性的词语。据网易统计,排在前十名的最新评论中,带有侮辱性词汇的评论竟然得到了最高的支持率,至今仍高局榜首。本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可经过网友们带有辱骂、嘲讽、甚至恐吓性的“文字洗礼”,已完全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与深度。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网络语言暴力已开始呈现它的特点。
(1)随意化。这些带有攻击性和污辱性的话语,都是网民随意的“即兴发挥”。有时很多网民根本不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但他们仍在那里叫骂。有的时候则是网友之间的互相谩骂,而与主题根本无关。
(2)口语化。互联网是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方便的,所以它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日常生活的对话是相似的。尤其是暴力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会发现动辄问候“你老妈”之类的粗俗语言已经成为网络上的家常便饭。
(3)非理性化。仍举上面的例子,在《法国政要频传话为“萨达会”消毒 希望大事化小》的新闻报道评论后,不见任何说道理,只看到有网友发的一连串的“你有病”“砍死他”等话语。似乎在暗示谁的叫嚣声越大,胜利与荣誉就将属于我们。实则不然。
3 网络语言暴力的背景及产生原因分析
3.1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背景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领域开展交际活动的特殊语言现象。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因此不需要任何专业理论知识。它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暴力现象直接照搬到网络环境当中去,因此,网络语言暴力很容易肆意滋生。
3.2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原因
3.2.1网络空间虚拟和自由的特性
网络的传播方式是一个很独特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和面对面沟通相比,缺乏场景、声调、肢体动作,表情等。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正由于此,一些网民对交流的后果也无太多的顾忌,便为所欲为。这种虚拟的特性恰恰给了施暴者以庇护。
3.2.2反叛情绪的宣泄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承受了各方压力无法释放的时候就采取了用语言暴力来减压。作为网民主体的年轻人具有自主、开放、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点,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3.2.3网民素质不均衡
语言暴力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传播学上的问题。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网民在传播素质(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方面的先天弱势,自然会产生出一些可能的偏差,这才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原罪。
3.2.4缺乏相应的法律管理机制
互联网不断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网民的精神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相关问题。此前,针对这两个领域的法律条文和管理办法还处于空白状态,事实证明,由于互联网传播的独特性,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小部分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恶意传播行为受到惩戒,无形中加剧了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4 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措施
4.1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民整体素质
互联网虽然是虚拟化的平台,但是网民的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网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全社会要营造氛围,积极引导网民提高网络素养,进而净化网络环境。要遏制“网络语言暴力”,最终要靠网民,提高素养。每个上网者都应认识到,任何攻击行为都可能走向暴力,攻击别人者也有可能被别人攻击。我们要保持对别人的真正尊重,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4.2加大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
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首先提出“把关”这一概念,卢因所说的“把关”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其实际含义是指对知识的过滤。豏因此,作为“把关人”的相关网站负责人,除了通过运营网站外,还应对网站所传播的内容负责任。网络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管理责任,要出台相应的规范,强化网站的监督和管理功能,避免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和商业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合法、文明办网。
4.3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约束
互联网需要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的约制。一是在网络发展中,让用户形成道德准则。二是由国家立法部门从法律法规角度,研究网民在使用互联网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但要强调的一点是,立法部门一定要分清楚哪些行为是该由法律法规来规范的,要认定哪些行为会构成违法,不能缺位和不能越位同样重要。
5 结语
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值得关注的,更是值得研究和认真对待的。网络是天堂,网络也是地狱。但自主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净化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抑制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让人们更好地享用互联网这个现代文明技术的成果,是广大网民的心愿,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语言暴力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法国总统萨科齐是仅有的一位会见达赖的欧盟轮值主席。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对此评论说:“此举实属不明智之举,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还破坏了中法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与达赖进行)的接触。”在著名的天涯论坛上,有人写道:“萨科齐是历史罪人和历史白痴。”还有人写道:“这样的挑衅是要付出代价的,抵制法货。”而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网易的相关新闻评论更是充斥着辱骂萨科齐的言语。
萨科齐执意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诚然,法方的错误行动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国民众对于他的谴责也无可厚非。但是,怒不择言,肆意对之进行辱骂、人身攻击是不是显得也有些暴力呢?似乎曾倍受争议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又开始崭露头角。究竟什么是“网络语言暴力”?它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监管?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分析与研究。
1 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综述
1988年,新加坡亚洲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对亚洲八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暴力监测,将暴力定义为“使用体力或言辞对某人或某些人造成心理或肉体上的伤害。以及包括对财产和肉体的毁灭。”这个定义比葛伯纳对暴力的定义更多了对言语暴力、财产损害暴力和心理伤害的内容。豍语言暴力并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自古即有。孟子当年极为反对杨朱的“人人为自己”和墨翟的“兼爱”思想,他在《辟杨墨》里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豎现如今,“语言暴力”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以网络语言暴力较为典型。
语言暴力亦有显隐形之分。显性的语言暴力,是指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表现。比如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萨达会”事件,网民对其的肆意谩骂。而隐形的语言暴力,内容可能未必涉及暴力,但是语言的使用者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多在思维逻辑上下文章,更为隐蔽不易察觉。网络语言暴力更多强调的是显性的语言暴力。因此,笔者姑且把网络语言暴力定义为: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环境当中,借助语言对他人实施辱骂或人身攻击的暴力行为。
2 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及特征
如今,网络语言暴力甚至已经开始成为一种为多数网民轻易接受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网络载体均日趋成为网友们唇枪舌剑的战场。网络语言暴力显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在网易的一篇题为《法国政要频传话为“萨达会”消毒 希望大事化小》的新闻报道中,多达197条的网友评论近半数以上全为辱骂萨科齐的话语。其中不乏“猪”“垃圾”“小丑”“变态”等带有主观攻击性的词语。据网易统计,排在前十名的最新评论中,带有侮辱性词汇的评论竟然得到了最高的支持率,至今仍高局榜首。本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可经过网友们带有辱骂、嘲讽、甚至恐吓性的“文字洗礼”,已完全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与深度。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网络语言暴力已开始呈现它的特点。
(1)随意化。这些带有攻击性和污辱性的话语,都是网民随意的“即兴发挥”。有时很多网民根本不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但他们仍在那里叫骂。有的时候则是网友之间的互相谩骂,而与主题根本无关。
(2)口语化。互联网是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方便的,所以它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日常生活的对话是相似的。尤其是暴力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会发现动辄问候“你老妈”之类的粗俗语言已经成为网络上的家常便饭。
(3)非理性化。仍举上面的例子,在《法国政要频传话为“萨达会”消毒 希望大事化小》的新闻报道评论后,不见任何说道理,只看到有网友发的一连串的“你有病”“砍死他”等话语。似乎在暗示谁的叫嚣声越大,胜利与荣誉就将属于我们。实则不然。
3 网络语言暴力的背景及产生原因分析
3.1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背景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领域开展交际活动的特殊语言现象。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因此不需要任何专业理论知识。它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暴力现象直接照搬到网络环境当中去,因此,网络语言暴力很容易肆意滋生。
3.2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原因
3.2.1网络空间虚拟和自由的特性
网络的传播方式是一个很独特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和面对面沟通相比,缺乏场景、声调、肢体动作,表情等。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正由于此,一些网民对交流的后果也无太多的顾忌,便为所欲为。这种虚拟的特性恰恰给了施暴者以庇护。
3.2.2反叛情绪的宣泄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承受了各方压力无法释放的时候就采取了用语言暴力来减压。作为网民主体的年轻人具有自主、开放、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点,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3.2.3网民素质不均衡
语言暴力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传播学上的问题。如今在网络上,几乎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网民在传播素质(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方面的先天弱势,自然会产生出一些可能的偏差,这才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原罪。
3.2.4缺乏相应的法律管理机制
互联网不断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网民的精神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相关问题。此前,针对这两个领域的法律条文和管理办法还处于空白状态,事实证明,由于互联网传播的独特性,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小部分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恶意传播行为受到惩戒,无形中加剧了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4 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措施
4.1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民整体素质
互联网虽然是虚拟化的平台,但是网民的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网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全社会要营造氛围,积极引导网民提高网络素养,进而净化网络环境。要遏制“网络语言暴力”,最终要靠网民,提高素养。每个上网者都应认识到,任何攻击行为都可能走向暴力,攻击别人者也有可能被别人攻击。我们要保持对别人的真正尊重,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4.2加大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
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首先提出“把关”这一概念,卢因所说的“把关”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其实际含义是指对知识的过滤。豏因此,作为“把关人”的相关网站负责人,除了通过运营网站外,还应对网站所传播的内容负责任。网络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管理责任,要出台相应的规范,强化网站的监督和管理功能,避免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和商业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合法、文明办网。
4.3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约束
互联网需要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的约制。一是在网络发展中,让用户形成道德准则。二是由国家立法部门从法律法规角度,研究网民在使用互联网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但要强调的一点是,立法部门一定要分清楚哪些行为是该由法律法规来规范的,要认定哪些行为会构成违法,不能缺位和不能越位同样重要。
5 结语
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值得关注的,更是值得研究和认真对待的。网络是天堂,网络也是地狱。但自主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净化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抑制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让人们更好地享用互联网这个现代文明技术的成果,是广大网民的心愿,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