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题目,也许有人看了会笑。笑什么,吃顿饱饭还是梦?是真的。饱餐一顿行,但顿顿饱餐却只是年少时的梦,更不要说吃好了。尤其在四十年前,我们五十岁左右的人更深有体会,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着,也幸福着。
1978年,我16岁。在灵石老家段纯镇九年制高中上学。那时,农村还是公社制、集体化。村里有大队、小队,集体生产,集体劳动,集体按人口、劳动工分分配粮食、蔬菜等。我家共7口人,我是长子,父亲工伤在家,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常年卧床,挣不到工分,年终分粮很少很少,父母常为吃喝发愁,又是几个半大小子,饱餐真是我的梦。
我们学生在校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课程少而简单。段纯中学扩大校舍,我们同届的八班、九班两个班从初中升到高中后,都积极参与了此项工作。在一次劳动中,我左手中指被女同学的扁担划破了,留下了一个疤痕,成了我永久的纪念。包括冬季教室取暖用的兰炭、煤块、木材等,都靠同学们自己寻找、捡拾。课余时间,老师经常组织同学自带工具在段纯、山头、田家窊、兰家堂、神井等村帮助收秋收夏,有时一住好几天。毕竟人小,气力不大,虽效率不高,但仗着人多,也还是有效率。虽然累,但很开心,在劳动中增长了知识,体悟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增加了对土地、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最高兴的就是省下家里的口粮,能够吃好、吃饱。
上学期间,学校组织多次段纯河打坝、造地活动,我们参加了在段纯、云义、吴家沟的拉土造地活动。有一次,同学们在吴家沟住了好长时间,大家集体劳动、作息,累并快乐着。感觉劳动就是上学,上学就是劳动,劳动就有饭吃。就是上学之余,也最喜欢去给别人家帮工干活儿,出力流汗挣饭吃,所以,劳动中特别卖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就是这样,因营养不良,个子小,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直坐在第一排,从没影响后面同学看黑板上的内容。在劳动中同学们收获了快乐,得到了饱餐,却没学下知识,1979年高考无人上榜。
1980年,改革开放两周年,我顶班招工去了汾西矿务局两度煤矿井下工作,成了一名井下工人。自记事以来,做了十多年的饱餐梦,终于实现了。有了几十元的工资,粮食供应得到满足,还常能省点钱贴补家用。以前只有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才能吃好、吃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个人温饱问题解决了,可谁又知道在招工体检时,我身高不够、体重轻,怕录用不上,都干了些什么事呢。冬季体检测身高,我悄悄往借穿别人的厚棉鞋里垫了两片瓦,挺直小胸脯,使勁踮起脚尖,才测下一米六八。测体重时,我身上揣了两个亲戚家好几斤重的“捣盐锤”,才称下45公斤。至今档案中的体检表上还标注着“体重不足”的字样,这就是18岁时的我,都是吃不饱惹的祸。
在等待招工通知时,母亲和我是那么的焦急,生怕录不上。录上了就可能缓解家中粮食紧张的状况,“添粮不如减口”,根本顾不上想矿工井下的危险等等。所以,我非常感恩汾西矿务局给我一个就业的机会,让我告别当时贫困的家乡,第一次告别了母亲的“千层底”,穿上了买下的36码球鞋,背上自己的行囊,一个人到矿上报到工作。在工人师傅真诚、无私的照顾下,度过了两年难忘的井下矿工生活,亲历了矿工工作的艰险,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成长。1983年,我从矿上调离时,身高已从一米六八长到了一米七八,体重也增加了不少,饱餐已不再是梦。两年井下生活使我开始懂得了“民以食为天”的含义,懂得了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看看眼下城市乡村,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穿的、用的、吃的、住的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饱时莫忘饿时饥”,我们绝不能丢掉节俭、勤俭的美德,必须杜绝浪费,“温饱思高雅”,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生命,不虚度人生。
如今,出于工作需要,时隔三十八年后,我又回到了汾西矿务局所在地——介休工作,感慨万千,仿佛生活画了一个圆,我又回到了原点,重新思考如何牢记初心、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不虚度人生这些问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饱餐绝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绘画:许川如
1978年,我16岁。在灵石老家段纯镇九年制高中上学。那时,农村还是公社制、集体化。村里有大队、小队,集体生产,集体劳动,集体按人口、劳动工分分配粮食、蔬菜等。我家共7口人,我是长子,父亲工伤在家,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常年卧床,挣不到工分,年终分粮很少很少,父母常为吃喝发愁,又是几个半大小子,饱餐真是我的梦。
我们学生在校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课程少而简单。段纯中学扩大校舍,我们同届的八班、九班两个班从初中升到高中后,都积极参与了此项工作。在一次劳动中,我左手中指被女同学的扁担划破了,留下了一个疤痕,成了我永久的纪念。包括冬季教室取暖用的兰炭、煤块、木材等,都靠同学们自己寻找、捡拾。课余时间,老师经常组织同学自带工具在段纯、山头、田家窊、兰家堂、神井等村帮助收秋收夏,有时一住好几天。毕竟人小,气力不大,虽效率不高,但仗着人多,也还是有效率。虽然累,但很开心,在劳动中增长了知识,体悟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增加了对土地、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最高兴的就是省下家里的口粮,能够吃好、吃饱。
上学期间,学校组织多次段纯河打坝、造地活动,我们参加了在段纯、云义、吴家沟的拉土造地活动。有一次,同学们在吴家沟住了好长时间,大家集体劳动、作息,累并快乐着。感觉劳动就是上学,上学就是劳动,劳动就有饭吃。就是上学之余,也最喜欢去给别人家帮工干活儿,出力流汗挣饭吃,所以,劳动中特别卖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就是这样,因营养不良,个子小,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直坐在第一排,从没影响后面同学看黑板上的内容。在劳动中同学们收获了快乐,得到了饱餐,却没学下知识,1979年高考无人上榜。
1980年,改革开放两周年,我顶班招工去了汾西矿务局两度煤矿井下工作,成了一名井下工人。自记事以来,做了十多年的饱餐梦,终于实现了。有了几十元的工资,粮食供应得到满足,还常能省点钱贴补家用。以前只有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才能吃好、吃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个人温饱问题解决了,可谁又知道在招工体检时,我身高不够、体重轻,怕录用不上,都干了些什么事呢。冬季体检测身高,我悄悄往借穿别人的厚棉鞋里垫了两片瓦,挺直小胸脯,使勁踮起脚尖,才测下一米六八。测体重时,我身上揣了两个亲戚家好几斤重的“捣盐锤”,才称下45公斤。至今档案中的体检表上还标注着“体重不足”的字样,这就是18岁时的我,都是吃不饱惹的祸。
在等待招工通知时,母亲和我是那么的焦急,生怕录不上。录上了就可能缓解家中粮食紧张的状况,“添粮不如减口”,根本顾不上想矿工井下的危险等等。所以,我非常感恩汾西矿务局给我一个就业的机会,让我告别当时贫困的家乡,第一次告别了母亲的“千层底”,穿上了买下的36码球鞋,背上自己的行囊,一个人到矿上报到工作。在工人师傅真诚、无私的照顾下,度过了两年难忘的井下矿工生活,亲历了矿工工作的艰险,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成长。1983年,我从矿上调离时,身高已从一米六八长到了一米七八,体重也增加了不少,饱餐已不再是梦。两年井下生活使我开始懂得了“民以食为天”的含义,懂得了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看看眼下城市乡村,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穿的、用的、吃的、住的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饱时莫忘饿时饥”,我们绝不能丢掉节俭、勤俭的美德,必须杜绝浪费,“温饱思高雅”,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生命,不虚度人生。
如今,出于工作需要,时隔三十八年后,我又回到了汾西矿务局所在地——介休工作,感慨万千,仿佛生活画了一个圆,我又回到了原点,重新思考如何牢记初心、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不虚度人生这些问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饱餐绝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绘画:许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