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学出版社应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不断创新出版产品新形态,提高数字化时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出版 出版定位 困境 发展策略
根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因此,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学出版社以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要出版物,承担着服务教学、服务学术的重任。站在理论的前沿,大学出版社应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不断创新出版产品新形态,提高数字化时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定位
目前学界对数字出版并无统一定义。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数字出版的概念还相对简单,仅指传统图书的数字化,认为数字化出版只是出版载体的变化。笔者认为这与数字出版的准确含意有很大差距,载体的变化是本质,但绝不是数字出版的全部内涵。数字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包括作品内容、加工校对、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读者消费等整个出版系统的数字化。其实质是网络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交集,涉及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服务模式等多个方面。
1.数字出版内容定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核心应是教育,我们面对的读者群体多数是学生。因此,我们只有按照这一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高校的教育资源,把数字出版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同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鲜明的教育特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才具有生命力。
2.数字出版方式定位。出版企业一定要分析内容特性和媒介特性,把合适的内容放到合适的媒介上。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优势是教育,其产品形态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其产品基本形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电子图书。这是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基本形态,涵盖出版社已出版的所有图书,满足以“本”为单位的消费需求。
(2)教学数据库。以教材各个章节的知识节点为主,提供线性和非线性的关联的知识学习环境,同时建立起与教材配套的试题库、参考资料库、实验手册、课件、视频等学习环境,满足大学、高职高专乃至中小学各个层次师生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消费需求。
二、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升级,以及各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面临多重困境:
1.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在当前被数字化浪潮冲击的情况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入却很少,多数出版社对于数字出版还处在试探阶段,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有限,一般是一两个人、一两台电脑,且相当多的数字出版工作都是别的部门的人员兼职在做。另外,对数字出版理论进行认真研究的人较少,包括具体负责人和社领导,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有的连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都搞不懂,更不要提创新了,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
2.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大学出版社刚刚进行改制,目前还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应对市场变化。对数字出版产业来说,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异质性。任何一家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都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出版领域,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同构化和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常常会出现:你出电子书,我也出电子书;你做动漫,我也做动漫;你搞数据库,我也搞数据库;你推青春小说,我也推青春小说等。大而全、形式雷同、内容雷同等问题不同程度困扰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
三、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
客观地说,无论是在内容、人才方面,还是在品牌方面,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上都有独特优势,学生群体又是数字化阅读习惯相当高的群体。所以,大学出版社应抓紧时间把握机遇,倾力打造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内容质量,掌握核心资源。无论何种形式的出版,高质量的内容都是其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数字时代,提高出版物内容质量除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策划、组织、编校等方面外,还应该包括由于阅读形式改变造成的读者对内容需求的改变。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内容可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初级阶段。主要指在基本不改变原有知识内容的固定结构的基础上,对已出版的传统介质(纸质、磁质)承载的内容进行数字化,满足读者网上阅读的需求,常见的出版形态如电子图书。第二,高级阶段。主要是以内容模块或知识元的方式,供读者自己去搜索、组构自己所需的内容体系,这种自主选择发散式的阅读特点要求出版机构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使知识群块可以自由组合,能够提供个性化、小众化服务,逐步由提供内容到定制内容资源,进而到运营内容资源。常见的出版形态如教学数据库等。
2.集合数字资产,形成出版规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出版数字出版都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其积累的数字资产将逐渐增多,如书稿、书目、资料、图片、图像、音像制品、软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和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大学出版社要对这些数字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出版数字化的水平,使出版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逐渐壮大数字出版规模。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了内容管理平台,按学科分类,把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部门的内容资源汇集到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同一内容资源可为图书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并可提供定制服务,为不同的读者提供相关个性化数字内容服务,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创新产品形态,打造特色出版。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是现代的数字出版,对大学出版社而言,都要立足大学本身的需求,多出精品、出上品并以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出版社要在数字出版资源上盘点自己的“家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定位,优化出版结构,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选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而不是到处出击,四面开花。在产品形态上寻找创新点,做出特色,而不是靠跟风和对现有纸质图书的简单数字化,来追求电子图书的发展规模。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根据其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发外语类远程教学网,通过提供各种出版物、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系列业务,建立起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个性化外语教学服务平台,形成了自身的数字出版特色和品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健华,王亚非,刘成勇.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共同思考[J].中国编辑,2010(6)
[2]任荣政,肖元春.科技期刊开拓数字出版市场的基本策略与原则[J].编辑学报,2010(5)
[3]陈超英.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跨越的三条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0(7)
[关键词]数字出版 出版定位 困境 发展策略
根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因此,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学出版社以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要出版物,承担着服务教学、服务学术的重任。站在理论的前沿,大学出版社应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不断创新出版产品新形态,提高数字化时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定位
目前学界对数字出版并无统一定义。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数字出版的概念还相对简单,仅指传统图书的数字化,认为数字化出版只是出版载体的变化。笔者认为这与数字出版的准确含意有很大差距,载体的变化是本质,但绝不是数字出版的全部内涵。数字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包括作品内容、加工校对、印刷复制、发行传播和读者消费等整个出版系统的数字化。其实质是网络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交集,涉及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服务模式等多个方面。
1.数字出版内容定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核心应是教育,我们面对的读者群体多数是学生。因此,我们只有按照这一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高校的教育资源,把数字出版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同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鲜明的教育特色,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才具有生命力。
2.数字出版方式定位。出版企业一定要分析内容特性和媒介特性,把合适的内容放到合适的媒介上。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优势是教育,其产品形态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其产品基本形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电子图书。这是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基本形态,涵盖出版社已出版的所有图书,满足以“本”为单位的消费需求。
(2)教学数据库。以教材各个章节的知识节点为主,提供线性和非线性的关联的知识学习环境,同时建立起与教材配套的试题库、参考资料库、实验手册、课件、视频等学习环境,满足大学、高职高专乃至中小学各个层次师生的网络教学与学习消费需求。
二、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升级,以及各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面临多重困境:
1.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在当前被数字化浪潮冲击的情况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入却很少,多数出版社对于数字出版还处在试探阶段,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有限,一般是一两个人、一两台电脑,且相当多的数字出版工作都是别的部门的人员兼职在做。另外,对数字出版理论进行认真研究的人较少,包括具体负责人和社领导,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不是很深入,有的连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都搞不懂,更不要提创新了,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
2.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大学出版社刚刚进行改制,目前还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应对市场变化。对数字出版产业来说,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异质性。任何一家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都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出版领域,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同构化和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常常会出现:你出电子书,我也出电子书;你做动漫,我也做动漫;你搞数据库,我也搞数据库;你推青春小说,我也推青春小说等。大而全、形式雷同、内容雷同等问题不同程度困扰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发展。
三、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
客观地说,无论是在内容、人才方面,还是在品牌方面,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上都有独特优势,学生群体又是数字化阅读习惯相当高的群体。所以,大学出版社应抓紧时间把握机遇,倾力打造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内容质量,掌握核心资源。无论何种形式的出版,高质量的内容都是其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数字时代,提高出版物内容质量除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策划、组织、编校等方面外,还应该包括由于阅读形式改变造成的读者对内容需求的改变。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内容可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初级阶段。主要指在基本不改变原有知识内容的固定结构的基础上,对已出版的传统介质(纸质、磁质)承载的内容进行数字化,满足读者网上阅读的需求,常见的出版形态如电子图书。第二,高级阶段。主要是以内容模块或知识元的方式,供读者自己去搜索、组构自己所需的内容体系,这种自主选择发散式的阅读特点要求出版机构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使知识群块可以自由组合,能够提供个性化、小众化服务,逐步由提供内容到定制内容资源,进而到运营内容资源。常见的出版形态如教学数据库等。
2.集合数字资产,形成出版规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出版数字出版都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其积累的数字资产将逐渐增多,如书稿、书目、资料、图片、图像、音像制品、软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和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大学出版社要对这些数字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出版数字化的水平,使出版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逐渐壮大数字出版规模。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了内容管理平台,按学科分类,把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部门的内容资源汇集到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同一内容资源可为图书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并可提供定制服务,为不同的读者提供相关个性化数字内容服务,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创新产品形态,打造特色出版。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是现代的数字出版,对大学出版社而言,都要立足大学本身的需求,多出精品、出上品并以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出版社要在数字出版资源上盘点自己的“家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定位,优化出版结构,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选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而不是到处出击,四面开花。在产品形态上寻找创新点,做出特色,而不是靠跟风和对现有纸质图书的简单数字化,来追求电子图书的发展规模。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根据其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发外语类远程教学网,通过提供各种出版物、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系列业务,建立起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个性化外语教学服务平台,形成了自身的数字出版特色和品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健华,王亚非,刘成勇.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共同思考[J].中国编辑,2010(6)
[2]任荣政,肖元春.科技期刊开拓数字出版市场的基本策略与原则[J].编辑学报,2010(5)
[3]陈超英.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跨越的三条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