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安庆村的“乡村记忆馆”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安庆村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乡村记忆馆”揭幕仪式,同时也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活动的一个分會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率厅领导班子和厅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并上门慰问贫困户。清远市、清新区和三坑镇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安庆村此前是省定相对贫困村,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准帮扶下,安庆村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打造了一个近300亩的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亲子乐园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小综合体,并组织建设乡村记忆馆,以此留住农耕记忆,注入更丰富文化元素。
  “乡村记忆馆”将安庆村辖下新兴村民小组昔日废弃的旧粮仓,改造建设为一个具有传承、宣传、教育、感化等功能的小型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115平方米,布局为“一厅一厢房”结构。展厅分为实物区和展示区,实物区以农耕工具、生活实物为主,借此呈现清新平原片区的农耕历史;展示区则以历史图片资料为主,分为非遗记忆、票证记忆、历史记忆、农耕记忆、大事记忆等五类,分别展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人燕尾龙舟、沙河鸟笼、笔架茶制作技艺和清远平原区农耕文化代表作品、清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禾楼歌,以及旧粮票、当地重要历史印记等珍贵图片资料。“厢房”为农家生活复原区。
  安庆乡村记忆馆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实施文化扶贫的一个新亮点,是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农村基层、实现共建共享的一个典范,是通过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新探索。该馆的落成为安庆村增添了丰富闪亮的文化元素,对传承弘扬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热爱劳动、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教育后人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幸福生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及推动当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安庆乡村记忆馆”还将与“文”“人”“居”“产”相结合,与相邻的文化室联合举办一系文化和非遗活动,使乡村记忆馆不仅仅停留在记忆中,还要让它“鲜活”起来。
  改造建设安庆乡村记忆馆仅仅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安庆村众多帮扶项目中的一项。2016年定点帮扶该村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省旅游局)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瞄准目标,大胆实施,投入120万元合作建设“安庆·兴农乐”乡村旅游综合体,逐渐探索出“农业+旅游+扶贫”的乡村发展模式。
  此外,驻村工作队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措施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入股水电站、光伏发电、民宿等多个扶贫项目,同时创设公益服务岗位,促进贫困户务工就业,扶持家庭规模种养,通过劳动就业、土地出租、家禽养殖、收益分红等多措施多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奋力攻坚脱贫的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还主动支持该村振兴发展,大力扶持公共事业,相继投入90多万元奖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文化室、旅游公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村道候车亭,以及购置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40多万元用于全村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活动。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安庆村充分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理清思路、拓展空间、谋划发展,最终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变身。
  截止2019年底,安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3万元,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分别退出了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安庆村委会辖下14个村小组整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均已通过干净整洁村验收,其中3个村小组还通过美丽宜居示范村验收。安庆村还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其他文献
8月10日,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下称“交易市场”)梅州馆,摆满了梅州稻丰大米、生长地高山番薯、万泰山茶油、柚通柚美月饼等土特产,两名主播正通过电商平台向网友推介来自梅州的农产品。  梅州馆负责人廖启雄介绍,通过与广州、深圳、梅州等地的商会、大型企业等对接,截至目前,今年梅州馆的采购签约合同累计金额已达2.92亿元。  梅州馆是交易市场发展的真实写照。去年开业至今,在疫情影响和冲击下,
期刊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际,突然遭遇疫情和灾情的双重挑战。从中央到省市,各地明确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如今,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新疆羊肉、贵州天麻、广西芒果……送到足不出户的“老广”桌面上。仅今年上半年,广东采购销售来自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扶贫协作地区农畜产品金额超过96亿元。城市居民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
期刊
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中,国务院提出要加大对文化扶贫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记者在河源走访过程中,发现各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都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精神动力与经济发展形成合力,有效推进脱贫工作。  一路走来,人们对于村里的变化津津乐道:污水横流的泥路变成宽敞整洁的柏油路,
期刊
1959年10月3日,当时的轻工业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会上涌现众多“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而且很多展品在生产制作和艺术上接近或者超过了历史上工艺美术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些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杰作大部分是1958年以来艺人和工艺美术工作者为向伟大的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新作。显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各地工艺美术行业都迸发出高涨的热情
期刊
“已经想尽办法去帮扶,为什么有些人还是脱不了贫?”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扶贫项目都挺好的,为什么有人还是窝着不愿意行动?”  “明明已经脱贫了,又因为太懒而返贫……”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小吴回乡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几年前,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脱贫攻坚,搞了好多扶贫项目,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看着农村变样了,父母要求他回乡就业。小
期刊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茶阳镇原为广东省大埔县老县城,位于汀江下游、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古镇”之称,又是粤闽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境内文物古迹、红色旧址众多。  近年來,该镇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保护性开发利用境内名人名居和红色革命旧址,串珠成链,着力打造一批融合人文历史和红色教育的精品旅游线路,引人入胜。  深挖“古色”资源,激
期刊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梅县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绘一张蓝图,塑一批景点,富一方百姓,铸一个品牌”为抓手,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弘扬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批以知青文化、厨师文化、古村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为乡村发展培根铸魂,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文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打造知青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
期刊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深圳有2000多万人口,每天要消耗蔬菜水果9400吨,肉、蛋和水产品6190吨,口粮5480吨,市民“米袋子”“菜篮子”需求巨大。据初步摸底,今年1-7月,深圳共采购832个国定贫困县、粤东西北11市扶贫产品50多亿元。  一端连接着对口帮扶地区丰富的农特产品,一
期刊
梁启宗是阳东区大八镇一名90后。2017年,他成立了阳东区裕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通过发展香蕉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2019年,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两新”党支部,实行以党员带动贫困户,农户劳力入股,利润五五分成。如今种植规模达2500亩,经济效益1500萬至1700万元。他的事迹惊动了当地镇领导,被镇党委推选他为周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在梁启宗的带动下,原本在外面打散工的
期刊
鹤山市的企业与企业家,响应市委市政府 “百企扶百村”的号召,积极参与老区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从2016 年到2019年底四年间,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帮扶,全市11条行政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40 户,2502 人,当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脱贫标准,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在奔康路上阔步前进。  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鹤城镇热心企业家伦氏姐弟,是当地扶贫的坚定支持者和合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