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管”字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的搜集整理,结合“管”字兼属动词、介词、连词、名词、量词的特点,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简单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其引申义的引申途径和引申线索。
关键词:“管”;名词;介词;连词;动词;量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字记录语言、辅助语言,打破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对文化信息的贮藏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字作为最主要的记录工具,仅以其数量来说是不能满足这种文化需求的,因此必须赋予同一汉字更多的意义和用途。基于此,笔者拟对“管”字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进行了搜集整理。
“管”字根据“六书”之说当属形声字,上“竹”为其意符,下“官”为其声符。可以看出其或为竹之属,或为竹制之物。《说文》:“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从竹,官声。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琯。前零陵文学姓奚,于伶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从玉,官声。”由此可见,“管”字本义应是一种竹制的乐器,当属名词。而发展到今天在现代汉语中“管”字已经具有更多的意义和用途。“‘管’兼属动词、介词、连词、名词、量词。单纯词。”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在内。“管”字的名词义主要是表示事物和人。由本义我们可知“管”乃乐器,《中文大辞典》:“乐器,如篪,六孔”。后由表示单个事物的名词发展为类名词,竹制乐器之总名,《淮南子·时则训》:“琴瑟管箫”。进一步引申到凡圆柱形而中空者皆曰“管”,《庄子·秋水》:“以管窥天”。在进入电气时代以后产生了新的词义,“形状像管的电器件”,如晶体管。这种意义都是在其“圆而中空”的形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几种意义至今依旧被采用。丁玲《三日杂记》五:“转过一个小弯,管子的声音便从夜空中传来。”在此“管”便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即觱篥,民间称为“管子”。而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则是第三种义项:圆而中空者。茅盾《秋收》三:“第一口水从软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汩的直泻,一点也不为难。”诸如此类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胜枚举,表示人的器官的,气管、支气管等;表示器物工具的,如滴管、试管等。
在先秦文献中“管”字作为名词还具有其它的意义,而现在却不常用。1、笔也。《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贻我彤管”。陆德明释文:“管,筆管。”后因称笔为管。宋·无名氏《宣和画谱·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此时“管”字词义因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而发生的条件引申。2、簽也,钥匙也。《左传·僖公三十二》:“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杜预注:“管,簽也。”所谓“簽”是指在文件或单据上署名或题写文字以为标识。簽书文字也。因其功能类似于钥匙,古人谓钥匙为夹取键,而使词义发生改变,属间接的引申,它符合了社会的某种条件来表达新的事物,也就是钥匙。3、枢要、法则也。《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也。”杨倞注:“管,枢要也。”古代车子有部件也作“管”,至今福建松溪还称车轴为“管”。《吴子·论将》:“车坚管辖,舟利檐楫。”引申为枢要,是用比喻的方法引申出的新的引申义。4、竹叶。《周礼·秋官小行人》:“都鄙用管节”。注:管节如今之竹使符也。若将管与节视为同一事物则矛盾。节(節),《说文》:“节,竹约也。从竹,即声。”而根据《说文》中对“竹”的解释,“凡竹之属皆从竹”。则“管”应是指“节”以外的竹的部分,也就是竹叶,经由原来事物有关的不同角度来引申。5、与“琯”同。《集韵》:“管或从玉”管通作“筦”。《汉书礼乐志》:“钟石筦弦”。6、周代国名。管叔之封地。7、姓也。《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管氏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鲜之国。其地今郑州管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8、主领也,管事。《中文大辞典》:“总理其事也。按俗语凡一事之主管者,曰管事,即主领之意。与翰通。”
二、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一)管理、保管。“管”作钥匙解时用于动词指掌管,管理。《战国策·齐策三》:“淖齿管齐之权。”在此“管”就被用作了动词,根据要表达的需要突出其制约、主导之意,在名词意义“钥匙”基础上进一步延展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到。例如:“这条路没人管。”常见用途是做宾语;作谓语:“钱由我管”;作宾语:“卫生需要管一管。”
(二)包容、包括。作谓语。《礼记·乐记》:“乐统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郑玄注:“管犹包也。”
(三)擅专、管辖、负责。作谓语,可带宾语。“这个县管10个乡”;带补语如:“账目我只管过一年”;带状语如:“这件案子,由省厅直接管。”
(四)管教、约束、控制。作谓语。带状语如:“异端的学生更应该下力气管管”;带宾语如:冰心《晚情集·空巢》:“你又偷偷抽烟了!妈妈和姥姥在厨房都闻到烟味了,叫我来管你”;作宾语如:“下决心大力管。”
(五)担任(工作)。作谓语,带状语如:“学生的事由学生干部管”;带宾语如:“我管财务,你管出纳”;带补语如:“事情太多了,管不过来了”;作定语如:“身兼数职,管的工作太多了”;作宾语如:“群众的疾苦需要管。”
(六)保证,负责供给。作谓语,“老人的生活需要有人管。”带宾语如:“管吃管喝,管玩管住”;带补语如:“政府把弱势群体的生活管起来了。”
(七)过问,管闲事。“这件事我不能管。”此种意义多用于口语。单说管闲事似乎有所不妥,事有正事,闲事,但在此并非只是就管闲事。其意义来自“管理”之意,若说成是“处理”应该是更为贴切。
(八)关涉牵连。《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九)值。“这衣服管好多钱?”
三、介词
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搭配,常构成介宾短语句子成分。作状语,带宾如:“我们过去管石油叫洋油。”“四川人管馄饨叫抄手”;方言:作用跟“向”相近;东北官话:“你管他叫老王吗?错拉!”
四、量词
用于细长的管状东西,构成数量短语作句子成分。杆、锭、根、把、门、筒等。
作定语。一管毛笔。一管牙膏。西南官话,一管称。一管墨。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一管笔、一本簿,尘泥轩冕。”
五、连词
不管、无论、无论。如:“这是国家财产,管什么也不能让它受到损失。”
“管”字作为介词、量词、连词,其意义与其本义的联系并不是相当的紧密,但是却满足了特殊的语言环境的需要,主要是语法功能上的变化完成了这种满足。它借助了社会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从而具备了更多的词性和意义。以上的举例,简要的分析了“管”的词性和相应的引申义以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意义。现实生活中“管”字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还要深刻、深远。社会对“管”字的影响也将继续,“管”字的发展远远还未结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周行健,朱惠邦,杨兴发.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7(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作者单位: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管”;名词;介词;连词;动词;量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字记录语言、辅助语言,打破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对文化信息的贮藏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字作为最主要的记录工具,仅以其数量来说是不能满足这种文化需求的,因此必须赋予同一汉字更多的意义和用途。基于此,笔者拟对“管”字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进行了搜集整理。
“管”字根据“六书”之说当属形声字,上“竹”为其意符,下“官”为其声符。可以看出其或为竹之属,或为竹制之物。《说文》:“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从竹,官声。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琯。前零陵文学姓奚,于伶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从玉,官声。”由此可见,“管”字本义应是一种竹制的乐器,当属名词。而发展到今天在现代汉语中“管”字已经具有更多的意义和用途。“‘管’兼属动词、介词、连词、名词、量词。单纯词。”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在内。“管”字的名词义主要是表示事物和人。由本义我们可知“管”乃乐器,《中文大辞典》:“乐器,如篪,六孔”。后由表示单个事物的名词发展为类名词,竹制乐器之总名,《淮南子·时则训》:“琴瑟管箫”。进一步引申到凡圆柱形而中空者皆曰“管”,《庄子·秋水》:“以管窥天”。在进入电气时代以后产生了新的词义,“形状像管的电器件”,如晶体管。这种意义都是在其“圆而中空”的形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几种意义至今依旧被采用。丁玲《三日杂记》五:“转过一个小弯,管子的声音便从夜空中传来。”在此“管”便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即觱篥,民间称为“管子”。而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则是第三种义项:圆而中空者。茅盾《秋收》三:“第一口水从软管子口里吐出来了,于是就汩汩的直泻,一点也不为难。”诸如此类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不胜枚举,表示人的器官的,气管、支气管等;表示器物工具的,如滴管、试管等。
在先秦文献中“管”字作为名词还具有其它的意义,而现在却不常用。1、笔也。《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贻我彤管”。陆德明释文:“管,筆管。”后因称笔为管。宋·无名氏《宣和画谱·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此时“管”字词义因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而发生的条件引申。2、簽也,钥匙也。《左传·僖公三十二》:“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杜预注:“管,簽也。”所谓“簽”是指在文件或单据上署名或题写文字以为标识。簽书文字也。因其功能类似于钥匙,古人谓钥匙为夹取键,而使词义发生改变,属间接的引申,它符合了社会的某种条件来表达新的事物,也就是钥匙。3、枢要、法则也。《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也。”杨倞注:“管,枢要也。”古代车子有部件也作“管”,至今福建松溪还称车轴为“管”。《吴子·论将》:“车坚管辖,舟利檐楫。”引申为枢要,是用比喻的方法引申出的新的引申义。4、竹叶。《周礼·秋官小行人》:“都鄙用管节”。注:管节如今之竹使符也。若将管与节视为同一事物则矛盾。节(節),《说文》:“节,竹约也。从竹,即声。”而根据《说文》中对“竹”的解释,“凡竹之属皆从竹”。则“管”应是指“节”以外的竹的部分,也就是竹叶,经由原来事物有关的不同角度来引申。5、与“琯”同。《集韵》:“管或从玉”管通作“筦”。《汉书礼乐志》:“钟石筦弦”。6、周代国名。管叔之封地。7、姓也。《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管氏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鲜之国。其地今郑州管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8、主领也,管事。《中文大辞典》:“总理其事也。按俗语凡一事之主管者,曰管事,即主领之意。与翰通。”
二、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一)管理、保管。“管”作钥匙解时用于动词指掌管,管理。《战国策·齐策三》:“淖齿管齐之权。”在此“管”就被用作了动词,根据要表达的需要突出其制约、主导之意,在名词意义“钥匙”基础上进一步延展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到。例如:“这条路没人管。”常见用途是做宾语;作谓语:“钱由我管”;作宾语:“卫生需要管一管。”
(二)包容、包括。作谓语。《礼记·乐记》:“乐统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郑玄注:“管犹包也。”
(三)擅专、管辖、负责。作谓语,可带宾语。“这个县管10个乡”;带补语如:“账目我只管过一年”;带状语如:“这件案子,由省厅直接管。”
(四)管教、约束、控制。作谓语。带状语如:“异端的学生更应该下力气管管”;带宾语如:冰心《晚情集·空巢》:“你又偷偷抽烟了!妈妈和姥姥在厨房都闻到烟味了,叫我来管你”;作宾语如:“下决心大力管。”
(五)担任(工作)。作谓语,带状语如:“学生的事由学生干部管”;带宾语如:“我管财务,你管出纳”;带补语如:“事情太多了,管不过来了”;作定语如:“身兼数职,管的工作太多了”;作宾语如:“群众的疾苦需要管。”
(六)保证,负责供给。作谓语,“老人的生活需要有人管。”带宾语如:“管吃管喝,管玩管住”;带补语如:“政府把弱势群体的生活管起来了。”
(七)过问,管闲事。“这件事我不能管。”此种意义多用于口语。单说管闲事似乎有所不妥,事有正事,闲事,但在此并非只是就管闲事。其意义来自“管理”之意,若说成是“处理”应该是更为贴切。
(八)关涉牵连。《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
(九)值。“这衣服管好多钱?”
三、介词
作用跟“把”相近,专跟“叫”搭配,常构成介宾短语句子成分。作状语,带宾如:“我们过去管石油叫洋油。”“四川人管馄饨叫抄手”;方言:作用跟“向”相近;东北官话:“你管他叫老王吗?错拉!”
四、量词
用于细长的管状东西,构成数量短语作句子成分。杆、锭、根、把、门、筒等。
作定语。一管毛笔。一管牙膏。西南官话,一管称。一管墨。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一管笔、一本簿,尘泥轩冕。”
五、连词
不管、无论、无论。如:“这是国家财产,管什么也不能让它受到损失。”
“管”字作为介词、量词、连词,其意义与其本义的联系并不是相当的紧密,但是却满足了特殊的语言环境的需要,主要是语法功能上的变化完成了这种满足。它借助了社会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从而具备了更多的词性和意义。以上的举例,简要的分析了“管”的词性和相应的引申义以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意义。现实生活中“管”字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还要深刻、深远。社会对“管”字的影响也将继续,“管”字的发展远远还未结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周行健,朱惠邦,杨兴发.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7(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作者单位: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