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地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生活 音乐课堂 尝试
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许多人都很喜欢音乐,小孩子更是如此。这一点在素质教育阵地之一的音乐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收不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收放有度”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看来,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教师要适时调控
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
1、巧用音乐语言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教师可用琴或其他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坐坐好”。再比如在做听音训练这类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单纯回答学生“对”或“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这时可用上行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
2、运用眼神、手势 ,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适时地调控,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碰到这类学生教师往往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味,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再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我来我来”,一幅争先恐后、热闹非常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朋友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二)寻找春天的声音 1、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哗啦啦 哗啦啦…… 生:还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沥沥 淅沥| 淅沥 沥|…… 2 、念一念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0 |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 師: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 生:蜜蜂的叫声: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声:哗啦啦 哗啦啦……
当然,教学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去创造。运用自己的智慧,让手中这些绚丽多彩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生活 音乐课堂 尝试
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许多人都很喜欢音乐,小孩子更是如此。这一点在素质教育阵地之一的音乐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收不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收放有度”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看来,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二、教师要适时调控
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
1、巧用音乐语言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恰当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教师可用琴或其他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某一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坐坐好”。再比如在做听音训练这类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单纯回答学生“对”或“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这时可用上行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
2、运用眼神、手势 ,
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适时地调控,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碰到这类学生教师往往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味,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再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我来我来”,一幅争先恐后、热闹非常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朋友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二)寻找春天的声音 1、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哗啦啦 哗啦啦…… 生:还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沥沥 淅沥| 淅沥 沥|…… 2 、念一念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0 |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 師: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 生:蜜蜂的叫声: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声:哗啦啦 哗啦啦……
当然,教学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去创造。运用自己的智慧,让手中这些绚丽多彩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