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晚辈和谐相处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感言:
  在家庭中,父母就像一座山,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依然坚挺地屹立。经岁月的洗涤冲刷,虽然山变得苍老了,但大山固有的魅力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我家是三代共居的家庭,我和老伴年逾古稀,与儿孙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家庭的和睦不仅直接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晚辈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几代共居的家庭中,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与思维超前的晚辈难免产生分歧,这成为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一个主要矛盾。几代人同在一屋檐下,免不了出现磕磕碰碰,在遇到矛盾时,不少老年人会埋怨“吃力不讨好”、“做长辈难”,觉得做事得不到晚辈理解。另一方面,晚辈则“思想不见面”,有的表面上认同,可心里却仍觉得委屈;还有的晚辈则干脆敷衍了事。要真正疏解矛盾,亲情是最佳的润滑剂,沟通是打开心结的钥匙。晚辈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我们不一定任何事都非得郑重其事,有时见缝插针或旁敲侧击也不失为良策。在适当的时候,与晚辈沟通和交心,了解晚辈工作、生活的情况,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在轻松祥和的环境下,让浓浓亲情荡漾。通过多交心,加深代际间的感情和理解,建立相互尊重、包容的家庭气氛。当有了不同看法时,耐心多倾听晚辈意见,多给晚辈以建议而不是命令,多给关心而不是指责、批评,力争达到求同存异。
  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和晚辈多作换位思考,互相多一份关爱更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退下来之后,自然而然会有失落感、寂寞感,因而晚辈在日常除了对老年人给予物质赡养外,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是不可忘却的。关爱孝敬老年人是爱的延续和储蓄,是善待自己的将来。而作为长辈,老年人也应体谅晚辈的现实困难。社会竞争激烈,晚辈要忙事业、忙家庭、忙学习,要承受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要为晚辈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
  此外,老年人与晚辈和谐相处,人格魅力和情感魅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吸引力,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晚辈努力工作、学习,认真生活。孔子曰:“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老年人要保持在家庭中的吸引力,保持在儿孙心目中受尊重的地位,还要重视自身修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晚辈作好垂范和表率,大事面前不糊涂,家庭琐事不斤斤计较,对人对事达观大度,这样既可换来自己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家庭和睦。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马师孔(号蓝天),1909年出生,1934年2月由一个叫李进步的人介绍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因病去世。从我能记忆到父亲去世这些年里,他经常有病,很少谈及过去。对父亲来说,谈及过去,似乎是一件痛苦、悲伤、触动内心感情世界的格外复杂的事。他生前常讲一句话:“我能活到今天是万幸,什么也不求了。”  父亲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不愿意回忆那难忘的过去,所以我们做子女的从来也不触及
期刊
当赣南大地金灿灿的晚稻迎风飘香的时节,冀中平原已是秋风瑟瑟,苍劲挺拔的青松分外引人瞩目。   穿越时空,回溯70年前的深秋,身为红军战士的他,告别中央苏区的父老乡亲,踏上漫漫征途,不屈不挠、南征北战,迎来了革命胜利,最后扎根在他浴血奋战过的热土。这位老将军,就是享受大军区级领导待遇的原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曾为遵义会议选址并目睹会议召开的见证人——曾美。     红军歌曲动人心 召唤曾美当红军   
期刊
我出生、成长、工作的乐平市,位于鄱阳湖滨、乐安河畔。历史上洪涝灾难频繁,曾经流传这样一首民谣:“百里乐平农民苦,洪涝灾多农民忧,耕地多是望天丘,十年栽种九歉收。”说奇也奇,说巧也巧,在我出生、参加工作、退休的个人三个重要时期,遇到了三次特大洪涝灾害,灾情极为严重。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救灾工作不同,灾害的后果却完全两样。   第一次是在民国24年(1935年),我出世不久。小时常听母亲说,那年乐平发
期刊
在1月份召开的国台办新年首场记者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陈水扁“台独”狂言不断     今年以来,陈水扁发出一系列震惊两岸、刺激周边的“台独”狂言。他用少有的用词,表达了推动制定台湾“新宪法”,并为此推动“公投”的行动计划,宣称历史会记住他“
期刊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重新选择,惟有自己的血缘至亲无法选择。从我和弟弟妹妹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命运便不容选择地将我们与苦难的母亲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从此,踏上了荆棘遍地、坎坷不平的人生征程。     一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四面环山,相当闭塞,土壤多为沙石,像娇贵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踮着小脚溜了,只有红脸膛的地瓜在这里扎了根,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
期刊
她很平凡,只是服务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   她又很不平凡,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纯真的爱、厚重的情全部融入了会昌县1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心中。她以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执著开拓的精神,把会昌县的老干部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她本人也先后赢得了会昌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她,
期刊
这是发生在50多年前的往事。   1953年,我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快到年终了,领导派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出差去武宁。武宁在省境内西北角,是个边远山区,当时还不通公路。那天上午,我先从南昌乘火车到涂家埠前面的一个小站,然后下车步行。从那里到武宁还有180多华里路,这条路我以前曾经走过一次,沿途要经过艾城、虬津、白槎、柘林等地。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很冷,路上行人少,不过常会遇到列队放学回
期刊
1949年5月,家乡解放,正逢我高中毕业。解放军路过我的家乡,启发了我投笔从戎的念头。父亲说我是独生子,不愁吃,不愁穿,理应升大学深造,并派人把我送到南昌市“武宁同乡会”我父亲一位同事家膳宿,还附一信,要他督促我报考国立中正大学。不久,他又给我来信,说了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崽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话,要我好好去报考大学。   就在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在南昌招生,
期刊
在江西省核工业新干县二六三地质大队宿舍区,住着一位古稀的长者李水发。他的职称是化学分析工程师,然而他的一生却与作词作曲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当地老表称为“音乐家”,获过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创作优秀专家奖。去年10月中旬,他改词作曲的歌曲《孝顺好咱爸妈》还获得了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选萃——中国民歌精品银奖。   雨色秋来寒,风严赣江凉。去年10月26日,笔者慕名走进了李老的家。这是一套布局
期刊
家庭感言: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城里的媳妇。可我们家却从没有出现过婆媳争吵,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   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了女儿,惟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安。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孩,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
期刊